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复盘智慧城市大会 探寻遍地地信商机

三天的智慧城市大会,穿梭于数千人之中的是那看不见的商机。

泰伯网

  一年一度的智慧城市大会刚刚落下帷幕,泰伯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全程报道了本届大会。笔者亲历现场感触最深的是,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商机,足够地信企业、泛地信圈的企业短期之内赚得盆满钵满。也许,这也正是一个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的行业盛会,对参与各方仍散发着谜一样吸引力的缘故吧。

  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而支撑起智慧城市的技术解决方案成熟了吗?市场前景如何?

  “在智慧城市领域,大家对技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遭遇了演讲后的冷场尴尬,一位业内人士如是抱怨。看来,智慧城市领域的行业应用与普及,仍任重而道远。与此同时,这位业内人士指出,尤其是数据采集技术供应商处于整个智慧城市产业链条的最末端,话语权实则不多。

  因此,这样一种论调便是顺理成章的了:如果说智慧城市未达到预期效果,这并不是技术流派该背的锅——究竟,何出此言?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到底进行到了什么程度?

  三维软件平台姿态各异,家家都有独门绝技

  通过走访交流,笔者发现三维已成为传统测绘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卖点,与此同时,一些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企业也积极地参与其中。

  然而,随着行业应用的不断升级,传统地理信息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元素的局限性也日益突出。国内很多城市建设三维地理数据是基于已有的测绘成果数据,将采集来的地表和建筑物信息通过电脑建模,这期间,传统手工建模的三维数据建设,周期长、精度低,应用效果有很大局限性,如何快速实现精细的三维建模?本届展会上,不少参展商都亮出了各自的高招。

泰伯网

  以泰瑞天际带来的Skyline旗下倾斜摄影自动批量建模软件PhotoMesh为例,该软件可融合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不同分辨率的照片,将传统的手工建模方式所需的数周时间压缩到几个小时。此外,该公司技术负责人还表示,三维与虚拟现实的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该公司特地推出SkylineVR插件,旨在打造沉浸式体验真三维。

泰伯网

  尽管都在三维数字城市领域大做文章,但企业之间选取的路径各不相同。成立于2003年的广东南方数码则围绕着客户的地理信息数据需求,为客户提供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数据加工处理和数据应用“一站式”服务,立足于测绘仪器设备、测绘软硬件结合、信息化测绘等手段,打造了国土资源“一张图”等产品,不断在智慧城市领域开疆拓土,近年来发展迅速。此外,该公司采用了激光扫描技术构建了三维数字城市,通过地面、车载、记载等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了城市的空间萨内信息,实现了直观的三维可视化效果。

  笔者从展区间的走访交流中了解到,致力于移动测量业务的立得空间也已将智慧城市业务纳入了主营业务板块,通过打造高清街景激光影像采集与建库、全国范围内互联网地图数据域导航地图数据等方式提供数据建设服务,从而实现三维智慧城管信息系统、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等服务。

  关注于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洛阳众智软件公司则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路径——以城市规划为先导,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软件平台,形成了地上地下一体化、室内室外一体化的应用架构。该公司经理俞飞涛这样表示,无论从哪个方面诠释智慧城市,都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数字城市数据底层基础,规划局的数据适合充当智慧城市底层框架数据,这也是其深耕规划领域多年的优势所在。

  如今,三维数字城市以直观的地物形象、精确的地理位置及可进行三维空间分析等优势,已逐步成为城市空间数据框架的重要内容,为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公众提供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及决策,提高城市和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效率,三维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智慧管廊在爆发,智慧工地方兴未艾

  实际上,在智慧城市的推进过程中,其概念早已突破外延。通过本届展会,笔者看到除了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市长高峰论坛等“保留曲目”之外,还开设了多场技术与应用论坛,聚焦于智慧管廊、数字城管、智慧水务等当下热门领域,也新增了智慧工地等新领域。

  众所周知,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包含了城市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基础服务。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智慧城市建设应与海绵城市相结合,实现海绵城市的智慧化。而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管廊业务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本届展会上,众多参展企业纷纷亮出了有关地下管廊的解决方案。其中,来自广州的奥格智能科技公司采用了云服务平台与物联网技术结合的方式,介入了城市排水在线监测设备,实现对城市易涝点的实时监控,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积水点监测数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天兵指出,城市内涝的监测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基础数据技术供应商,诸如高德、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个市场仍需要多方的协同努力。

  你听说过智慧管廊,但你听说过智慧工地的概念吗?原来,智慧工地指的是利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实现工程可视化智能管理与信息化水平。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智慧工地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共友时代公司董事长陶斌辉算了这样一笔账,全国范围内每年大约有50万个工地,即便一个工地投资只有10万,这也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由此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细分领域还将催生众多具备商业前景的市场。

  空间数据海量且驳杂,供应商转变思路抢占市场

  据统计,到2020年全球大约有40ZB的数据量,空间大数据也呈现出了指数级增长。面对传感器数据、影像数据、实时数据等种类各异、获取手段各不相同的数据,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获取和整合。

  “我们不得不转型,”博阳世通技术支持部经理黄鑫灿表示,“传统的数据库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空间大数据的需求,让我们重新设计,从数据库产品过渡到空间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上,以逐渐适应时代的需求。” 同样,面对空间大数据方面日益激增的需求,立得空间也研发出了基于DAAS与PAAS结合的天地云平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IT架构应对智慧城市大数据的管理难题。

  实际上,空间大数据不仅体量巨大,也有着千差万别的数据格式,如何将五花八门的数据用起来,成为了一大挑战。将自身定位于传统地信企业的北京世纪安图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珩指出,以不动产登记项目为例,一旦数据基础没有做好,会给不动产登记工作乃至后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带来重重阻力,因此数据整合的意义重大,这也正是能够读取四五百种格式的数据转换软件FME产品的市场前景所在。

  面对信息孤岛等现实困境,Esri中国副总裁康铭直言,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晚了一个时代。与美国相比,数据开放程度差异较大,建设理念差异更是不小,导致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一方面很难得到充分应用,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很难惠及老百姓。实际上,空间大数据只有共享和流动才能产生价值。但采用什么方式、用什么技术共享,同样是一项挑战。

  “小圈子”的地信企业,如何在大环境下博弈?

  实际上,无论是软件平台供应商,抑或是数据服务供应商,在智慧城市的整体链条上都只是其中某个环节的参与方,虽然是其中的红利享有者,但并不具备自下而上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与此同时,也缺乏与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同台抗衡的实力。

  “地理信息行业不具备IT巨头的集成优势、海量资本与用户,与此同时,与之同台竞争的央企占据了品牌+政策排他的优势。”深耕智慧城市领域多年的厦门精图公司总裁杨槐如是解读,“尽管智慧城市是由数字城市脱胎换骨而来,但智慧城市却不能只用技术和数字信息来表述,技术固然重要,但还要协同考虑更多的外部因素。”

  “撇开地理信息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维度之上,地信企业优势并不明显,”南方数码公司市场总监俞志宏直言。他指出,南方数码还要聚焦于与地理信息密切相关点,诸如国土、房产、公共信息平台、智慧监管是其目前推进的重点业务领域,也正是其发挥优势的主战场。

  地信企业如何融入智慧建设的洪流之中?对此,广州金鹏集团智慧城市技术中心总经理李正东则认为,与巨头联手也不失为一种妙计,纵然诸如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具备诸多优势,但专攻某一领域的信息化技术服务供应商仍具备各自的优势,发挥各自所长,合力将智慧城市的盘子越做越大。

  中国测绘科研院副院长李成名曾指出,百姓、政府、企业、专家,四个角色应各有定位,又融合贯穿。作为实施建设的主体,测绘地信企业关键要打造好城市的时空信息云平台,做好云平台和各种应用智慧系统之间的衔接与对接,最终,要通过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优政、惠民、兴业三大好处。

  创新型企业的地信行业探索之路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常规领域,地理信息技术也开始有了新的用武之地。“通过遥感卫星影像的提取,跟原有规划坐标进行重叠,可以查看出现有地块有没有按照原有规划建设,有效地遏制了城市的私搭乱建。” 奥格智能公司副总经理李天兵这样解读规划检讨系统的业务。

  此外,笔者在本届大会上还遇到了泰伯网此前曾报道过的一家科技型创新企业商汤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的商汤公司,主打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遥感数据解译,提升了遥感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分析能力,打破了以人工解译为主的传统遥感数据解译技术的桎梏,释放了数据价值,以其稀缺性博得业界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还发现了有些企业正在“悄悄”地进行了对地理信息领域的渗透。诸如,一家致力于数字视频监控技术的企业透露,不仅可以通过电子地图直接对监控点进行操作,还可以通过电子地图编辑器编辑生成地图,这不也是间接地参与了地理信息服务吗?

  结语:

  最后,笔者援引李德仁院士在本届大会上的演讲所说的观点,“智慧城市对经济转型发展、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具有广泛的前景,使得人们与自然更加协调发展。”

  无论建设过程中要克服多少重挑战,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公众,都将从中受益。因此,还需要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智慧城市建设,企业也应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着眼长远,才能让当下的步伐走得更扎实稳健。(文|泰伯网 龙薇)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