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拥抱商业航天的“黄金时代”

“从「赛道」角度,商业航天尤其是商业火箭发射是一个拥有极高成长性,极高潜力的赛道”

  2018年11月20日,国内民营火箭公司蓝箭航天宣布完成华创资本领投3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那么,华创资本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投资商业航天呢? 华创资本投资人公元撰文,讲述了如何看待商业航天市场以及背后的投资逻辑。

泰伯网

  开启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从地理发现开始,使得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流量大大增加。航海家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更精确的测量经纬度,建造更快的商船,在国家意志的支持下,获取丰厚的回报。拥有海权的国家也逐一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的中心。进入21世纪,全球化已经把世界各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特别在如今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各个强国都不约而同的将视野投向了那片未经充分探索的太空,这里的空间资源和机遇,必将引发激烈的竞争。

  从「赛道」角度,商业航天尤其是商业火箭发射是一个拥有极高成长性,极高潜力的赛道。

  航天工业承载着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以及对太空资源进行开发的任务。在大航海时代,稀缺的香料和贵金属就是资源,而在航天时代,稀缺的资源早已不仅限于实物,包括空间轨道、卫星星座(发射入轨能正常工作的卫星的集合)位置、通讯频率等等,都是卫星为地球上的用户提供服务的必须资源,而这些资源的稀缺性,已经引发了激烈的争夺。

  因此,谁先将卫星和星座发射到轨道中,谁就占有了最稀缺的太空资源。而多级火箭作为目前进入太空的唯一交通工具,也是将这些争夺由愿望变成现实的唯一途径。

  首先我们来一看商业航天这个大市场和中国民营航天的现状。

  一、发射服务供不应求,罕见出现企业估值高于TAM「总潜在市场」的情况

  据统计,2017-2025年全球(不包含中国地区),预计约有两万颗卫星计划发射升空:

泰伯网

  图表1:全球部分(不包含中国)已公布的星座计划,source: 千域空天

  这两万颗卫星中,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占据了绝大多数,同时大部分是小卫星组成的星座。从华尔街日报的预测分析来看,到2029年,其发射收入可以达到50亿美元。 据综合统计,SpaceX 2017年完成了18次发射任务,共计18亿美元左右的收入,发射次数和收入都达到了2016年的3倍。虽然增长喜人,但看2017的各国发射总次数统计的91次中, 其中对应的卫星发射商业价值大概也只有55亿美元左右。而SpaceX单家的估值已经达到了280亿美元,这里出现了罕见的企业估值高于TAM的现象。SpaceX的市场估值,和VC一般习惯先算TAM「总潜在市场」,再乘以一个预期多年后的市场占有率%,再在上面综合公司成长率、和现有市场占有率打折给公司估值的逻辑完全不同,市场给予如此大的溢价,一方面是头部企业带来的马太效应,还有很大的原因在于火箭发射市场中未来十年的严重供给不足。

  目前在我们头顶上方活跃的卫星也只有不到两千颗,未来两万颗卫星的发射任务需要大量的火箭来执行。然而以国家为单位,具有火箭发射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也仅有不到10个(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日本等),在未来十年时间里,依靠各国政府经营的火箭发射运力,将远远无法满足卫星发射的需求,巨大的供给空白急需得到新的商业运力来填补,这也解释了SpaceX的TAM和企业估值倒挂的问题。

该内容属于精选文章系列, 后获取已享有的阅读权限

升级PRO会员,享有以下权益

  • 解锁泰伯网专业深度文章
  • 免费阅读/下载12篇智库常规报告
  • 免费观看全库直播视频及回放

立即升级会员


还没有泰伯账号?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