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应对福建滑坡一类的地质灾害,地信企业责无旁贷

哎,一声叹息的背后,我们该反省了。

泰伯网

  3sNews 讯 5月8日凌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开善乡池潭水电站建设工地山体发生滑坡,初步判断约有35人被埋,救援现场又下起了大雨,给救援现场带来困难。截止9日13时,泰宁县开善乡池潭村“5.8”泥石流自然地质灾害现场已经发现22具遇难者遗体,截止目前尚失联人员17名。

  核心区到处都是大石块和泥水,训导员带着两条搜救犬已经工作1小时左右,必须克服复杂地形和雨水对搜救犬气味搜索追踪的不利影响。福州消防支队53名增援官兵携带全部定位搜索装备,以及4条搜救犬全部进入核心作业区替换三明消防支队的战友展开搜救工作。

  实际上,在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往往还会发生二次或多次山体滑坡。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首先要对山体滑坡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查,确定可能再次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对其进行不间断监测,确保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在灾后救援过程中,复杂地形和雨水不断,事故地点到处都是大石块和泥水,这时候,卫星影像、无人机三维建模作为事故地进行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能为救灾指挥中心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同时也能保障抢险救援一线人员的生命安全。

   针对本次滑坡事故,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紧急调度高分二号、资源三号和资源一号02C卫星,针对灾区编制了应急成像计划。截至目前已安排9日(高分二号)、10日(高分二号)、11日(资源一号02C)和12日(资源三号)应急观测4次,通过数据应急共享通道共享灾前高分辨率存档数据3景(高分二号2景,高分一号1景)。这些数据已第一时间提供给国土资源部和减灾委等部门,灾后数据也将及时处理和提供,为救灾和灾情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除了提供卫星、无人机与祈福,我们还能做什么?

  在我国,每遭遇自然灾害,就有多名百姓殒命,令人痛心不已,如何避免这样的血淋淋的惨剧再次重演?其实,除了全力营救受灾群众之外,我们还能做很多。例如,建立健全地质信息化系统,而这也正是从事GIS系统开发、三维业务的地理信息企业能够参与贡献力量的新领域。

  地理信息企业应与城市地质调查相关项目的地质调查院或地质环境监测站等地勘单位进行合作,联手建立城市地质数据库,从而实现地质资料的有效管理及动态更新,还可以建立地质数据管理与三维可视化系统,让地质专业人员可以更为便捷地使用数据管理平台及工作平台,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基础依据,通过对历史数据分析,以及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现场调查及数据采集,生成地面沉降易发区图及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图,为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因而,预警信息应当由当地政府以正规形式明确发出,各部门根据当地政府发布的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地质信息化应用对于灾害预警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三明市建立了地质信息化系统,政府部门就可以适时向公众进行安全预警,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员伤亡了。但由于地质信息化应用涉及到空间分析技术、地质调查、大数据等多领域,技术门槛较高,并未在我国得到大规模普及。无论是地表,还是地下,都需要建立起地质信息化系统,加强各类灾害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并完善灾害预警的功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灾害无情,人有情——除了灾后救援,我们还要积极建立起灾害预警机制,而该机制的建立离不开地质信息化建设。生命诚可贵,如何让地质信息化建设跨越技术的门槛,得以大规模应用,走向公众领域——我们地理信息企业责无旁贷,肩上责任重于泰山。(文|3sNews 龙薇)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