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百度地图AI进击

从需求角度讲,传统地图仍是当下主流。

  7月22日,在极客公园2018 Rebuild科技商业峰会上,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围绕语音赋能地图的话题展开演讲。

  她表示,AI加持一听即懂,是从听清、听懂和满足三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是听清,通过智能语音,在各种地图各种场景下做专门的语音识别优化,尤其是驾车场景,如果能够更好更准确识别语音,能够让双手得到解放。据她介绍,目前百度语音识别能力已经超过了人耳的识别准确率。

  其次是听懂。听清之后还要能深度理解语义,包括对复杂需求识别的转换,也包括深度问答以及对话等能力,使驾驶者可以更加口语化、更加自然的跟地图交流。

  在听清、听懂之后,地图要满足驾驶者提的需求,“通过‘小度小度’这样语音词唤醒,可以完全解放双手,使得不用手操作地图,这样最大的好处是在驾车环境下更加安全和高效操作地图”。

  李莹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之所以智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更准确、更丰富、更易用。

  “准确”是地图产品的基础,是一切功能的起点,包括定位准确、数据准确、路况准确、线路准确、时间预估准确。她表示,“通过AI的深度学习、图像识别以及交通大数据的这些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地图更加准确和可靠。在用户看不见,甚至无法感知很清楚的场景下,我们都可以在体验上面加固,让用户能够使用得更准确”。

  在“丰富”方面,百度地图与最高检共建了智慧法务地图,为新能源车主定制了充电桩地图,还有针对不同群体与需求的司机地图、景区地图、室内地图、全景地图等。

  据悉,百度地图已经拥有1.9万家以上全国法务办事机构,90%以下线下新能源充电桩,6000个以上全国景区导览,以及4000家交通枢纽室内图,以及1万以上的全景地图等丰富的数据。

  在“易用”方面。除了智能语音助手,百度还有全景AR步行导航、AR楼宇识别能力等。李莹表示,小度助手这样的功能,是希望针对所有的地图用户,在经常使用之后百度地图可以根据出行习惯、根据个性化的特征进行更准确的服务。

  在业界,自动驾驶地图是众望所归,各家争先恐后在这个方向上投入。但从需求角度讲,传统地图仍是当下主流,毕竟现在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汽车的驾驶者还是人、是司机,而不是机器,导航地图仍旧是刚需。

  根据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计划在未来两年购买汽车的消费者中,只有11%的人希望拥有采用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偏好的消费者有28%,车道保持系统偏好的消费者仅为21%。

  6月底,从阿里旗下的AliOS传出消息,据称他们开发出一项堪称黑科技的技术,将语音交互与视觉识别结合在一起。据悉,AliOS已经从系统底层实现了这一功能,通过融合车载显示屏导航图像或未来前挡玻璃的AR导航实景图像,当你开车看到某一地标,你都不需要知道这个地标的名字和准确方位,车子就知道你指的是哪一个地方、想去干吗、能为你提前做什么。据AliOS多模态交互负责人王恺介绍,这种科技能力将在几个月后正式落地应用。

  在谈到百度地图结合语音的技术时,某智能图商的一位高层人士表示,以前文字或触摸的交互方式,很多是可以被语音来替代的。语音交互是更为顺畅的交互方式,特别是在驾驶环境下,文字输入非常不方便。

  他认为,语音应用到地图上,只要达到“听清、听懂、满足”的能力,就可以实现“我要从三里屯的团结湖地铁站出发路过望京的家乐福然后再去南锣鼓巷最后到我家,我要红绿灯少的不堵车的最快的路线,你帮我路线规划一下吧”这样的复杂要求。

  他指出,在驾驶过程中询问路况、剩余时间、更换方案、途经点等等,这些都是驾驶过程中本来就有的需求,只是被传统的交互方式限制或者压抑了,只要语音交互方式打开,这些需求就都迸发出来了。

  该人士还提到,在未来的自动驾驶时代地图更为重要,只是表现形式会更面向机器,那时候语音在人机交互上会更为自然和高频。

  国内某出行巨头的一位高层人士也表示,语音是很好的交互手段,可以让地图使用更方便,尤其是表达复杂的意图上有优势。但他同时认为,这个变化是量变还不是质变,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因为价值与场景并没有根本变化。

  他认为,语音只是AI的一个方面,AI技术对于地图在检索、推荐、路径计算、时间估算、路况等方面都有显著性价值。

  另外,他也谈到了自动驾驶中人与车的交互。他认为在自动驾驶场景中,已经不是语音与地图的范畴了,而是人与无人车的范畴。人会给无人车提出更复杂的需求,比如走什么路线、接什么人、加油、然后去哪儿等。除了地图交互,中间可能还会有助手性的交互,比如娱乐,以及遇到复杂场景时的安全性交互等。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