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让网约车成为智慧城市的“老司机”

记者近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目前出租车改革有了新进展,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已在一些城市获得经营许可。

  记者近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目前出租车改革有了新进展。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73个城市的实施细则已正式发布。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已在一些城市获得经营许可。3月15日,成都市交委还与滴滴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成都市“智慧交通”建设。

  73城细则落地,看起来,曾经吵吵闹闹的网约车热浪,终于快要心平气和过去。有人说,刀光剑影的2016年网约车政策大战,虽没有明确的输赢榜,却给公众更好的上了一堂启蒙课——顶层设计的表态也好,坊间舆论的共识也罢,就像不少城市政府越发明确的,“不能让新生事物适应旧的规则,而是要让传统业态升级转型。”理解了这个大逻辑,对手才可能成为朋友,冤家对头亦可能恩爱携手。

  大城市怕什么?堵。网约车有什么?车。

  后者的答案,其实不尽然。在看得见的流动车辆背后,是看不见的数据、理念、技术。比如滴滴在正式拿到成都市首张《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后,双方一拍而合,网约车运营方协同参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利用大数据开发,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在提升服务质量中,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寻求“最大公约数”。真应了老话,理念一转天地宽。

  何谓智慧交通,高大上的说法,就是利用大数据提升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给个庸俗的解释,就是让“有限的车运送更多的人”。今年3月5日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韧性城市、数字经济、信息安全等概念,迟早要成为公共治理的日常。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网约车等新经济形态“好一点”、“亲一点”,起码有两重意义:一则,这是公共治理智慧的彰显;二则,智慧城市本就是增量改革,老思路、老眼光肯定是不行的,关键还得有新见地、新花样。

  在这个层面,网约车等数字经济关联性极强的新业态,迟早会是引领城市管理走向科学与规律的“老司机”。即便从成本投入来看,公共部门与其重新投入、重新建模,倒不如有序利用好商业部门的大数据。在管理与服务好网约车产业的同时,加强合作、政企共赢,反倒是最有性价比的一件事。

  就像赵雷唱的,“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滴滴作为网约车的“老司机”,已经和这座城谈起了朋友。在更辽阔的视野望去,以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也许在数据化未来的狂野之道上,还会和更多城市擦出火花、写下传说。剩下的,就看地方部门解风情否?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