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年终策划⑧ | Esri何宁:主动而为,迈向地信产业普适化之路

何宁在中国GIS领域从业已近30年时间,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从萌芽到壮大的全过程。在采访中,谈及地信产业面临经济发展下行趋势的压力,他多次提到“主动而为”“充满信心”……

“其实早在1978年,Esri创始人Jack就受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之邀第一次访华,与国际地学专家们一起帮中国筹划制定中国地信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宁在接受泰伯网采访时如是说,“Esri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是中国地信发展历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从Jack最初受邀访华的学术交流,到1991年何宁带领Esri中国开启商业化应用历程,再到如今改革开放40周年,Esri在中国服务的用户从0发展到2万多个,何宁本人也成为中国地信产业发展的亲历者。

他自80年代末便与GIS结缘,从1991年起负责Esri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担任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至今,历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副会长,一直以“分享地理价值,帮助用户成功,助力产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推动空间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及与发展。

何宁在中国GIS领域从业已近30年时间,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从萌芽到壮大的全过程。在采访中,谈及地信产业面临经济发展下行趋势的压力,他多次提到“主动而为”“充满信心”,在他的地信应用普适化道路上,何宁眼中的地信产业发展脉络是怎样的?请跟随泰伯网一探究竟。

<访谈>

泰伯网:您亲历了改革开放和地信产业化发展的时代洪流。在这一过程中,您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对地信产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何宁:

我们国民经济建设的很多领域都涉及空间信息及其技术的应用。所以,地信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息息相关。改革开放40年,也是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40年,其发展的轨迹与增长的速度,可以说与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正比关系。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同样可以用“翻天覆地的变化”来描述地信产业的发展。

通常,经济发展形势好的时候,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在信息化方面都有较大且较稳定的投入。地信产业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建库、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服务以及软硬件设计开发等方面也都比较活跃,会有较快速、较高增长的发展态势,2000年以后的这段时间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宏观经济形势相对较差时,在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国家在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通常也仍然会相对较大。当然,从全球角度看,也是如此。这是因为政府的管理需要更加科学和高效,企业需要提升业务效率,寻求更多新的增长点,以拉动和提振经济、增强内功。地理信息及其技术的不断挖掘和开发利用,无疑在这两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经济形势不好时,地信产业的发展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有人曾把地信产业形容为“反季节性增长”。这未必绝对恰当,但事实表明经济发展,不论处在什么状态,对地理信息的需求都是常态化的、持续性的,因为地理信息的应用对经济建设是有价值的。

泰伯网:您从80年代开始结缘GIS,在GIS领域从业也已经近30年时间,请您根据自身经历谈谈地信产业的发展历程。

何宁:

近40年来,国家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发展,地信产业也随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其应用领域也从局部到全面开花,逐步走向普适化。我觉得中国地信产业发展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

一是改革开放的元年。老一辈科学家,如王之卓、陈述彭院士等率先开启了中国地理信息技术和应用的历程,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国家制定了地信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理论研究、探索和启蒙的阶段;

二是从1991年开始,以北京测绘院、上海市政管理局、海口规划局、深圳规划局、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水利部遥感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用户,开始了GIS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标志着中国空间信息商业化市场大幕的正式开启。他们成为国内第一批GIS应用的实践者,也是先行者,这是GIS市场的起步阶段;

三是从2000年开始,中国市场开始了快速,甚至可以说是高速发展的阶段——市场范围广阔,市场体量大增,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强GIS部门,走入几乎所有的行业, 甚至走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从业人员的规模也日益壮大。这时候,GIS已经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如果说这3个阶段,解决了无到有、少到多、小到大的问题,那么现在中国市场已经开始走向“要好用,要用好,更加普适化和业务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技术融合不断深入、数据来源不断丰富、应用深度明显加深、用户需求更趋明确的环境下,市场的前景令人更加期待,让我们充满信心。

Esri进入中国市场,可以说与中国地信产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几乎完全同步。从70年代末期的学术交流、理论探讨,到普及教育、人才培养;从全国第一个用户发展到遍布全国各个行业的两万多个用户单位;从没有合作伙伴到涉及几十个行业的近千家上下游合作伙伴企业构成的生态圈……Esri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是中国地信发展历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我们始终把自己视为中国地信产业的一个成员,与产业同生共荣,并对能为产业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而感到无比荣幸。

市场发展到今天,取得现在的成功有很多原因,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其中让我感受较深并引以为豪的,是我们对普及教育、人才培养的长期专注与支持。这是Esri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一贯的愿景、目标和战略。它同样是做大做强地信产业的基础所在,是对产业发展,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在过去近30年,我们遵循这一战略目标,长期不懈地坚持开展工作,予以了极大的投入。中国的GIS教育,也从少数院校开展GIS相关的科研教学,发展到如今全国有两百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GIS专业,还有更多的院校开设GIS相关的课程,每年培养出大量GIS专业人才进入各行各业,成为GIS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让GIS的意识和认知,让空间思维普及到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让地理的基因无处不在,且源远流长。我们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泰伯网:伴随信息化发展,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您身处地信产业这么多年,对地信产业发展上下游、产业内外融合情况怎么看?

何宁:

中国地信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颇具实力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在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驱动下,一方面,各个板块的颗粒度在增加,内涵更加丰富。以上游的数据链为例,目前已经从传统的测绘加遥感,发展到无人机、实时数据、室内导航、精准地图、BIM等多元范围,这也推动着中下游在平台能力和应用服务方面的多元化融合与提升。另一方面,IT技术的日新月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等也快速集成融合到GIS系统的应用中,使跨界融合成为常态。

现在的状况是:产业内上中下游缺一不可,产业间相互融合与集成必不可少。从数据采集、处理、技术集成、应用开发到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越来越多的行业内合作与跨界融合。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融合是双向的,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涉足地信领域,如:BAT打造各自服务平台的地图入口,进入城市规划、智慧城市、设施管理、能源交通等领域;而传统的IT企业,如华为、浪潮等也在技术、应用及服务模式方面积极创新,寻求跨界合作。这种融合趋势,将会愈加明显,不断继续。

对Esri中国而言,我们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长期打造、服务并依靠生态圈,积极寻求跨界合作,我们与华为、阿里云等的合作就是实例。在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力度和投入,打造高效、高能的生态链,在技术产品、应用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等方面,提升融合化的核心竞争力,为市场、为用户提供地理信息的核心价值。 

泰伯网: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增速放缓,2018年更是多事之秋,您认为这对地信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产业发展遇到哪些问题?

何宁:

我认为,这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如果说,国家经济发展目前存在下行的压力,这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包括投资规模可能出现阶段性减弱,同质化竞争和非理性竞争可能加剧,造成一些企业利润下滑、产品质量降低,并引起部分企业现金流困难,使生存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应该促使企业重新思考,长远规划,通过切实的创新和有效的营销,打造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规律中,爆发出新的生命力,实现转型升级。同时,也会促使政府加大对企业在政策、市场规范等方面的有效支持和科学监管,营造更良性的市场环境。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挑战颇多。我们不仅要有认识,更需要有准备,主动而为,加快自身变革与转型,寻求新的业务突破点和业绩增长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地信产业渡过难关并进一步发展壮大,抱有充分的信心。

泰伯网:渡过难关进一步发展之后,地信产业未来将会以怎样的方向和趋势发展?

何宁: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地理信息作为一门科学和技术,其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数字化转型将为地信产业带来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市场机遇。

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因为新技术的发展将使GIS更快地迭代,使GIS的理念与方法不断地提升,新的系统架构、技术与功能、应用模式等将使地理信息与行业信息化更加广泛而深度地融合,帮助用户改进工作模式、改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我相信,GIS将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种新的动力。伴随数字化转型,GIS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从传统的专业化市场,逐步衍生为“GIS+位置智能+GeoSystems(地理赋能的业务系统)”的普适化系统,从小众走向大众,从专业走向普适,使应用的领域更广、更深,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Esri的愿景,是GIS应用的社会化、普适化,而这一愿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当然,这也是对地信企业提出的更新的、更大的挑战。我们应当主动地拥抱数字化转型,并积极投入其中。首先自身要转型,要在数据驱动的时代实现架构治理、业务模式、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创新,融入技术变革大潮中,练好内功,才能帮助用户实现数字化转型,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