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两位航天员刚回来,天舟一号又要上天了

我国航天事业喜报频传,一波又一波的惊喜还在等待着我们。

  我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将于2017年上半年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近日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的消息。

  据王兆耀介绍,2017年,我国将发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推进剂补加实验,进一步验证掌握空间站建造运营相关关键技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随后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运营,登月方案目前正在论证。

  天舟一号是全新的飞行器

  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是我国全新的飞行器,主要承担为空间站运送一些消耗物品,航天员的消耗品、吃的用的、推进剂、维修设备、维修器材和实验载荷设备,并且下行销毁一些空间站的废弃物,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正在总装测试,计划明年上半年在海南航天文昌发射场发射,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实验。

  天舟一号的发射任务将由第二枚长征七号火箭承担,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可逐步成为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关于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选拔的总体方案,计划在2017年正式启动。

  天舟货运飞船全长9米以上,最大直径3.35米,质量13吨、最大上行货物运载量达到6吨。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能力,天舟一号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由载人飞船提供乘员运输,由货运飞船提供补给支持。

  天舟货运飞船的低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左右,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H-II运载飞船(6.0吨),但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下行运载能力约为6.0吨左右。载荷比即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货运飞船船体本身的质量之比,天舟号货运飞船的载荷比高达46%,高于日欧的货运飞船。天舟号货运飞船船长约9米,最大直径约3.35米,发射质量低于13吨。

  除作为货运飞船外,天舟一号还将作为我国空间站的五个模块之一,与核心舱、实验舱I、实验舱II、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一起,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1、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空气泄漏,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

  2、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

  3、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条件。

  太空实验主要项目水平处国际前沿

  如今,我国的航天事业已取得长足进展,世界瞩目。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介绍,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安排了空间科学实验和地球科学观测与应用,以及空间应用新技术实验等领域一共十几项应用项目,其中主要项目的研究水平已经位于国际前沿,技术发展也列于国际先进行列。

  地球科学观测和应用,安排了多角度、宽波段成像光谱仪和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以及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等成像设备,对陆地、海洋和大气进行观测和遥感应用,这些设备关键器件和部件都是自主研发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空间科学实验方面,材料的样品和一种植物的样品今天已经由航天员回收带回地面,将通过后续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把握微重力条件下材料生长的物理化学规律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变化,为材料制备工艺和植物品种的改良以及空间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杨保华表示,长征7号、长征5号两型运载火箭的成功首飞,不仅极大提升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空间的能力,而且使空间站工程的运输保障系统更加完善,为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未来,国人“打个火箭去太空” 或将成现实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长征系列火箭的强大助推力。实际上,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不仅要开展常规的航天发射业务,未来还将适时推出“太空星网、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等多类型发射服务。

  中国火箭公司总裁韩庆平介绍,“我们计划在2020年前后,利用百吨级亚轨道飞行器,向大众提供可乘坐6-20人,最高80-140km亚轨道太空旅游观光、短时间失重飞行体验、按需定制的独特机动飞行等。”

  对于更远的未来,该公司也已经有了计划:在2030年前后,利用百吨级组合动力飞行器,实现长时间亚轨道旅游飞行体验,并支撑未来全球快速点对点洲际航班到达、长期空间商业飞行业务的开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航天事业要进行许多重点工程

  除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十三五”期间我国航天还将开展以下重大工程,以下是具体的时间表:

  1 载人航天工程

  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突破并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了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

  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验证空间站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

  2018年前后,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这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随后发射两个实验舱与“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交会对接。

  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设,成为继国际空间站(超期服役)、和平号空间站(已退役)之后的全世界第三个在轨组装的空间站。预计到2024年,随着国际空间站的退役,我国将成为唯一在太空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2022年前后,发射“巡天号”光学舱,功能上类似“哈勃”太空望远镜。

  2 探月工程

  2017年,“嫦娥五号”飞行器将发射并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届时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

  2018年,将研制并发射“嫦娥四号”飞行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3 火星探测

  我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对火星进行着陆巡视探测工作。

  4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研制发射“高分六号”、“高分七号”等5颗卫星,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

  5 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

  2016年,将发射我国首颗空间天文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和X射线脉冲导航卫星,使我国天文学在高能天体物理领域实现地面观测到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大尺度时空基准。

  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我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文|泰伯网 龙薇)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