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中国首颗碳卫星12月下旬升空,一探“碳”分布

再过不久,地球上空,将多一位“中国”国籍的“地球体检师”。

  泰伯网讯 我国首颗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不久将升空,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分布情况。

泰伯网

  我们常听到“温室效应”四个字。全球气候异常,是否就是二氧化碳的“锅”?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到底增加了多少?如果我们已经意识到温室气体和人类命运休戚相关,那么对于它,人类就不能只有一本糊涂账。

  到底每个国家每年有多少碳排放?通过数量有限的地面监测站难以获得全球数据。所以,需要一种全球范围区域尺度的二氧化碳的测量手段,这可以提高人类对全球碳循环机制的认识,从而改进气候变化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当今碳循环科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在洲际、区域和局部尺度上无法观测获取量化的、精度高的碳通量(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碳含量的变化)信息。于是,利用卫星进行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发射碳卫星,能填补我国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技术空白。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这颗将于12月下旬升空的碳卫星,由模块化卫星平台、高精度二氧化碳探测仪与云和气溶胶探测仪载荷组成。

  大气在太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分子会呈现光谱吸收特性,碳卫星通过精细测量其光谱吸收线,可以反演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碳卫星可通过多种模式对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探测。

  “耀斑观测模式”,利用太阳在海面的镜面反射提高信噪比,获取海面上空的二氧化碳数据;

  “天底探测模式”,利用地面的漫反射特性开展地面二氧化碳的观测;

  同时,还要对日定标(利用太阳光作为标准源标定仪器的观测值)、对月定标和对地定标(利用地面高精度测量设备提高数据一致性),再加上多种观测模式交互进行,碳卫星就要不断调整姿势,这也被科研人员称为“跳着舞看”。

  每16天,碳卫星就会对地球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检测数据被发送给地面,经过解析和处理后,就可以最终形成不同季节、不同地区排放情况的“体检报告”。(整理|泰伯网 珊珊)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