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盘点|2016中国卫星领域十大事件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卫星事业有哪些重要突破?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在卫星领域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中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中国首颗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三号成功发射传回卫星首批影像图;

  中国首颗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高景一号成功发射;

  《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

  ……

  这些突破性的成果,从上游强化着空间信息产业的技术实力,促进空间信息服务模式多元化和纵深发展。泰伯网年度盘点计划之一,带读者一起回顾2016中国卫星领域的重大突破。

  1.资源三号02星发射,首次实现我国自主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网

泰伯网

 

  2016年5月30日,我国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02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次实现自主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网运行,可以更快速地获取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资源三号02星是高分辨率立体测图业务卫星,它在资源三号01星的基础之上进行优化,前后视相机分辨率由3.5米提高到优于2.7米。资源三号02星发射后,与2012年发射的资源三号01星共同在轨运行,可使同一地点的重访周期由5天缩短至3天之内,全球覆盖的周期缩短一半。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表示,发展我国自主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卫星系统,不仅可以逐步解决对国外数据源的依赖,满足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需求,还可以向其他国家提供境外相关地区高质量的卫星影像产品,对于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影响、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模式基本确立

泰伯网

 

  2016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共同研制的中国新一代北斗导航第五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该卫星采用中科院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并首次集成了中科院自主研发的氢原子钟、高集成度空间抗辐照专用芯片等一批关键技术成果,与先期发射的四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一起,对北斗全球系统的体制和技术标准进行了全面验证,基本确立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组网模式,具有里程碑意义。

  3.我国首颗1米分辨率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高分三号卫星发射

泰伯网

 

  2016年8月10日,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高分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高分三号卫星是我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研制工程项目之一,具有高分辨率、大成像幅宽、多成像模式、长寿命运行等特点,能够全天候和全天时实现全球海洋和陆地信息的监视监测,并通过左右姿态机动扩大对地观测范围、提升快速响应能力。

  高分三号成功发射后,将为国家海洋局、民政部、水利部、中国气象局等用户部门提供高质量和高精度的稳定观测数据,有力支撑海洋权益维护、灾害风险预警预报、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灾害天气和气候变化预测预报等应用,有效改变我国高分辨率SAR图像依赖进口的现状,对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4.中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首飞

泰伯网

 

  2016年11月,我国现役运载能力最大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

  长征五号高56.97米,芯级直径5米,最大起飞质量867吨,运载能力分别达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近地轨道25吨。作为我国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和重要标志,肩负着提升我国航天运输系统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历史重任。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他深空探测的实施,都将使用该型火箭。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首飞,不仅极大提升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空间的能力,而且使我国空间站工程的运输保障系统更加完善,为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5.我国首个海外陆地卫星接收站——北极站投入试运行

泰伯网

 

  2016年12月15日,我国第一个海外陆地卫星接收站——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北极接收站(简称“北极站”)在瑞典基律纳通过现场验收并投入试运行。北极站历经两年建设完成,由国家高分重大专项支持,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承担建设和运行任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多种分辨率卫星的接收能力。北极站的落成运行极大提高了我国全球数据的接收获取能力,尤其可以大大增加卫星拍摄数据的下传时效,这对自然灾害等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北极站多项技术性能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北极站建设,我国接收站相关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卫星测绘“十三五”发展规划出炉

泰伯网

 

  2016年11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卫星测绘“十三五”发展规划》。

  当前,国际卫星测绘快速发展,卫星性能不断提升,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敏捷机动能力、定位精度等均实现质的飞跃,应用水平和商业模式不断升级创新,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趋势明显。

  “十三五”时期,我国卫星测绘工作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改革事项对卫星测绘工作提出明确需求;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应急测绘(“五大业务”)以及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等对加强卫星测绘工作提出新要求。

  基于此,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完善卫星测绘政策标准体系、建设卫星测绘对地观测体系、完善卫星测绘应用技术体系、形成卫星测绘产品体系、构建卫星测绘服务体系五大重点任务,为卫星测绘的发展指明了思路。

  7.中国首个全民营遥感星座“丽水一号”成功发射

泰伯网

 

  2016年11月10日,“丽水一号”商业遥感微小卫星星座首批卫星成功搭载长征-11火箭一箭多星发射入轨。该星座由浙江利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总装、测试,预计将由80至120颗卫星组成。

  利骓电子是中国第一家全民营商业卫星公司。此次“丽水一号”的成功发射及后期应用推广是对中国商业航天新局面的有力开创,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航天经济的典范。利骓电子官方表示,重视商业航天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并鼓励领域内相关的民营企业携手与政府合作,共同促进航天各个细分领域的发展。

  8. 中国发射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

泰伯网

 

  2016年4月6日,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实践十号将在太空中完成19项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力争取得重大科学成果。

  “实践十号”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旨在利用太空中微重力和空间辐射等特殊环境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揭示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该卫星已成功获取大量实验数据和资料,预期产出一批重大科学发现和原创成果。

  “实践十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和回收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微重力科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未来空间环境的开发利用提供创新知识,对促进我国空间科学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9.中国成功发射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卫星

泰伯网

 

  2016年12月22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这颗碳卫星将使中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能力。

  这是中国首次发射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该星利用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等探测设备,通过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验证系统,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

  碳卫星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能力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卫星的成功发射,对提升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中国将适时与国内外共享数据,同时也将对数据进行深加工,在二氧化碳的全球监测中发出“中国声音”。

  10.我国发射首个0.5米级国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

泰伯网

 

  2016年12月28日,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的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SuperView-1 01/02 星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SuperView是我国首个商业化运营的0.5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星座,SuperView-1作为星座首发星,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中国四维投资,东方红卫星公司制造,世景公司负责商业运营。

  SuperView-1 全色分辨率 0.5 米,多光谱分辨率 2 米,轨道高度 530 公里,幅宽 12 公里,过境时间为上午10:30。SuperView-1卫星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可设定拍摄连续条带、多条带拼接、按目标拍摄多种采集模式,此外还可以进行立体采集。

  此次成功发射,填补了我国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市场的空白,意味着我国在国际商业遥感主流市场的竞争力得到了质的提升。(文|泰伯网 思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