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植保无人机就这样走向了国际市场?

中国植保无人机陆续进军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市场,部分企业也正在打欧美国家的主意。

  有这样一则故事,拷问着日本农业的未来:

  日本艺术家Tsukimi Ayano时隔11年重回故乡Nagoro,却发现那里再也不是自己记忆中熟悉的样子,因为村里的人几乎都搬走了,像日本其它村庄一样,居民都涌进了城市。返乡第一年时Tsukimi尝试自己种植粮食失败后,她决定制作一个稻草人来保护庄稼,但却发现那个稻草人长得非常像她的爸爸。也正是搬回Nagoro居住后,Tsukimi才挖掘出了自己在制作玩偶方面的天赋。于是她决定用手工制作的娃娃让这里重新“热闹”起来。这些娃娃被放置在村庄的各个角落,包括长椅上,街道上, Tsukimi的家门口。有的娃娃在田里“耕作”,甚至还有在废弃的学校里“游荡”的娃娃。

  Nagoro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坐落在日本四国岛的一个山谷内。尽管如此,这里曾经是一个拥有上百位村民的热闹村落,并有大坝和大工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们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慢慢地搬入了周边的大城市。随着留守的老人们慢慢地离世,Nagoro逐渐成为了人烟稀少的“无人村”。据悉,Nagoro现在只有37位村民。Tsukimi则表示,自己总有一天能将每个村民“复原”,还村落原本热闹的样子。

泰伯网

无人村Nagoro/图 来源网络

  日本农业面临巨大危机,农业设备需求越发强劲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农业及农村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中国一样,日本年轻人也向往大城市的生活,选择离开农村在城市生活,大批劳动力的离开以及日本少子化严重,使得日本出现了许多“娃娃谷”一样的“鬼城”。

  2014年的政府数据显示,日本农业就业人口就已跌破了200万人,从事农业的劳动人口老龄化也到达极限,退职的热潮已经开始。据联合国数据,农民高龄化趋势愈加明显,发达国家的高龄农民年龄为60岁,日本为 67岁。

  报道还指出,与年轻一代的交替进行得并不顺利,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放弃耕作的人将继续增加,农业面临着“毁灭”,虽然这是想象到最坏的情况,但这个数字却真实的反映了日本农业目前的困境。

  为了满足行业需求,“农业科技”公司正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提高整体产量,降低成本,使用更少的能量、水和杀虫剂,同时提高农作物质量和可用性。与此同时,根据不同的人口统计趋势,节约劳动力和使用辅助农业设备的需求也越发强劲。

  这就给我国从事农业的新型科技公司的海外扩张找到了出路,就拿植保无人机行业来说,在国内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同时,不少企业开始走上了国际化道路。耳熟能详的有大疆创新、极飞农业、无锡汉和、天鹰兄弟、拓攻、高科新农等。这些企业已经向韩国、日本、东南亚各国等出售无人机产品或植保服务。
[page]

  中国民用无人机海啸般崛起,不再跟着别人屁股后面爬

  中国工业在技术上似乎命中注定只能跟着别人屁股后面爬,尤其是在通航领域,我国低空空域一直宥于各种政策和管理的限制,无法盘活。导致我国在航空领域的技术发展与欧美等国家相差甚远。

  然而到了2015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强大的创新能力,民用无人机大爆发,以大疆创新为首的航拍无人机成为国际市场炙手可热的科技消费品。

  在纪录片《解码深圳·华强北》的开头就提到,一家美国硅谷的孵化器公司选址在了华强北市场的对面,其中一位智能硬件项目的创始人希雷在讲到为什么在深圳开始创业之路时说,“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整个产业链,找到适合生产你产品的合作伙伴。在这里不仅是为了大规模生产和组装,也是为了方便灵活,快速便宜地生产出产品原型,以适应将来的大规模生产。”

  华强北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目前仍以电子元器件、安防、手机、数码产品为主导。无人机作为新兴产业,得益于智能手机的主要技术,近几年在深圳突飞猛进发展,频频出尽风头,一架无人机需要2-3千个配件,均可从深圳当地采购。

泰伯网

  解码深圳·华强北/图 来源网络

  深圳无人机行业协会副会长、全球鹰(深圳)无人机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景兵认为,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将弯道超车,超越载人通航。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依旧以植保为例,2016年植保无人机在国内市场遍地开花;到了2017年,我国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不管是产品性能还是技术,都走在国际前列,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中国制造。

  今年的7月26日,极飞日本分公司在东京举行发布会,向日本市场推出极飞 P20 植保无人机系统。第二天,极飞学院和极飞保障也落地日本,并结合当地情况培训人才和保障无人机的作业效率。

泰伯网

  发布会现场/图 来源网络

  尽管我们对日本农业的现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看到这个新闻,我的第一反应还是,日本不是无人机植保第一国么,其油动旋翼机雅马哈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并大量销往海外。极飞跑去日本卖我们的电动多旋翼,会不会小巫见大巫?会不会被东道国已经饱和的市场赶回来?

  带着这些疑问,我见到了极飞的联合创始人龚槚钦(Justin)。他说,“当初我们也是带着朝圣的心态去考察的日本市场,毕竟人家20多年的经验是要景仰的,但是和大多数人的反应一样,原来日本的情况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

  我们都知道,油动单旋翼无人直升机不管是在操控上还是维护方面,都比较复杂,需要有经验的飞手来控制,不过那批人正在老去,年轻人又不愿意去学,导致这部分从业者逐年减少。这就迫切的需要技术革新以及更加智能、高效、容易操作的植保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流失以及农业高技术人员稀缺的问题。

  这也是极飞选择日本作为国际化第一步的重要考量。龚槚钦在日本发布会上表示,“我们选择在植保无人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推出相关设备,是希望能快速地检验极飞的技术与理念。通过降低无人机的使用门槛,让更多人能够受惠于自动化、智能化的植保设备。”
[page]

  如何走向国际市场,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

  中国的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会有很多的壁垒,除了本国和东道国的政治、外交因素外,其市场机制和社会因素是企业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日本国际农业问题专家高濑国雄就曾坦言,日本过度地保护自己的农产品市场,导致农业竞争力下降,这样对日本的农业和消费者都没有好处。而且日本国内一直有政治势力反对开放农产品市场,这种利用非市场的手段阻止外国的农产品不是根本的策略。

泰伯网

  日本农田/图 来源网络

  由此看来,进入日本市场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极飞在2016年下半年就在调研日本市场,准备一些必要的申请资料,2017年2月日本公司才得以成立,又是近半年的时间,直到7月份才正式推出P20 植保无人机系统。龚槚钦说,这期间至少需要申请下三个认证:电波认证、农药安全认证、国土交通认证,三个证下来,需要三四百万元人民币。这一笔费用在国内中小型无人机企业中还是很沉重的负担,比申请国内的军工四证(150-200万)还贵。

  极飞这种前期“烧钱”的方式在国内被诟病,如今又在日本延续了国内的直营模式。不过由于P20无人机是可拆卸、可组装性非常强的产品,鉴于国内完整的供应链和成本优势,极飞在日本建立组装厂即可。可极飞前期还是通过组建自有团队在市场进行大量的验证和推广,以提供服务为主,包括喷药作业、飞手培训、维修等。

  极飞创始团队认为这种推广方式看起来虽然慢,但走到现在其实是最有效果的。此前极飞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在国内各地试验无人机的种种性能,不断更新迭代,才有了如今的产品和技术实力,如果这一时期不用脚步去丈量,那后期就要用广大农户的损失作为代价了。

  尽管开头难,但龚槚钦依旧看好日本的市场空间,他认为国际市场是不可估量的,非常庞大。日本大概需要3000台左右的无人机就能够满足需求,但问题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的,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去从事农业,也希望更多的人来从事农业生产,我们在做的是一个增量市场,会陆续走向广泛的全球市场。

  “发布会前后,我们已经开始了在当地正式运营,目前是15人的团队,只有1个中国人。”据了解,社长大城智广在日本有着多年无人机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渠道,中国合伙人唐瑞先生则旅居日本7年,对日本植保无人机行业有了解。龚槚钦表示,除了寻求日本的植保市场,日本也有需要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生态理念、对土壤的保护和土质优化、配套设施、品牌化等,也会有更多的技术交流,在在产品和服务上做更多创新。

  极飞是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进军海外市场的一个典型案例,不少企业也已经在韩国、老挝等国家建立了分公司,意欲在国际市场上分到更多的蛋糕。业内有声音认为,大部分企业产品和技术还不成熟,走出国门不过是为了弥补国内市场的失意。不过客观来讲,周边国家的农业情况和我国类似,家庭耕地规模偏小,地形复杂多样,对流行于我国的中小型植保无人机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能很好的发挥优势。反而是欧美地区,地广人稀,必须通过标准化和机械化来大量替代人力,大型机械化会更有可操作性。

  不过万事都有两面,很多国内企业也已经打起了欧美国家的主意,大田虽多,但总有一些小规模的种植园可供慢慢渗透。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