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创下四个“第一”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未来,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跟美国GPS叫板,甚至某些方面会比它还要好。

  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北斗二号卫星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从根本上摆脱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

  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其任务是建成覆盖我国及亚太地区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急需,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在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原副总设计师李祖洪看来,卫星导航系统是每一个航天强国的“标准配置”,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的圆满完成,使中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的高性能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从根本上摆脱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

  他认为,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对国家来说意义重大,获评“科技进步特等奖”实至名归:“北斗得到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实至名归,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的创新作用、闪光点和关键技术是非常显著的,比如GPS,格罗纳斯,伽利略系统都没有我们北斗功能这么全,而且我们的特色是混合星座,达到构成卫星数量最少,能满足要求最佳,我们的轨道布置和卫星功能的巧妙融合是得到公认的。”

  发展独立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程实施以来,参研参试人员集智集力突破核心技术,形成了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为我国卫星导航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2004年8月立项以来,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历时8年完成研制建设,建成了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并于2012年12月正式向我国及亚太地区提供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服务区内系统性能与国外同类系统相当,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是世界上第三个提供运行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可服务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是联合国确认的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

  目前,北斗已经进入国际海事、国际民航和国际移动通信组织标准体系,国际主流的手机芯片已支持北斗功能。“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已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卫星导航系统国家,以及巴基斯坦、印尼、沙特、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广泛开展合作,北斗作为国家名片,已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合作项目,显著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取得了四个“第一”

  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助理郭树人认为,工程实现了国际卫星导航领域和我国航天领域的多个首创,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

  郭树人指出,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取得了“四个第一”,如下:

  一、国际上第一个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二、我国第一个与国际先进系统同台竞技的航天系统;

  三、我国第一个面向大众和国际用户服务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四、我国第一个复杂星座组网的航天系统。

  随着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的圆满完成,中国从根本上摆脱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彻底掌握了时空基准控制权、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主动权、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我国服务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代表中国的一张“国家名片”。目前,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可服务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成为联合国确认的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

  根据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在确保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稳定运行,推进系统应用的同时,团队正在按计划实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2015年以来已成功发射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和2颗区域服务备份卫星,2016年已完成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试验验证,基本固化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状态。

  郭树人介绍,北斗三号卫星工程计划在2018年前后,完成约18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李祖洪表示:“(北斗三号)2017年开始组网了,到2018年要组网18颗星,到2020年组网30颗星,可以说到那时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跟美国GPS叫板,那时完全不要GPS了,而用我们的(北斗)没有问题。未来到2020年左右,我们部署完之后的性能可以跟GPS现代化的性能相当,某些方面比它还要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何“三步走”?

  6月17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指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也称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三步,建设北斗全球系统。2009年,启动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继承北斗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计划2018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根据计划,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18年前后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盘点|2016中国卫星领域十大事件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