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新型基础测绘”到底怎么测

目前新型基础测绘效率提升的主要瓶颈在于内业软件效率不高。

  近日,两个全国新型基础测绘试点陆续通过评审,展现了新型基础测绘城市级的应用落地。

  5月23日,全国首个“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城市”——武汉的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了由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组织的院士专家组评审。4月12日,上海市新型基础测绘试点项目同样通过设计评审,报道称之为“全国首个新型试点项目”。

  目前,国家级和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全面建成,围绕数据库开展维护更新成为各地新型基础测绘应用的共同场景。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武文忠今年明确提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要推动传统单一比例尺数据库向实体化、一体化时空数据库转变。实体化与一体化成为“传统”向“新型”转变的核心特征。

  二维到三维是实体化的基本操作,也成为数据库升级的基础工作。业内人士告诉泰伯网,在此前,不论是倾斜摄影还是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在外业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两年逐步推广起来的三维激光技术为新型基础测绘带来了手段上的大幅提升。

  采集数据的更新能力也是关键要求。武汉方面表示,今后相关信息更新频率会从目前的一年一次提速到每月乃至每周一次。市场主流的3D激光测绘解决方案中,在流程和方法上相比传统绘图增加了数据解算、纠正,融合及提取等流程,数据采读的自动化程度不断得到提升,也为将来的数据自动快速迭代提供了可能。目前,激光点云采集前期设备投入较大,但在后期操作过程中成本却相对是比较低的。

  仅有实时三维建模还不能实现“实体”和“一体”。全国多个地区的实践中,都把三维数据库附加详细属性作为数据库构建方式。过去一年中,随着全国国土测绘系统融入自然资源管理格局中,测绘成果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底图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与预警等工作中的一体化应用,已经成为趋势。

  武汉把“光谷”作为试点区域,构建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场景产品和地理实体产品,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数据库”。上海则提出建立地理实体的矢量、三维模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附加社会经济属性,形成涵盖“地上地下、室内室外的一体化的全息高清、高精的结构化实体三维地理数据”。

  值得注意的都是,上海和武汉都将建设无尺度地理要素数据库(NSF)作为面向未来应用的一致方向。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的测绘数据表达局限在几种固定的比例尺上,绑定了不同的空间精度和内容描述的粒度。这种单一的数据产品无法满足目前各行各业的需求。比如目前的自动驾驶地图,实际上就无法纳入现有8种基本比例尺地图的范畴。

  武汉测绘院的工程师告诉泰伯网,新型基础测绘不是要抛弃传统基本比例尺的4D产品,而是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各种尺度的地理信息产品。这也就是“以地理实体为核心,到场景(DOM、DLG、DEM、DSM),到按需组装实体”的整体工作思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姚尧认为,从地理信息角度来理解无尺度数据库,是一个自下至上的模型建立和数据采集过程,不仅仅关心地区的物理结构,更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记录。

  参与上海试点的华测导航产品与解决方案部总监周瑾在采访中透露,目前新型基础测绘外业采集的质量、全面性满足无尺度测绘的要求,通过激光点云到全景照片等多样化手段的“智能化全息测绘”,避免以后重复的外业劳动。

  杭州市的新型基础测绘方案中也出现了“同一地理实体高精度采集一次”的原则。杭州要求通过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方式开展资源更新,逐级汇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构建全省一个库、一张图。

该内容属于精选文章系列, 后获取已享有的阅读权限

升级PRO会员,享有以下权益

  • 解锁泰伯网专业深度文章
  • 免费阅读/下载12篇智库常规报告
  • 免费观看全库直播视频及回放

立即升级会员


还没有泰伯账号?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