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科幻片中的海绵城市即将成真,不再怕大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对传统排水系统 "减负 "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每年夏天雨水都多,今年也不例外。近期,暴雨已席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1个省份,造成巨大损失。

泰伯网

  逢雨必涝,一雨成海,城市看海成了许多城市打不破的魔咒。如果将城市变成一块“海绵”,成为会“呼吸”的城市,那么无论多大的暴雨,都能“吸”干!

泰伯网

泰伯网

  出门看海、划船上班也成了市民面对暴雨的无奈,海绵城市建设刻不容缓。。[page]

  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道路、高楼急剧扩张,传统的城市开发路径改变了原有的水生态。传统的城市硬化路面表面径流比例高达98-100%,具体数据请见下图。

泰伯网

  各类地表的表面径流百分比例

  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目前都是采用雨水快排模式,70%的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在地表面流淌,再从管道中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修再多管道也不够用。

泰伯网

  海绵城市建设目前是解决城市内涝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提升城市排水防洪能力。

泰伯网[page]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泰伯网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将于就地消纳和利用。

  2017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海绵城市建设首次被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