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振芯科技:点亮“北斗”的民间力量

“未来十年将是卫星产业的黄金发展期”,振芯科技坚信,持续低迷了几年的卫星产业,将会迎来爆发。

  时间拨回到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八级地震,一时间所有通往外界的信号中断,汶川成为一座“孤岛”。这时候,外界突然收到了第一条从汶川震区发出来的信息,给人们重新点燃了希望,而这条信息正是通过国星通信(振芯科技负责北斗终端的子公司)制造的北斗终端设备发出的。

  航天领域投入大、风险高,民营企业通常是避而远之。但是在过去20年里,一家叫振芯科技的民营企业,在创始人莫晓宇的带领下,全程参与我国北斗卫星工程,支持并推动了北斗设备零部件由绝大多数进口到全面实现国产化。通过不懈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发展成北斗终端的最大供应商,同时构建了“元器件-终端-系统及运营”完整产业链,在高性能集成电路板块,成为首批连续承担三个五年计划国家“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项目企业中唯一的民营企业。

  “从国防及经济应用需求角度来说,位置信息非常重要,但那个时候其它公司都不愿意做。”虽然明知门槛高、风险大,军人出身的莫晓宇早在90年代就坚定地确认了振芯科技围绕卫星应用,尤其是北斗芯片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向。

  在卫星应用这类涉及到国家安全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没有哪个国家会把成熟技术随便出让,一切只能靠自己。而在关键技术的攻克上,作为民营企业的振芯并没有强大背景,与之相对应的,它的竞争对象却大多是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其难度可想而知。

  困了打地铺,饿了吃盒饭,振芯科技就这样开启了艰难创业之路。“不懂就自己学,请不到最专业的科研人员就自己培养。”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洪强坦言。

  自主创新成为振芯科技屹立市场潮头的法宝。二十年来,振芯科技在充分吸收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不断自主投入,加大科研力度。不同于一般高新企业科研投入占营收8%至10%的比例,振芯科技研发投入长期维持在15%至20%之间。

  “即使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也没有减少研发投入。”杨洪强回忆说,彼时,因技术制约公司的营收较少,公司便决定保证基层员工收入,暂时停发领导层工资,其余全部投入研发。

  即便公司最长的时候4个月没发工资,也没有一个员工离职,一个稳定的核心技术团队成为振芯科技另一个制胜法宝。“做企业格局、境界要高,国家的核心利益就是我们公司的发力方向。”莫晓宇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振芯科技的团队成员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心怀家国,大家更多想的是如何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即使公司上市多年来市值不断攀升,股东们也几乎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减持。”

  守得云开见日出。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从区域走向全球。正是在像振芯一样自主创新的企业支撑下,我国核心元器件产业发展迅速,核心电子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以北斗三号为例,国产化器件占比达到98%。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报告显示,相比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北斗三号系统覆盖范围从区域走向全球,定位精度由10米量级向米级跨越。

  “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决定了一个科技企业的生命力。今年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很多需要依赖进口的企业没法正常发展,但是对我们这样的企业却影响不大,甚至在国家加大自主可控力度的大背景下反而是利好。”莫晓宇说。

  “未来十年将是卫星产业的黄金发展期”,振芯科技坚信,持续低迷了几年的卫星产业,将会迎来爆发。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出台包括数据政策等在内的一系列鼓励航天产业化、商业化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航天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企业在航天制造业、卫星应用产业、数据服务业等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航天产业向集群化、区域化和国际化快速发展。

  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公布的第19版卫星产业状况年度报告显示,从近十年的卫星产业收入数据看,卫星产业近几年正处于低谷区的尾部,卫星产业的下一个高峰即将来临。有机构预测,2020年,北斗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拥有核心技术能力和供应能力的企业将迎来业绩转折点。

  目前,振芯科技部分元器件业务逐步成熟已进入放量阶段,公司2018年半年报显示,元器件、设计服务业务营收分别同比增长近80%、70%。

  对于公司下一步的计划,莫晓宇告诉记者,目标是将振芯科技打造成为全国卫星应用的领军企业,继续加强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创新。同时在未来将继续发力后方市场,保持振芯差异化优势。加大对各个板块的整合力度,为用户和客户提供卫星综合应用领域整体解决方案。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