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地信产业不缺“华为”,自主可控不被“卡脖子”!

不能让人卡脖子!”自主创新已经成为科技企业“硬指标高端芯片、软件自主可控时不我待,国产化替代正在打开成长空间,地理信息产业中也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华为”。

        今天,华为海思总裁致员工的一封信刷屏,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华为准备多年的“备胎”一夜转“正”,自主可控挽救了恶劣局势,科技自立让华为不被“卡脖子”。

  同日,时空大数据、网络图形图像技术及服务提供商超擎控股公司也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已基于专利核心技术,打造了从CPU芯片、操作系统到应用程序完全自主可控的、纯国产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再一次提醒国人,“不能让人卡脖子!”自主创新已经成为科技企业“硬指标,地理信息产业中也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华为”。

  横跨宇航芯片、卫星制造运控、卫星应用大数据平台产业链的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自主研发方面也不遑多让。该公司引领了SPARC V8宇航处理器SOC芯片的发展,自主研发运控的“珠海一号”微纳卫星星座也已成功发射,其特色高光谱数据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欧比特董事长颜军博士表示,欧比特人见证了国产芯片从“国内空白”到“发展壮大”的10年,走出了一条自主可控、国产化之路。

  此外,四维图新、地平线、辰安科技、合众思壮等企业,都已产生一批自主可控研发成果。

  受全球范围内信息安全事件与争端影响,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成为国家战略,高端芯片、软件自主可控时不我待,国产化替代正在打开成长空间。

  倪光南院士对泰伯网表示,我们目前处于被逼着自力更生的阶段,核心技术的发展要依靠我们自己。

  倪光南院士说,客观上来讲,当前形势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国产化替代加速。一个中兴事件告诉我们,如果你不能掌握更加核心的技术,随时会被人家卡脖子。国家从上到下都在加速自主可控替代的进程,我们下定决心加快推进自主可控的替代,这样可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自主可控替代将会是一个常态。

  像北斗替代GPS一样,必须有很大的力量建立一个生态体系,才能把整个系统替代外国的战略垄断的系统,而不是简单一个技术、一个产品或服务。很多情况虽然很难,但我们院士有充分的信心实现这个替代。

  中科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叶培建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卡脖子”科技难题都是最尖端、最核心的关键技术,广大科技人员应从两个方面下大功夫:一是攻克难题过程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二是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要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对此,国家也给予极高关注,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此前透露,“去年工信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规划了一个‘整芯助魂’工程,这个工程实际上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对外讲得很少,但工作抓得很紧。”

  王江平透露,“国家将会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因为芯片、软件等行业都需要迭代发展。我们坚信在全社会尤其是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能够解决我国缺芯少魂的状况。我们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成不断迭代进步的生态。”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