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重庆:左手火箭,右手飞机

重庆,与武汉隔山相望,与西安并提“西三角”,在探索航空航天的这条路上它没有缺席。

  9月26日至2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签约总额达506亿元,包括卫星、火箭等航天领域重量级项目。由此,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以区别于上海、西安的商业航天基地,被冠以中国航天第三极称号。

  不过还有一座城市,与武汉隔山相望,与西安并提“西三角”,在探索航空航天的这条路上它也不想缺席——它就是重庆。

  始于2010

  对于重庆的航空航天产业来说,2010年是起点。

  2008年汶川地震,由于没有专门的直升飞机公司,救援基本依靠调动部队和民航运输的直升机,由此直升飞机的作用开始凸显。

  次年2月,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为代表的军工企业便先后成立直升飞机和通用飞机公司。当年年底,民航局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措施》,提出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具体举措。

  在此趋势下,重庆市经信委时任副主任杨健提出,国内不少地区已经建立通用航空产业园,重庆作为国家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理应在通用航空领域中去争取一席之地。

  2009年发布的《重庆产业振兴规划》,便提出重点发展轻型民用直升飞机、农用飞机、小型通用运输机以及零部件。年底发布的《重庆市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及产业链项目策划研究报告》中,将“通用飞机产业”位列重庆需培育的8大新兴产业之一。

  事实上,在选择航空产业路径时,重庆时任市委副书记黄奇帆表示,大飞机在天津、上海制造,军用飞机在沈阳、成都、江西制造,重庆借机锁定通用直升飞机这块市场。

  2010年5月,国务院为重庆设立了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支持其发展,并在“十二五”规划中,给予两江新区西部重点城市新区 “排头兵”地位。

  于是,两江新区成立之初便将通用航空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

  而重庆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决心,在2010年第十三届渝洽会上显露无疑。

  会中,重庆邀请美国西斯科飞行器公司、德士隆集团、中航工业等中外企业,共同探讨重庆通航产业合作与发展,且与霍尼韦尔公司在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直升机引擎生产领域开展合作。

  显然,鉴于没有飞行器制造经验,重庆选择借由“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模式,曲线造机。

  为占得先机,两江新区于2011年联合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合资成立重庆通航集团,投资直升机(轻型飞机)及其他航空器整机和相关零部件。

  2012年,成立官方的通航产业投资平台——两江航投集团,专事航空招商引资和两江航空产业园的打造。

  同年5月份,瑞士通用飞机巨头皮拉图斯与重庆市政府签约,决定将其中国公司总部、生产基地、维修基地、交付中心布局在两江新区。

  由此,重庆以两江新区为主体,将通用航空产业的路线定位于打造航空飞行器的“基础—制造(包括发动机)—运营与维护”的全产业链。目前已初步形成两江航投集团、重庆直投集团、美国霍尼韦尔、瑞士皮拉图斯等产业主体。

  在航空航天这条路上,重庆一直没有放慢脚步。

  自2013年起,通过研究国家军民航产业政策,两江新区将招商触角深至运输航空,并在运输航空业动力领域形成“整机+零部件”的发展模式。

  2015年9月,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公司与乌克兰马达西奇股份公司合作,在重庆建立发动机厂。10月,重庆天骄航空动力公司成立,其航空动力产业基地于2016年底投产。

  在一些“航空迷”的眼中,天骄航空动力产业基地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大飞机的心脏制造中心。

  17年12月,在中国民用航空局、重庆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领导见证下,国内首个直升机生产许可证——恩斯特龙直升机生产许可证落地重庆通航集团。这标志着重庆生产的直升机进入量产时代,并可以进行国际销售。

  由此,集聚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天骄航空项目、中科三耐发动机叶片项目,航空高端材料的金世利钛合金项目,通航整机的重庆通航集团恩斯特龙等项目,重庆的航空产业之路越走越清晰。

  航天与航空并进

  事实上,在布局航空领域时,重庆不忘试水航天产业。

  只不过,风险与机遇并存。

  2010年12月,重庆北斗导航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两江新区签订的“重庆北斗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在重庆市政府和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的指导下,以重庆北斗导航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联合军地相关力量共同建设,成为地方政府和军队国防建设关注和推动的重点工程。

  据悉,产业园汇集了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星北斗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深渝北斗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

  2016年,全国首个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即重庆另一个北斗产业园在沙坪坝区正式揭牌成立。该院以北斗品牌技术为依托,以军民融合为契机,利用北斗技术转化生产民用电子产品,建立完成了基于北斗导航、定位、授时、监测、遥感、通信等6大民用系列的产品链研发中心。据称,是重庆通过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成果。

  同年,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授牌的重庆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获准筹建。

  然而,今年6月份,《半月谈》曝光了重庆北斗产业园的问题。两处产业园一家多年前停产,做起门面房出租的生意,曾计划总投资50亿元,到2020年产出规模达500亿元,终以烂尾告终。另一家则捉摸不透,境况堪忧。

  据此,业内人士认为,鉴于北斗导航定位相关产业存在技术门槛高、市场化特性强等特点,地方政府未经规划,盲目上项目、给扶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

  或许,北斗产业园的现状早在预料之中。但在军民融合与商业航天的产业背景下,适时抓住机遇,更符合重庆的个性。

  2015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元年”,传统航天时代唱主角的国家队,资本市场舞台洗牌的上市公司,转业“下海”的创企项目,陆陆续续在商业航天舞台亮相,刺激到了重庆的“冒险”神经。

  然而对于并无航天产业发展基础的重庆,若想突围,仍需依靠民企合作的路子。

  2017年5月,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出资成立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且将其商业火箭项目正式落户两江新区,打造国内首个民营商业航天智能制造基地,以实现运载火箭的总装总测及相关试验能力。

  重庆两江航投集团董事长方文杰表示,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将以商业火箭成功发射为契机,联通上下游产业,向卫星、通信等领域拓展。

  对于最终落地重庆的原因,零壹空间方面表示有三。其一,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包括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的发展基础扎实,很多落户企业都是在国内具备唯一性的,存在较大的成长与发展空间,并形成一条龙产业链。其二,两江航投集团从事投融资、企业服务的成功经验和专业水准。其三,重庆拥有直辖市的独特优势,制造业基础雄厚,尤其是军民融合潜力大。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重庆零壹空间从无到有,亦成为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缩影。

  毕竟,在零壹空间落地之前,重庆还没有系统级航天产品总体研制单位。该商业航天智能制造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将完成火箭的总装总测、电装、卫星测试、复材制造及试验等工作。预计,该基地2020年将实现年产30发以上OS-M系列火箭和20发以上OS-X系列火箭的能力。

  泰伯网还了解到,零壹空间的M系列火箭订单已排至 2020年,X系列火箭订单已排至2019年。

  今年8月,在首届智博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在重庆举行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成为我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商业航天建设项目之一。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智慧城市,安防双雄并道AI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