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地球物理领域巨匠辞世 ——沉痛哀悼特聘专家黄大年教授

向每一位奋斗在前线的英雄致敬!

  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卓越的科学家、无私的爱国者、民族复兴的贡献者、吉林大学国家“”特聘教授,新兴交叉学部学部长,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58岁。

泰伯网

  黄大年教授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微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研究工作,他的离世,不仅是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巨大损失,同时又一次以生命的惨痛代价为高层次人才群体健康敲响警钟。

  “又一个邓稼先”

  国家“”专家韩永飞曾高度评价黄大年教授是“又一个邓稼先”,那份为科学事业不断奔走的态度,令人动容。

  黄大年教授为了不断发展壮大国内航空地球物理人才队伍,运用自身在国外积攒的资源,同英国相关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合作交流以及提升学校国内外影响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吉林大学任教期间,黄大年教授充分运用自身在国外积累的学识,孜孜不倦培育人才。他心里非常清楚,深部探测领域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人才队伍亟需扩充,相关学科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为此,黄大年教授日以继夜地扑在工作上,这样高强度的负荷令他身心俱疲,但是他不忍让刚刚有所起色的科研事业夭折,顶着病痛全力坚持下来。“做黄老师的学生,真的很幸福。”吉林大学学子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黄大年教授不仅仅是他们科研道路的领路人,更多的时候也是一位关怀后辈的长者。

  多位学者表示,在黄教授逝世前的几个月,他们还目睹黄大年教授为科研项目的进展而奔走,热情与各位专家交流意见,对于大年教授的突然离世,无人不悲痛扼腕。国家痛失栋梁,悲兮叹兮!

  “逝水竟同年,生者当自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黄大年教授去了,然而这一昂贵的代价值使得每一位科研工作者警醒。“近年来,有关数据表明,“过劳死”已悄然成为威胁科学家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长期打破生活规律的科研生活,犹如一颗无法逆转的毒瘤,深深潜入体中。仅在过去的短短一年里,我们国家就已痛失多位“”专家,这个现实不免让人震惊!科研魅力无穷、创业成果诱人,但是科研大海茫茫,希望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驰骋在科研的大海之中。

  对此,《千人》杂志郑重呼吁,科研工作者们一定要敬爱身体,“轻伤不下火线”的时代已经过去,唯有留得青山,才能源源不断创造新的成绩!

  “谁妒英才君先行,苍茫大地刻英名。君族领先环球日,酒祭好友平心情。”这是“”专家为大年教授献上的悼亡诗,是啊,您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把航空探测技术做到世界领先、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呜呼哀哉,事业未竟,您就已先离我们而去,愿您安息。

  感召回国,为国担当

  因为祖国的感召,黄大年教授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一切,义不容辞返回祖国。

  归国后,黄大年全职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开始日夜耕耘在地球物理这片广袤的科研“土地”上,为国家和民族进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作为吉林大学第一位引进的“”专家,黄大年深感责任重大,不辞辛劳地奋斗在科研第一线。而后他又被选为国家深部探测专项高科技装备项目首席科学家,一方面需要参与高层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还需跟进项目进度。虽有千钧重担,黄大年教授却始终秉承着自己的报国赤城,未曾有一刻停歇。

  “我每天都能感觉到祖国和人民关注的目光,激励我们为国家实现强国梦想拼尽全力。”黄大年教授办公室悬挂的唯一照片,那是2010年中组部“”专家代表赴北戴河休假时,国家领导人前来探望,这也给了黄大年教授无限的科研动力和决心。

  “想回来,需要果断,就是这么简单。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也是从小父母的教诲——为国担当。”黄大年教授的铿锵誓词犹在耳畔,今天,我们虽送走了这位科学巨子,但他的精神将永远不朽!(来源|千人智库)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