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向科技巨头“开刀”,破解地图数据垄断困局

欧洲国家同样面临空间信息“数据烟囱”的困扰,它们把希望寄托在了科技巨头身上。

泰伯网

     科研单位的小周,在网站上看到武汉大学科研团队公布“高分三号”卫星数据时非常高兴。他正好想利用这些数据,更好地探测海面上的船只。

     他把一个硬盘邮寄到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没多久,他的硬盘就被退了回来,理由是他要求的数据中部分涉密,无法直接拷贝。

     在他几乎要忘记这件事的时候,大学方面又联系到他,称经批准又可以拷贝了。高兴之余,他意识到要想拿到一份有用的数据没那么简单。

     根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在科学数据的开发利用、开放共享和安全保护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近年来我国也在探索推动基础科学领域的数据开放共享,但缺乏顶层设计和驱动机制,统筹管理也相对薄弱。导致很多高价值的科学数据在国内没有得到充分的共享和使用,从而形成“数据烟囱”。

     小周是幸运的。武汉大学被视为我国对遥感数据持最开放态度的单位之一,其“珞珈一号”在夜间拍摄地面的影像免费开放,供世界各地的科研单位使用。

     但更多数的人则没有那么幸运。“找一个县界图,费尽周折,数据还不准确。想做世界一流的科学,难啦!”科技创新缺乏基础条件的问题,使得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闯深受困扰。类似的问题每天都在困扰着数据需求者,而在众多数据烟囱案例中,“保密”只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数据烟囱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近日,位于英国伦敦的开放数据研究所(Open Data Institute, ODI)公布的一份报告称,虽然英国政府在努力推动其拥有的地理空间数据的公开,但很大一部分公共和私营企业的数据很难获取。例如政府机构的高昂收费对大多数初创公司而言并不友好,英国地址的数据大多数掌握在皇家邮政(Royal Mail)手中,谷歌地图提供数据的价格也上涨了超过1000%。

     海克斯康空间信息总裁Mladen Stojic也认为,从历史上看美国情报界存在着最严重的数据烟囱,而“9.11事件”让美国政府开始反思这一状况。

     幸运的是,各国的政府和机构已经开始做出了行动。早在2004年,在科技部带领下我国开始建设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其中之一是提供空间科学数据,超过了40家单位参与建设。遥感数据领域,国家遥感中心牵头建设的“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也提供了主流的对地观测数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则对外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而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中科院发布了容量高达5PB的地球大数据共享平台

     在英国,保守党在2017年选举时就承诺组建一个地球空间委员会(Geospatial Commission),两年来每年都获得了4000万英镑的拨款,以创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国土数据库。”

     正当政府部门对数据的态度越来越开放时,企业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尤其是那些正在探索自动驾驶、送货无人机等技术的巨头公司,因为这些技术都依赖尽可能细致的自然环境地图。

     “谷歌和苹果、优步等其它所有公司都在努力向客户和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但现状并不理想,因为这些所有的组织都在重复劳动。”开放数据研究所(ODI)的行政总裁珍妮坦尼森表示,这些意味着在数据的收集和维护方面,人们并未享受最好的服务。

该内容属于精选文章系列, 后获取已享有的阅读权限

升级PRO会员,享有以下权益

  • 解锁泰伯网专业深度文章
  • 免费阅读/下载12篇智库常规报告
  • 免费观看全库直播视频及回放

立即升级会员


还没有泰伯账号?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BATJ的智慧城市“套路”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