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探讨数据应用、国际标准和产业聚合,第二届空间大数据及国际标准化会议在晋中举办

本届大会重点探讨了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产业的应用和发展,空间大数据国际化标准,生态聚合,对于驱动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话题。

      以“空间大数据·数字中国”为主题的第二届空间大数据及国际标准化国际会议于11月17日在山西晋中召开。大会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和空间信息产业化专委会、中共山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山西省空间信息产业联盟、山西云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承办,以及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武汉大学等共同协办。

泰伯网

      作为立足于山西、联动全国并向国际辐射的持续性空间信息领域会议,本届大会重点探讨了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产业的应用和发展,空间大数据国际化标准,生态聚合,对于驱动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话题。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在以《论时空大数据的智能处理与服务》的报告中,提到了时空化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以及面向各个细分行业领域的潜在价值。

      李德仁院士提到,对时空大数据的智能处理,已经全面涵盖到全球测图,三维建模,影像目标搜索和信息提取,自动变化和形变监测,室内定位导航与位置服务,智能测量机器人,智能分析与智能决策,视频数据处理等数据环节中。在他看来,3S技术与AI的广泛融合,终将催生“3S+IA(Intelligent Action)”即基于3S技术的智能决策手段,并推动时空大数据的社会化应用。

      在本届会议上,海克斯康、超图软件、极海、博宇智图等企业代表也分别结合所专注的业务领域,围绕着空间大数据应用做了相关分享。
 

中国标准渐具话语权,走向国际化


      空间地理信息的国际标准化应用是本届大会所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会上,ISO/TC211第七工作组组长、加拿大标准委员会委员会主席Jean Brodeur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狄黎平,分别就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关于空间地理信息国际标准的发展历程,以及ISO TC211关于遥感信息标准的现状和新计划,做以相关报告。

      与此同时,对于中国正在积极参与空间地理信息国际标准的制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大会主席毕建涛认为,空间大数据能否得到有效应用,离不开相关标准特别是借鉴和依托国际标准的支撑。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秘书长庞红勋提到,国际标准对于国内标准制定的借鉴作用,以及从中国的角度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将可期推动国内空间大数据应用的规范化、业务化发展。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刘若梅强调,任何一个国家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都能直接体现该国家在国际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客观而言,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中,各国对国际标准的主导权之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自201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代表中国带队深入参与并完成第一项国际标准的制定以后,已经有更多的中国专家承担国际标准制定的项目负责人,且成绩斐然。

      作为以山西为主办地并长期探讨国际标准化的持续性会议,与会者们认为这是促进国际标准专家、中国专家和企业的相关代表,共同以此方向开展研究和交流的良好契机。
 

企业市场化聚合,山西将发展卫星信息应用产业园


      立足山西省、面向全国的技术和优势资源的生态整合,是本届大会的另一项话题。结合山西省对多元化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和服务,以及来自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生产优势,山西空间信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山西省遥感与应用协会副理事长、山西云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宏兵提到,在山西晋中正着力建设山西省卫星信息应用产业园。产业园一期的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预计2019年8月企业可正式入驻。

      据马宏兵介绍,落实“1124工程”是产业园发展的主旨思想,即建立1个山西省级的产业园,1个整合了省内区域的空间信息数据超市,包含山西省高精度北斗地基增强网和无人机数据采集网的2张网,和囊括遥感数据处理共享平台、无人机三维数据处理共享平台、二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航空遥感装备共享平台在内的4个共享平台。

      与早期主要依托政府资金或项目来支持发展的产业园有所不同的是,山西省卫星信息应用产业园的建立完全由市场主导,并由一批紧密合作的上下游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其中,以无人机研发、提供数据采集和相关数据服务业务的山西迪奥普科技,是产业园的发起企业之一。因而基于无人机测绘服务,及其通过相关产业生态衍生出来的结合AI、物联网等技术的空间大数据创新应用,也将成为园区的特色业务。

      在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主任廖小罕看来,无人机作为空间信息数据采集的有效载体,其相关服务,正在以不同的渠道、不同方式,组成更加高效的无人机组网和业务协同,通过共享无人机采集设备,或以公有云形式分发已拍摄、制作完成的数据,最终面向市场需求降低数据获取成本,并提高效率。例如目前,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基于野外科学观测站来构建全国无人机组网和管控平台;同样,山西省卫星信息应用产业园则聚合地域范围的资源优势,提供无人机组网和数据服务。

      廖小罕在本届会议上表示,从“十三五”规划国家对无人机组网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支持展望,到“十四五”期间,多网融合、全时管控、智能作业的方式,将有望实现。

      对于山西省卫星信息应用产业园的整体布局,马宏兵提到,园区将打造军民融合的空间信息产业集群和“云+智慧产业”的发展模式。其中,智慧产业的布局,将依托不同品类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结合其他IT技术在智慧农业、地灾监测、智慧旅游、智慧政务、智慧消防、智慧交通等领域广泛涉猎或延伸。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