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从四大趋势,洞悉北斗+大数据之“钱”景

泰伯网梳理了北斗产业发展的四大趋势,为您更好地把握北斗大数据领域的发展脉搏。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你是否亲历了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如何成功避开人流出行,成为每逢假日令人头疼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可以考虑向空间大数据求助。通过这些客观生动的人流变化图,就可以知道哪个景点或哪个时间段的游客的数量,避免高峰期,这样就能安静地享受属于你的风景了。

  其实,大数据之路就是空间大数据服务之路,海量的数据最终提供的是位置服务信息。广义而言,空间大数据需要把各种数据汇集在一起加以综合应用,其中,遥感大数据正是各种数据“混搭”的主力军。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提供用户导航与位置服务的主要手段,是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如今,北斗应用无处不在,应用意义也非常重大,但北斗应用的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曾有业界专家表示,在国内北斗卫星应用方面,基本上80%的企业都是亏损的。而在海外,市场仍被竞争对手GPS系统占据。面对比北斗价格更便宜,性价比也更高的GPS,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如何抢占普通用户乃至行业级用户心目中龙头老大GPS的市场?想要分得一杯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北斗大数据又该如何绽放光彩?泰伯网梳理了北斗产业发展的四大趋势,为您更好地把握北斗大数据的发展脉搏。

  1. 从小众走向大众

  北斗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催生出智能控制、智慧管理、电子围栏等新业态,深刻影响社会行为和生产方式。早在2008年,北斗系统就参与过汶川地震的救灾工作,在农林牧渔的生产以及防洪抗灾的监控方面表现突出。如今,北斗正全面走向大众应用,服务各行各业。

  目前,北斗系统已在高精度驾考、老人关爱、儿童安全定位等大众应用领域惠及民生。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已经逐步为317座城市的各种行业应用提供北斗精准服务,有效推动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完善,全面实现北斗的“百城百联”,并推动北斗的落地应用。

  今年,京津冀三地也联合行动,确定将北斗产业作为三地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切入点和先行手段,有助于解决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出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辨识、定位、导航、监测等问题,提供预判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服务。

  在北斗三步走计划中,2020年前后会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未来,北斗系统还会在智能手机、车载终端、穿戴式设备等个人消费领域推进大众应用。在WGDC2017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的北斗+空间大数据专场上,来自手机、汽车制造等消费电子领域的嘉宾将会畅谈北斗大众化应用的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前景。

  从“小众”到大众,技术的不断创新是重要推动力。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近年来,随着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高精度卫星钟等关键体制和技术的全部攻克,北斗系统的星座稳健性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 跨界融合,占据技术前沿

  北斗系统不是一座技术孤岛。在“十三五”规划中,北斗导航将实现“天基地基、室内室外、通信导航、国计民生”四个一体融合。

  届时,北斗与其它GNSS系统实现天基兼容互操作融合,天基地基实现无线电层面的通信导航融合,室内室外实现多传感器融合,坚持感知网、传输网和服务网的“三网合一”产业发展路线图,实现泛在的智能时空信息服务和无所不在的位置服务。

  首先,北斗系统应与蓝牙、宽带移动互联网、有限互联网和卫星通信网等融合,实现“北斗地基增强网+高精度位置服务网+宽带移动互联网”互联互通,使北斗时空信息传输更快、位置更精、图像更清、用法更巧。

  其次,北斗系统应实现与高精度遥感数字地图+导航网格码+云计算平台的融合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应该让孤立、静止的北斗时空数据活起来、动起来,提升北斗时空数据应用价值。

  第三,则是北斗系统应融合终端,未来,使用北斗芯片的智能手机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3. 新模式,开启新战场

  业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北斗的运用,只是受限于想象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指出,从业者应大胆创新卫星导航应用模式,结合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兴技术,开辟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新的增长领域。届时,杨元喜院士也将出席WGDC2017北斗+空间大数据专场,阐述北斗系统发展历程,探讨北斗产业落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借助互联网思维发展北斗产业,如营造北斗产业生态、提供行业应用及服务业平台等,向服务环节延伸北斗产业链条,通过向用户提供服务来盈利。针对不同应用领域采取灵活的商业模式,如:交通运输领域的“用户免费安装终端,收取年费服务”模式;海洋渔业领域的“低价终端产品,免费应用平台,长期运营服务”模式;民生关爱领域的“智能产品,互联网服务”模式。

  目前,互联网开放、透明和扁平化,北斗产业能够实现优化整合,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北斗产业提供了时间和位置服务平台,通过传输、处理、控制和分析,与互联网融合,提高相关行业的运行效率。

  在北京,目前就有10万套设备应用在电商物流、应急预警等领域,其中京东1500辆物流车和19000个配送员都通过北斗终端接入服务平台,实现了人、车、货信息的实时掌控和调度。

  基于北斗大数据的智能交通应用服务通过出行服务网站和手机等信息服务终端,为公众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出行信息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降低广大公众出行的时间成本,从而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4. 高精度应用一触即发,智能交通首当其冲成风口

  北斗芯片是北斗应用的核心。今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米级快速定位北斗芯片正式推出,该芯片可应用于车用联网智能终端,将满足现代化城市中车用记录仪、后视镜、导航仪等与公众行车安全相关的各种电子设备的需求。

  米级定位服务意味着司机开车不会选错车道,车道级误差都可以检测得出来,提升了驾驶安全性。通过大量的高精度空间大数据,用户可挖掘产生大数据服务价值,无论是路况信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设定基于大数据挖掘都会出现一些新的服务成果,为整个交通管理、精准应用甚至精准农业应用打下很好的基础。作为阿里重磅投入10亿构建的位置服务云平台,千寻位置肩负着推进北斗民用建好基础设施、引领产业发展的重任。届时,千寻位置CEO陈金培也将出席WGDC2017北斗+空间大数据专场,阐述北斗高精度应用当前发展的重要契机。

  目前,北斗芯片已朝向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而北斗高精度应用一直代表行业应用的发展潜力。目前,高精度板卡和天线已分别占据国内30%和90%市场份额。作为北斗芯片重要制造商,合众思壮代表也将出席WGDC2017北斗+空间大数据专场,探讨北斗芯片领域的技术与应用创新。

  纵观北斗产业,挑战与商机并存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研发此类多模导航芯片的能力,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核心技术,阻碍了北斗系统应用的推广,制约了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规模化、大众化发展,北斗芯片行业甚至出现不少“僵尸企业”,有些地区对于本地少数北斗企业进行“输血式”救助。国内北斗产业链也应进一步洗牌,真正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在北斗走向大众化的道路上,卫星导航应用市场将会日趋成熟。在未形成规模化市场环境的情况下,应用产业链也不够协调有序,容易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的状态。企业该如何提升大批量生产规模与集约化能力,瞄准大众化市场?而如何利用北斗大数据,迎接资本风口上的新一轮商机?

     6月13日,来北京参加WGDC2017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一探究竟。首次设立的北斗+空间大数据专场,来自产学研一线的专家们将会汇聚一堂,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指引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在这里,你能够找到所有与北斗产业相关问题的答案。

       点击了解WGDC2017地理信息大会详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