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李志阳:论中国太空经济的宏观与微观环境

中国太空经济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

  6月16日,第五届“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orld Geospatial Developers Conference,WGDC)分论坛“中国太空经济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大会由空间信息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泰伯主办,秉承不断引领和促进空间信息技术创新与变革的宗旨,WGDC已走过五个年头,如今成为全球最具前瞻性的跨界创新风向标。

  在中国太空经济论坛上,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战略咨询中心高级咨询师李志阳作了精彩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尚未经本人核实)。

泰伯网

  李志阳: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中国太空经济已经讲了十年了,到底什么是太空经济?太空经济对我们政府、企业相应的责任是什么?我觉得大家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站在整个全球的产业发展的环境下,更多的用经济的要素来看中国的太空经济如何发展是我们所有研究者,包括产业队伍特别需要关注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很多的政策,包括我们很多企业发展,如果完全纠结与国家政策在整个太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实际上我觉得会浪费很多机会。

  中国太空经济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按照基本的理论上的概括,一个经济环境就包括这么几件事情。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供给,第三个还是更多在经济学上的预算约束。第四个还是游戏规则。如果按照这四个概念来讲,就很复杂。所以,今天我从三言开始。

  第一句话,谁控制了太空,谁就将控制地球的命运。老牌的史密斯的这句话,看似分隔,实际上有很多问题是亟待解决。换句话说谁将控制地球的命运,谁就控制了太空。可以反过来这么理解。但是,这句话的本质我觉得是好的,就是太空经济不完全是一个经济领域,更多是一个产业和技术发展方向,代表了国家的一个实力和手段。

  第二句话,太空经济已经来到了。格里芬提到的这么一句话,最大的特色是开放了一个市场空间和新的增长点,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领域,我想可能在现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还没有完全达到一个真正的经济的模式或者是一个经济的占有量。

  第三句话,我最爱说,这句话大家可能引用的特别少。彼得·德鲁克在一生中说了很多名言,这句话引用的最少的,这句话特别针对我们太空经济,现在听来仍然有振聋发聩的效益。我觉得有几块应该是在所有推动太空经济比较相关者都应该带发展过程中清醒的把握和理解。第一、系统思维是否是复杂问题尤其是社会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或者说是真正的合理的解决之道。第二、太空经济的发展是否服从经济学的一般思维和逻辑假设,投入产出是否需要在大型复杂系统工程中重点关注等。

  太空经济的宏观环境,在宏观层面是一个疆域经略的很重要的方面,核心环节在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不光是中国,主要航天国家可能在这个领域上都面临着一个经略的航天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这么一个问题。

  这块我们分两块,第一个就是军民商目标与路径的分野与融合。这块军更多基于效能、新质威慑、创新对消。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从理念上的变化,到最后一些战略上的变化,到现在新的一种方式的变化,都体现它向更强体系化,更强威慑性,更强的创新力发展。它提倡的国防效能的最大化,当然也可以采取军民融合的方式,包括最近发布的《战略意向文件》提出美国要构建不对称优势,这是它的发展重点。这块更多的来讲在军的领域,不是在一个专业领域上来谈这个空间的问题,而是作为一个核心有效的工具发挥促进效能倍增器的作用。

  第二,我们以美国为例,政府的职责还是产业发展的方面。现在讲美国NASA的这种工作方式,确实需要我们不断的吸取。以美国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在很多领域都看到,在美国的最近,包括几十年来,我们分领域看一下,比如通信领域,从最早的政府主导建立通信卫星公司,包括最近的光平方公司又活过来了,它很重要的着眼点在于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推动民企的发展。在卫星遥感领域,美国政策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谈到了不适当否决原则,对市场的鼓励政策都很明确它发挥的作用。

  大概把这一块作为总结,美国空间领域军民商的分野,不是军民融合的结束,而是一种新的形态。通过减少军事航天专用规模与层级,聚焦国防集成应用效能、形成新的创新架构,构筑和引领新的作战形态,带来军事效能提升。第二,民用与商用的一进一退,蕴含着优化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要含义。

  第二,关于产业定位和政府监管的行为,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个人关于产业周期的划分,分四个阶段,开放,以及形成产业联盟。这种分法对我们理解太空经济很有好处。对我们国家来讲很多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这个来,但是我们想从2010年开始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对航天产业,包括太空经济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当时界定的我们这个太空经济或者航天产业的发展阶段,阶段性特征,现在看来也有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很多词,五年前我们作为报告的内容,现在看来在总结的过程中,很多定性的结论仍然适用。

  简单做一下比较,我国的空间基础设施与欧美的空间设施区别。当然,有不同的国家特色,但是更多看到欧美还是地面的资源共享,当然也有能力形成的基础,但是现在已经有100多颗卫星,还不解决定位问题,始终把天基作为着眼点,这不是最好的方式。

  看看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强国的做法,美国近期的这种各方案部门,围绕技术创新不断的完善,进一步发挥它私营部门的商业行为,乃至于对政府各相关部门进行了更大的约束。我们看看俄罗斯的这种方式,作为我们一个曾经学过的这么一个国家,你想这种状态是我们特别需要警惕的。市场在国有化的道路上摇摆,是不是发生巨大的变化。建立众多国家集团公司不意味着俄罗斯拒绝市场化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这个话说的很好,怎么理解有不同的建议。

  第二,太空经济的微观混淆。目前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颠覆很多投资者,已经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也是一样。这里头分三块。第一,传统的航天企业的内核改造。国外的航天企业,传统航天企业,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不间断在发展理念和技术上做创新。我想整体上传统企业,制造型企业始终是在十年内还是处于被颠覆的状态,在被颠覆的环境下,是传统的发展路径已经被打破了,实现平稳增速的发展模式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了。中外都是如此。但是传统企业,尤其制造企业,分两块来看,制造企业先天禀赋的深入挖掘。在运营商方面,上下游产业链的渗透,以及产业方向引领,始终是在航天领域的运营商,始终有这么一个基本的责任和职责。有几块,就是技术投资与产业收益的平衡非常突出,因为它的投入量非常大,第二,向有制造的渗透,包括一些新的技术方案的主导。第三,向更大产业的发展,这个都是传统的企业发展好的一个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构建摇钱树,企业经营管理系统达到非常强大的造血功能。第二,细分领域的技术垄断。第三,好产业、好公司的“故事”,“故事”不是概念,需要我们自己在某个方面进行强烈组合。比如说产业、产品、以及相应的成本投资回报。

  这个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霍尼韦尔,它不能算是一个特别大的航天企业,但是它的业绩非常好。第二,新兴初创企业的行业定幅。第一,关于系统工程理念的颠覆。第二,产品服务品格的颠覆。有很多例子,大家可以看一看。第三,关于服务品格的颠覆。第四,话语权的颠覆。

  第三方面,最后一方面就是相互竞争与合作,这块大家可能看了很多例子,做的好的公司都是这种双向投资的。我们也可以向国外先进的传统制造商学习,向趋势低头,向创新直径,有很做例子,包括Airbus与OneWeb的合作。

  大概总结一下。第一,传统企业与新兴初创企业都是太空经济的塑造者,传统理念与新型模式的竞争与合作,是产业发展和形态优化的良性推动力。第二,传统企业如果敢于用投资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资源推上去,把成本降下来,宝马也能战胜特斯拉。第三,太空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更需要产业资本的助力。当前,太空经济尚未设定赛道,但对于赛手的界定已经明确。第四,对于太空经济跟其他的互联网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最后,创新的历史教训必须吸取,技术颠覆性和规模的统治力需要权衡,技术的先进性和量处于一个很好的平衡,谢谢大家!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