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用户共建共享“区块链地图”,已积累2亿平米空间数据

海伯利安在全球已有数百人为社区在贡献数据,其中室内数据总量已有约2亿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城市。

  传统的地图如谷歌、百度等都是由中心化商家制作,提供给B端企业和C端用户。但地图空间大、范围广,且餐馆等小型商铺经常搬迁,数据收集成本高昂。据Hyperion(海伯利安)联创罗凯了解,谷歌一辆地图数据采集车的成本约200万人民币,一年的维护费用累计数十亿美元。

  虽然后来出现了map这样的开源地图,由用户贡献地理信息。但由于缺乏激励,仍然存在数据不准确、数据量小、地图信息不完整等问题。去年区块链技术随着数字货币的暴涨成为资本和创业者的“宠儿”。其开源技术以及共建共享的核心思想,在一些创业者看来是对标中心化平台的“核武器”。

  罗凯等在今年3月正式启动了“海伯利安”项目。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地图平台,团队试图通过区块链技术及通证经济解决地图制作中数据收集成本高、准确率低等问题,为B端商家提供空间信息服务。7月,团队完成了基石轮融资。目前, 海伯利安内测版已上线,主网预计明年6月上线。

  注:罗凯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QBD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区块链地图将是未来的一个爆发点”

  罗凯算是进入币圈较早的人之一。2014年,他就开始持有比特股(BTS),2015年行情下行,他逐渐离开币圈。一年后他开始创业,启动B2B项目留学宝,主要依靠内容引流,为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留学服务。

  去年下半年,区块链项目爆发式增长将他带入区块链圈。罗凯和在英国留学时的好友张得志经常探讨,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从哪个场景切入创业。张得志是英国诺地安大学博士,他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分布式地图。2015年,他就成立了一家分布式地图公司,对于地图和区块链技术都轻车熟路。

  二人原有的业务以及从业经历让他们将目光瞄准地图。当时在他们看来,传统地图存在数据采集成本高、不精确以及贡献数据的用户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等问题,而这正是区块链技术和通证经济可以解决的。

  地图作为一个底层的应用,与商业、生活都息息相关。罗凯从谷歌内部了解到,目前谷歌地图上约有100万个APP在运转,这些应用全球每天的打开次数过亿,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上面也存在约30万个App。“无论PC端还是移动端的应用,约80%的信息是与地图相关的。”

  技术上,过去地图的发展大概经历过两个阶段。以谷歌地图为代表的1.0时代,由中心化的商家生产,数据和制作过程都是由中心化机构完成。“这些地图都是商家的一大赢利点,谷歌90%利润来自广告,主要来自于搜索、地图以及YouTube”。

  但中心化的制作流程让地图成本变高,利润变低。据罗凯了解,谷歌普通扫描车约200万每台,高清扫描车成本则约为1000万,每年全球的地图维护费用大概约10亿美元。

  他们还了解到,尽管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但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地图,全球覆盖人群也只有约30亿。其中能够更新数据人群大概12.5亿人,能频繁地更新的只有几亿人。而且一些相对狭小的空间里数据变更快,比如小店铺位置就会经常变更,中国一线城市每年的地图更新率在20%~30%之间。这让中心化的机构在做数据更新时成本更高,同时,地图信息准确率也会降低。

  中心化的地图生产成本高,因此,以map为代表的地图2.0诞生。这一代地图的特征是开源,类似于维基百科,由用户来贡献数据。但因为缺乏激励,这些UGC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所以他们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在2.0的基础上做开源地图,并用通证经济激励用户贡献数据。在用户贡献数据能获得回报时,数据会更丰富,再通过算法+人工甄选数据,地图信息也会更准确。

  此外,他们还认为地图是区块链领域未来的一个爆发点。“当分布式地图应用落地后,大量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应用才有使用的条件,才有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

  已收集2亿平米空间数据

  于是,罗凯和张得志找到Mobvist联合创始人黄伟坚、爱拍联合创始人兼CTO邹光先加入团队,分别担任COO和CTO。他们决定从地图切入,做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开源地图。

  今年3月,他们正式启动了“海伯利安”项目。

  团队计划将其打造成面向全球的地图供应链,为需要地图信息的企业提供空间数据服务。

  “不可能三角”以及扩容难等问题是当前技术上阻碍区块链应用落地的主要难题。海伯利安团队在技术上做了一定的创新,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提高应用扩展性和交易验证速度。

  海伯利安在技术上采用三层架构,各层网络之间承担不同的任务,让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转。最底层为协议层,由全球技术节点组成,包含地图区块链、智能合约、分布式存储等模块。此外,还采用双链架构+“BFT和Dpos”共识提高可延展性和验证速度。这一共识即由“超级”代理人治理和验证交易,代理人根据地区可按省、市等层级划分,验证当地的交易。

  其次是服务层,基于海伯利安网络,用户可在不同的应用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另外,在不同的空间还可通过弹性分片构建地图提高数据的收集效率和准确率。比如,在一个大楼里,主节点可以收集该楼里的不同楼层、房间的信息迅速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地图,这一栋楼由于另一栋楼链接,如此相连构成一个更大的空间的地图,这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多个空间的用户混合后再加密还可以提高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第三层是生态层,即B端用户可在这一层构建不同的基于地图的应用,如打车服务应用、外卖服务应用等。

  海伯利安的经济模型主要涉及抵押、购买和通胀。抵押主要针对C端,C端用户可以抵押一部分代币,让自己的数据在系统中被加密,以免被第三方使用。如果用户不愿意抵押代币,那么他无法屏蔽广告,由广告主替他支付个人数据加密费用。“简单说即抵押部分代币后可以免看广告。”

  购买主要是针对B端用户。有大量地图数据需求的B端用户可以支付代币购买社区内提供数据服务的节点的数据。由此跳过层层中间商,降低成本。

  当大量的数据买卖在平台上进行时,社区代币就会快速升值。这时社区会增发一定的代币奖励给做数据存储和验证的节点。

  海伯利安网络搭建完成后,即可实现地图生态的众包技术、众享经济、众治社区。技术上由超级节点或技术爱好者贡献代码,数据由使用海伯利安的用户共同贡献,社区治理和交易验证也有负责相应工作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

  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贡献地权挖矿、分红,也可以自己管理一定区域内的地图数据,实现地权自治。普通用户通过手机即可随时贡献数据,获得一定的代币奖励。

  如此一来,海伯利安将数据收集、整理以及交易验证等都全部交给社区完成,而不是中心化的商家或某个机构。从而成本相较传统数据将有所降低,数据数量也会有所增加。

  今年7月,团队完成了基石轮融资。目前,海伯利安在全球已有数百人为社区在贡献数据,其中室内数据总量已有约2亿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城市。(文 | QBD记者 武旭升)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