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吕振:BIM助力智慧建造 

  6月15日,第五届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orld Geospatial Developers Conference,WGD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大会由空间信息产

  6月15日,第五届“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orld Geospatial Developers Conference,WGD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大会由空间信息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泰伯主办,秉承不断引领和促进空间信息技术创新与变革的宗旨,WGDC已走过五个年头,如今成为全球最具前瞻性的跨界创新风向标。

  6月16日,WGDC 2016 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该论坛以“跨界力量的融合”为主题,邀请了无人机、激光雷达、室内定位、BIM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人士,共同分享大数据时代下,地理信息与跨界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BIM研究院副院长兼任BIM5D产品经理吕振现场做了以“BIM助力智慧建造”为主题的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尚未经本人核实)。

泰伯网

  吕振:首先特别感谢主办方能够给我们广联达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做BIM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案例。也特别感谢前面很多的行业专家以及分享者分享了很多关于GIS和地理信息方面的信息。但是站在我们角度因为广联达我们做建造方面的业务研究的,可能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基于建筑物本身的一些东西,所以我们可能站在建筑物的角度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们怎么样让建筑物形成的过程更加的智慧。大家知道BIM技术是非常有热度的一个名词,包括刚才何总讲了BIM技术的推广和一些国家的要求。主办方让我讲这个东西也是比较忐忑的,站在我们角度看它更多是关注建筑的东西,跟我们地理信息有一些偏差,我尽可能用一些简单方式把这个东西呈现出来。

  BIM有一些特性包括可视化、可协调性,相关可以模拟的特性,基于这些特性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技术用在建筑物从我们概念阶段到运维阶段到整个过程中去,给我们提供更加直观的展示工具。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有一个朴素理念可计量方式探索不可计量的未来,这是我们广联达BIM的理念。今天的主题是BIM助力智慧建造。这是一个效果图我们广联达公司二期大厦的效果图,也是我们广联达公司用我们自己BIM技术以业主身份将这样技术运用到整个建造运维全过程的实际案例,下面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实际案例我们怎么做的,希望从这样一个建筑物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智慧城市做一些微观层面的探索。

  广联达是AC领域国内首家上市企业,我们战略以4MC为主,我们实现智慧建造智慧运维这样一个过程的服务体系。基于这样理念我们产品整个体系首先是从国内到国外服务从房建、工业、基础设施,服务对象决策管理和作业相关层面的人员,最终服务的建筑物阶段从科研到设计采购施工运维五个阶段,最后提供一些延伸化产品,我们产品形态,PC端应用、移动端应用、云端服务等还有一系列基于我们做项目建造过程中积累的数据,积累这些数据产生的一些增信服务和我们金融服务。

  300个城市的这样一个规模,智慧城市成为导入期到快速推进期。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广联达公司关注的是怎么样让城市里面的建筑变得更加的智慧,这是我们更关注的东西。大家知道我们相应智慧建筑,我们更希望建筑从功能、服务、管理,以消费者,以我们具体使用者的诉求进行最优化的组合,让这样一个建筑为我们提供更加方便智能轻捷的建筑。未来建筑是绿色建筑、宜居建筑、智能建筑,这是我们对未来智能建筑的具体定义。

  这样的建筑跟BIM什么关系,可协调、可模拟、可视化的特点,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加具体可以预见模型的展示平台,这样一个平台上会把我们从一个建筑物从我们设计概念立项到设计到招投标施工运维阶段,各个阶段我们建立之初进行一个模型,基于模型进行建造让我们建造过程更加智能,我们建筑物形成结果更加智能,这是我们现在研究的内容。

  整个建筑模型应该叫做标准化的建筑信息模型,这是动态化的过程,之前在这样一个概念里面有很多人提出了固态的过程,我们认为它是代表BIM的发展阶段,从最开始只是单纯的一个技术或者一个应用形态可能逐渐转变成动态的应用这是我们对它的理解。首先它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维的过程,贯穿于建筑物从设计到施工到运维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本质是模型+信息,BIM模型我们刚才讲很多,刚才很多专家分享过,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方面我怎么快速把我的地理模型建立起来,第二我在地理模型建立过程当中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物和物之间产生交互,这些交互以数据呈现,这些数据我们统称为信息,这种信息跟我模型之间怎么产生交互,BIM就是模型,以及基于模型的信息,落脚点就是各个方面加载不同模型信息的应用,这是核心的落脚点。最终BIM应用贯穿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我们讲BIM模型+信息+应用,信息是产生结构化的数据和非结构化的结果我们都可以应用。

  BIM从引入到现在国内发展的状态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国内BIM热度非常高的,我们大体上认为现在处于一个叫做应用热情很高,真正应用成果相对比较少的阶段。

  把整个建造过程基于我们三维模型实现虚拟化的过程,这个可以看到把整个不仅仅建筑物本身,还包括建筑物周边附着的内部的二次装修二次结构施工等等全部模拟出来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是中建一局做得一个案例。这个有什么意义?早上有一位专家分享了,把这个呈现出来,和自己业务结合起来就发现这个东西能产生什么样的商业价值。

  刚才讲整个BIM引入之后可能在国内有很多的一拥而上的情况出现,我们认为整体的来讲现状应该是处于浮躁期到理性期过渡的过程,我们之前的时候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论调,BIM万能论,我只要有了BIM什么都可以解决,或者BIM无能论,我有了BIM还是解决不了什么,等等各种各样的论调。我们最近一次参加建设行业里面有一个成本的协会叫做英国皇家协会地理测量师,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有一些瑕疵封闭这样一个技术,如果这个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我们会被这个技术扫地出门。我们认为现在是浮躁期往理性期过渡的过程,BIM受制于现阶段的技术成本以及人力的限制,倡导以一种更合理的方式应用BIM,按需使用,按照我们实际情况实际建设情况利用BIM,我们从建模BIM1.0到BIM2.0阶段,这是我们BIM发展的路线图。

  下面我们以我们广联达信息大厦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这样一个建筑里面怎么运用BIM达到我们智慧建造的过程的案例。各位看到左边是我们信息大厦中关村软件园地理位置的图,右边是我们广联达信息大厦的效果图,我们广联达利用BIM去做这样一个全过程我们收到非常大的好处,这个好处总结为三点,第一个我们除了甲方要求的变更之外我们整个过程没有变更。国内建设行业最主要盈利点来自于二次经营,我承包商利用我专业性和业主单位不对称在投标的时候给业主单位埋很多坑,我在投票的时候故意降低价钱,然后我在经营的时候把一个坑一个坑埋下来,然后取得二次经营的盈利。在我们整个软件园周边的大厦整体都是盖到了五层,我们广联达这栋楼有6层,而且我们盖6层之后每一层静高2.45米,符合国家的要求,比周边一部分楼静高还高一点,我们多出来一层意味着我们经济性和收益性非常大。第三基于BIM的应用我整个建造过程当中量价控制非常精细,我后面给大家介绍一个土方的案例,我们在整个建筑物基坑开挖以及回填过程当中,我们回填运土量非常小,最后我们建筑物建设下来我们承包商是没有利润的,通过协商的方式我们给他有3%的利润点方式返还一部分利润,这是我们用这样一个技术体系也好我们产生的实际效果,下面给大家看具体内容。

  这张图特别的复杂我不跟大家详细讲了,核心意思就是整个建造过程是相对而言比较复杂而且综合很多相关包括合同、采购、造价、进度、供应链的管理非常集成化的管理过程,这样管理过程我们用这样一套思路,最后把我们所有相关内容集成到我们建筑模型BIM,包含3D的模型,规则、时间、造价、人才、资源的模型上,基于这样的模型进行我们相关业务内容的整合,基于这样一个模型进行我们业务的管理,相对建设比较专业的东西,我不给大家往下讲了。

  给大家看一下案例,首先这是我们进行设计阶段,我们基于业主方的要求,比如说我们要求这个建筑提供1200工位,提供50个会议室,我们基于这样的要求把业主方想法告诉设计单位以后给我们出了设计的一些方案,我们利用BIM的技术把这些方案建立起来进行方案的遴选。可以看到各个方案有不同优缺点,最后我们形成一个选择方案。这样方案我们对于甲方有一些不同的要求,甲方有一些工位数调整和入住提前的要求,我们最后把方案变成四四方方的造型,造价节约工期缩短变成这样一个最终决定的方案。这个阶段甲方选择更多基于功能、造价、项目管理进度质量成本综合考量,我们之前决策方式更多依靠于个人的经验或者历史数据的积累,这些历史数据可能是很片面单方的数据积累帮助我们做一些决策。基于现在BIM技术我们更形象直观展示出来,基于我们工序模拟把建造过程工序更好的模拟出来。

  我设计方案确定以后我基于我设计方案判断我这样一个建筑物是否符合我功能性的要求,进行能耗的模拟,消防疏散模拟、采光模拟等,对建筑物再进行调整,这些模拟过程都是基于建筑物三维模型进行模拟的过程的。基于功能模拟之后我们进行可视化方案的模拟,我们大家在这看到是一个墙洞,我们苏州建筑物地下一层利用我们的技术提前预留170个墙洞,意味着上千万的集约。下面会有一些关于我建造过程中包括变更的管理、过程的管理,建造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控制点,右边最终结算我土方开挖和回填面积基于模拟节约我成本。

  现场管理,进度跟踪、问题跟踪、计划制定,我们通过手机端进行资源匹配模拟达到我进度可控的要求。这个是我们一个实际的工程我们从基坑开挖到最后施工完成在我们软件完整的模拟过程,我们在这里面看到下面这些内容是我们资源的曲线和资金的曲线,我们根据我们计划和实际中产生的资源和资金情况进行对比,确定我们建设情况。主显示框是整体模型依据我们编排计划进度实现的情况,这里面涵盖我建筑物很多的专业,包括我建筑物周边场地的模型临时设施模型都会包含在里面,基于这样一个虚拟过程我可以建造之前完成我整个建造的设想。建筑物生命周期里面建造是很小的一个部分,建造运维占整个建筑物非常长的时间,最后形成我交付的BIM模型,对于建筑改建、扩建以及整个建筑拆除有很大帮助。我建筑物内部的能耗分析我预埋点在哪个地方,我建筑物功能性的模拟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最后形成基于BIM技术建筑运维的一个模型。

  最后这个是我们广联达大厦基于前期我们设计阶段已经构想的节能设备的投入我们做一个简单对比,就是我们绿色节能总投入约1700万元,单方增量成本约为560元/平方米,我们不到五年可以收回整个能耗,我们规划之前有这样一些规划,我们可以把能耗进行收集回来进行整体反馈评价。

  最后我们整个广联达为整个建筑行业提供基于BIM的一个操作核心的产品思路,左边基于单个项目我们为它提供基于PC端和基于手机端相关项目级操作的平台,中间我们会基于我们整个项目参与各方,我们业主方、我们单位、我们监理、我们设备厂商提供整体三维模型操作的相关内容。我们为整个建设相关监管方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一些领导我们提供监管平台,当然这些都是基于BIM以及基于它产生数据结合的应用。

  因为时间原因我讲的比较快,随着BIM的技术、云计算、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最终为我们呈现肯定是这种普世计算、泛在更加可视化的未来。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