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武汉长成中国航天第三极,中国航天产业基地三足鼎立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由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PPP模式共同打造,于2016年8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是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我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9月26日至2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举办。此次论坛上,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签约总额达506亿元,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火眼位置低轨导航卫星增强系统、驭龙科技商业火箭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重量级项目签约落户基地。

之后,多家媒体报道,武汉正在成为国家第三大航天基地,并冠以武汉中国航天第三极的地位。

武汉的准备

政策方面,从湖北省的“十三五”规划,到今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都对于武汉发展航天事业明确表示支持——要“支持武汉建设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为促进湖北省制造业集群做强做大,还要“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

人才方面,武汉教育资源丰富,而且本来就是科工系重镇,拥有7所211大学,其教育科研实力和人才输出水平可想而知。 

生产方面,众所周知,武汉核心竞争力是高端装备领域,尤其是智能制造装备。武汉制造的高端工程装备,通过先进的激光、数控技术武装实现“智能化”,可以对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产保证。

这些因素的叠加,再乘商业航天发展大势,这就是武汉与媒体报道中的中国航天前两极——上海、西安成三足鼎立之势的原因。

只是,在打造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道路并非一撮而就,武汉历经五年时光。

第三极的奠基石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可谓硕果累累。总投资的506亿元22个项目中,最具看点的则是投资25亿元的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项目。其实,早在五年前,航天科工就已经盯上了武汉。

2014 年5 月,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提出在武汉打造我国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这是首次提出在武汉打造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

2015年11月,湖北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中国首届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在武汉建设国家商业航天技术创新创业园区,打造航天高新技术配套集群。

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在武汉打造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基地核心区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阳逻经济开发区双柳古龙产业园,用地8平方公里(11800亩)。

2017 年4 月,华夏幸福与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签署PPP 项目合作协议。华夏幸福牵手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打造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按照PPP模式,武汉市新洲区政府已委托华夏幸福基业股份公司作为产城一体化运营商,对基地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开发,在新洲双柳打造“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航天产业新城,基地于2017年4月24日正式开建,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等航天企业同时签约入驻。

谋划之初,高红卫预计基地未来可容纳600至1000家相关企业入驻,营业总收入预计将达600亿至1000亿元。2018年4月24日,第三个“中国航天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集中签约19家企业,总投资达50.54亿元;同步签约60亿产业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基地企业发展。9月26日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签约总额达506亿元。至此,基地从提出到现在历经五年时间,营业总收入已经达到预计额度。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高红卫再次展望,对我国商业航天的未来充满信心:“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在未来3-5年内,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成果。”

三足中的上海和西安

我国航天的建设是自1956年钱学森提出建立中国航天而来,到目前已发展60余年,期间经历了萌芽、成长、高速增长三个阶段。我国航天基地的前两极——上海和西安航天基地正是在那个历史环境下伴随我国航天技术一同发展而来。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重点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商业航天不同,上海和西安都有各自的使命。

上海,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核心,自1961年便开始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又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局,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三大总体院之一,其前身为上海市第二机电工业局。

1983年9月,航天工业部党组确定上海航天局是以地(舰)空导弹为主的科研、试制和小批生产基地,同时承担部分运载火箭试制生产任务,是军民结合、科研生产结合、内外贸结合的科研、生产、经营型的实体。2007年7月20日,上海被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为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上海航天基地一直在我国导弹研发、探索火箭、发射卫星方面担当主角。其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超过98%,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实现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并将2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亚洲纪录。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卫星气象观测系统序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同时研制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西安,以成立于1962年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为核心。第四研究院的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是我国历史最久、水平最高、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研究院。

20世纪90年代初,该院选址西安市东郊,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军民融合的航天固体动力技术及其应用产业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新基地。

与上海基地不同,西安航天基地主要承担着我国运载火箭、战略战术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产品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试验任务。

2007年12月26日,西安被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为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2010年6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航天基地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国唯一的航天专业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据了解,目前武汉国家航天基地占地近400亩的航天科工快舟系列运载火箭总装总调中心项目(火箭产业园)主体结构即将封顶,预计到2018年底可全面完成土建工程,2019年正式投产。届时将形成年产20发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及试验能力,实现年产值10亿元。同时,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航天产业港已封顶,将于2018年下半年竣工交付使用,为企业提供厂房、研发基地、展示及配套用房。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盘点|BAT的十一出行大作战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