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廖永生:抉择与突破——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地理信息产业危机

从近20年全球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上看,信息产业或者技术驱动型产业的产业方向并不是太稳定。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得到了巨大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平均每年的产业增加值都超过了30%,很多信息产业媒体认为地理信息产业将是我国未来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然而,从近20年全球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上看,信息产业或者技术驱动型产业的产业方向往往是不太稳定的,“黑天鹅”效应非常明显,这些现象在产业的主体——企业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如雅虎、3721、诺基亚的崛起和凋零,都是惨痛的教训。

  虽然地理信息产业是整个信息产业大厦的一小部分,但是由于其专业性的特点,在较长时间内,其发展是独立的。随着信息一体化时代的来临,地理信息科学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影响是什么?在已经到来的大数据服务年代,地理信息数据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地理信息产业的边缘化是否已经来临?而更加严重的疑问?地理信息产业是否会消失? 现在地理信息企业的对策和转型方法是什么?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和开发自己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并在90年代初开始民用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形成地理信息产业。

  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地理信息来源的测绘工作,其主要技术手段仍然是最传统的机械光学测量,而最主要的成果仍然是传统的纸质载体地图。从产业主体上看,基本都是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而没有真正的地理信息企业,没有成型的地理信息产业。

  进入90年代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基础建设特别是城市建设以及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都急需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持,在逐渐形成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出现了大量的地理信息企业,这种企业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以设备制造和销售地理信息采集设备为主的企业;第二类,以采集和销售地理信息为主的企业;第三类,以研发和销售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主的企业。而必须说明,除了企业外,我国地理信息市场上,还存在具有我国特色的,介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特殊市场主体——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在市场中主要是第二类和第三类。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8年左右,我国第一次地理信息产业大洗牌,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走过一条并不崎岖但是竞争非常激烈之路。总体上看,可以总结为,第一类稳步向前,第二类盆满钵满,第三类血雨腥风。

  从第一类企业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现代测量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从90年代开始,几个民营企业从销售进口的现代测量仪器设备开始,逐渐生产自己品牌的现代测量仪器设备,并做强做大,改变了我国严重依赖进口测量设备的局面。这些企业并不多,但是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

  从第二类企业看,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中,产值比重最高的仍然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产业,我国大多数地理信息产业企业都属于该类企业,该类企业的特点是入行门槛低、数量庞大,且包括大量具有一定企业性质的事业单位和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可以用“前有狼,后有虎,中间一群小老虎”来形容第二类企业的情况。而从市场需求上看,地理信息数据需求占了地理信息产业的主流、技术含量低且利润高,无疑是该类企业数量庞大的推手。

  从第三类企业看,地理信息软件企业,属于真正现代型的地理信息企业,在企业数量和产值上都无法与第二类企业相比,但是技术含量高,且由于是新型企业,缺少市场参照,因此市场淘汰率很高。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曾经出现过短暂的地理信息系统“百家争鸣”的状况,进入二十一世纪10年代之后,能够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地理信息系统产品仅有几家。而众多地理信息企业中都存在一个问题,即很少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平台,严重依赖于其他大品牌的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导致定制类软件价格很高且被平台提供商掐住脖子,这类企业竞争力很低,故被市场淘汰在情理之中。

  回顾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和地理信息市场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地理信息产业中,高劳动力低技术含量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占了市场产值的大部分。而地理信息系统产值在整个地理信息市场中占比值较低。

  其次,从用户和订单上看,政府或者与政府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是用户和需求主体。

  再次,从市场主体上看,事业单位的产值占了地理信息市场很大一部分,而事业单位由于政府体制的保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事业单位的大部分工作都并非来自于市场机制中,很多政府以及下属单位的业务都直接由事业单位承担。而在政府内部,同样存在专属地理信息部门,如国土、建规、林业、矿业都有自己的测绘地理信息单位,而独立的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也比较难参与这些领域工作,行业隔阂严重。

  最后,从市场用途上看,地理信息市场的用户存在需求不明确的情况,特别是行业地理信息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重复采集的工作相当普遍,而且数据共享差,很多地理信息数据利用率极低。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地理信息市场与产业并非严格意义上自由竞争的市场产业,这种情况严重束缚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特别是束缚科技的推动力。而从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历程上看,在2012年以前,其产业的独立性仍然是非常明显的,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较少。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家政策对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机制进行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很多事业单位都改制成企业或者改制成完全独立于市场外的公益机构。未来,地理信息产业市场的竞争性将更加强。

  那么,真正实现自由竞争后的地理信息产业市场,其走向如何?

  进入2010年以来,由于个人智能终端、4G网络以及各种服务的普及,人们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无论政府还是个人,在工作中、生产中以及生活中,都严重依赖于地理信息。但是,和很多科学技术一样,当其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就越容易融于其他大的产业,其独立性越来越低,基础性越来越高,其普及度将越来越高,其市场价值就越来越低。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地理信息产业的地位或将削减,其声音将湮没于信息产业的大潮之中,其独立性亦受到挑战,或将成为信息产业版图不起眼的组成部分。

  首先,传统地理信息技术的边缘化。

  如前文所述,地理信息产业由硬件设备、数据产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构建。而随着对地理信息的信息量不断扩大,要求能够在更快更短时间内采集更多地理信息数据,传统的硬件设备的淘汰,设备更加高精尖,而操作更加简单,在硬件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推动下,数据采集和处理更加简单,人工干预更加少,使传统大规模人工采集和处理的工作方式淘汰。例如,目前的空天地一体的“航天遥感卫星-航空有人飞机-无人机-地面测量车”无像控点摄影测量体系以及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极大提高了地理信息采集效率和精度。未来几年,传统测绘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工作虽然仍然存在,但是从工作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也将不断减少。

  大数据技术无疑是目前全球最热的技术之一,而地理信息数据也是一种大数据,但是,如前文所述,地理信息在大数据体系特别是在应用体系中,只是一种应用体系,其主要内容仍然是空间位置信息和最基本的地名、交通路网等信息,作为承载其他专题信息的基础数据,虽然不可或缺,但是所占比例不高。我国地理信息领域技术人员试图直接把专题信息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集成(如地理国情普查),但是其最终结果往往是得不到认可,特别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其约束分析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用户更认可自己定制的地理信息基础上的大数据。

  在地理信息的信息表达和互操作方面,最早缘于计算机图形技术,而长期以来,虚拟现实技术甚至游戏技术的信息表达和互操作都优于很多地理信息系统。从我国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横向对比上看,主要优势集中在数据的采集和数据自动化处理领域,而非数据应用和数据服务领域。

  总体上看,传统地理信息技术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

  其次,政府红利的减弱。

  任何产业起步都有政府在主观和客观上的扶持,地理信息产业也不例外。政府采购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一旦产业成熟并开始普及大众,从市场规律或者从政府角度上看,政府红利都将减少并逐渐消失。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规范了地理信息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采购,如农村土地确权、多规合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等工作,都极力避免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等项目进行重复工作,而采购途径更多转向市场。在政府红利消失后,更多企业特别是很多非传统地理信息产业企业可以参与地理信息项目,导致地理信息产业界限模糊化。

  再次,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影响。

  目前,大量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很多事业单位转成市场主体的企业,地理信息竞争更加激烈,市场淘汰率加提高,小型测绘企业将大规模消失,市场规模扩大而企业数量减少,产业专业界限更加模糊。

  最后,大量信息产业企业加入地理信息产业。

  地理信息是信息服务的基础,很多互联网信息企业都想建立自己的地理信息平台,在平台的基础上能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在过去,由于地理信息专业化程度比较高,且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规模和资金有限,都没有办法建立自己的地理信息体系。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边缘化和高技术化,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简单化以及大量事业单位改制,地理信息产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型互联网企业有更多机会收购小型地理信息企业或者引进人才、设备建立自己的地理信息团队,使地理信息成为集团工作的组成部分。

  大型的信息服务企业拥有了地理信息团队后,一般有两种用途,一是地理信息也是企业旗下的子产业,能够直接创造价值,二是地理信息只作为信息服务的基础,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是无论是何种方式收购或者创建自己的地理信息机构,大型互联网信息企业加入地理信息产业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而最终的结果是地理信息产业企业融入信息服务产业,即融入真正的“数字经济”中。

  地理信息产业完全融入信息产业,将有利于打破行业之间的数据隔阂,更有利于地理信息数据与其他各种专题数据的融合,在已经到来“大数据”时代,各种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是实现更准确信息服务的有效手段,也是未来“大数据”产业的关键。

  因此,地理信息融入信息产业中,其本身是有利于地理信息普及和技术发展。 但是,地理信息产业在我国信息产业中所占比重比例并不大,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的经济总量达22.77万元,而2016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3000亿元,仅占数字产业的不到七十分之一,地理信息产业在数字产业中地位不高,很难在数字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地理信息在数字经济产业大厦中的地位类似于地基,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且不是主要建筑主要造价部分,也不是出彩部分,大多数也不能吸引眼球。

  目前地理信息产业确实处于一个变革年代,技术进步、传统产业结构无法满足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等原因,都推动了传统地理信息产业的变革。

  在未来几年中,地理信息产业不会消失,其作为信息产业一个产业,将长期存在,但是其地位削弱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地理信息企业(有可能是子企业或者部门)、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未来对策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才能将地理信息从边缘拉会正道呢?如何让未来地理信息产业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在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如何让地理信息产业在信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

  电子游戏产业发展历程给地理信息产业较大的启示和借鉴。

  虽然电子游戏产业属于软件产业,但是与很多具体类型的软件相比,电子游戏软件在技术、用户、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保持了相当大的独立性,电子游戏产业也保持相当独立性,且其发展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同步发展,几乎能够紧跟信息产业发展步伐。虽然电子游戏产业的直接产值没有地理信息产业高,但是如果计算间接推动的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实际上电子游戏产业是高于地理信息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规模比电子游戏产业庞大,实际应用范围更广,用户更多,未来的潜在需求也更大,因此,地理信息产业重拾信息化产业的重要地位,应该更加有优势。

  如今,很多大型信息企业创建自己的地理信息团队或者收购小型地理信息企业,生产地理信息数据或系统作为基础,在这些企业中,地理信息作为基础,不直接赚取利润。

  实际上,地理信息企业和管理者可以换位思考,为什么不能将地理信息作为其他信息的载体,使其他信息产业搭载地理信息产业走向应用并最终走向市场呢?

  地理信息是重要的基础信息,但是并不意味着其服务是被动式的服务,更不意味着其只能做其他信息产业腾飞的垫脚石和擦鞋布。

  地理信息主动服务,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依赖于地理信息载体提供服务,使地理信息成为“信息服务运输机”,则地理信息产业重回重要地位,地理信息企业也将重新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主体。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作为各种信息的运输载体,必须优于其他信息或信息产业发展,地理信息产业要先于其他信息产业发展思路和理念,要求地理信息企业、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需要能够预测信息化产业发展方向,具备创新思维,能够及时响应用户需求甚至主动为用户提出需求。

  其次,地理信息产业不仅仅是单一信息和数据服务,要成为信息产业发展载体,地理信息企业要能提供更多的服务,如综合大数据服务以及跨领域、跨平台、跨专业领域的软硬件服务等。

  最后,地理信息产业的市场主体需要兼并重组,壮大地理信息企业实力。

  相对于其他信息产业企业,我国甚至全球的专业地理信息企业规模较小,在资本、资源和跨领域技术实力等综合实力上较弱,没有数个强大集成了3S以及大数据服务的“航母型”的地理信息产业,是无法真正实现地理信息“信息服务运输机”的功能。

  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在经历一次大的洗牌,政府红利结束、事业单位改制、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市场资本介入等,都将影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几家公司企业能够担负起带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重担,通过兼并重组和推动社会资本以及产业资本参与,壮大企业实力,同时优化人才结构,引进更多人才,建立研究机构等,研发一体化的地理信息“采集-处理-服务”技术体系和地理信息大数据服务体系,并最终建成大型综合地理信息企业。

  地理信息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中的地位是毋容置疑的,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拥有强大的活力,但是这种活力如果不能持续,则可能将慢慢弱化。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即将走过三十年历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如何保持地理信息产业活力,如何竭力避免地理信息产业地位削弱,是所有地理信息产业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企业必须正视这一挑战,扩大思维空间,在思想和行动上有所突破,发挥地理信息更大更广更多的应用,提高地理信息产业地位。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激发地理信息产业活力,使其更好服务于信息产业,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