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北京用无人机为160万亩油松林筛查“癌症”

无人机飞上蓝天执行巡航任务,为松树筛查“癌症”——松材线虫病。

          “左、中,右、中,上、中,下、中。”近日,在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的空旷地带,无人机飞控手正不断下达起飞前的校正口令,另一名飞控手则校正和调整无人机起飞方向。一两秒过后,这架固定翼无人机便疾速飞上蓝天执行巡航任务,为松树筛查“癌症”——松材线虫病。

        2019年,延庆、密云、怀柔、平谷、昌平、房山、门头沟7个区已累计完成26架次的监测作业飞行任务,监测面积35.1万亩。北京市林业保护站今年还首次针对无人机监测结果中显示的疑似染病松树,运用旋翼式无人机进行定点核查,累计定点核查150架次。目前,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在延庆、海淀和怀柔设立了3个松材线虫病分子检测中心,对送检样品进行初检。

        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已连续3年借助无人机监测手段,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无人机作业使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工作相比以往更加高效、安全。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树一旦被侵染,最快40天即枯死,且防控难度大。记者了解到,自1982年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该病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现已成为我国一种主要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第4号公告显示,我国松材线虫病发生分布区为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等18个省(区、市),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也有分布。松材线虫病呈跳跃式传播、扩散趋势逐渐明显,且发生分布区已突破了传统的地理适生区和主要媒介昆虫分布区,地理适应性有增强等趋势。

        北京拥有159.22万亩油松林,且古树名木众多,防控压力之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北京市大多数山区林间的入侵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主要依赖人工实地巡查,无论是从工作效率还是人员经费等投入,均未实现高效集约化。目前,现有巡查手段还存在很多短板,一旦出现山林过高过密、所处位置过陡等情况时,单纯依靠人力很难做到及时监测。

        与之相比,无人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北京运用AH-100固定翼无人机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监测难题,而且实现了入侵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智能化发展。

        “它的巡航速度在每小时70至90公里,从起飞到降落每架次飞行时长约1个半小时,监测覆盖面积可达1.35万亩以上。以树冠计算,监测高度在300米至600米之间。”一名飞控手向记者介绍道。

        面对全市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监测要全覆盖、普查无盲区、疫情早发现早除治的工作要求,今年已是北京连续第三年使用固定翼无人机进行入侵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每年春秋季各一次。在飞行监测过程中,无人机每飞行100米即可自动拍出一张局部图,数百张航拍图生成一张遥感影像,最终由计算机处理拼接完成林业“一张图”。

        无人机如何发现松树染病?

        在监测前,无人机会针对松材线虫病所引起树叶发黄树木作为训练样本进行拍摄,并将每种树木勾画3-5棵,通过多次人工勾画异常树木作为训练样本,建立有害生物树木大数据样本库。计算机根据之前提取的有害生物树木像元特征,在最终的“一张图”中自动识别类似特征的像元,并在遥感影像中确定树木是否感染。从遥感影像中,监测人员便可清晰分辨出林业有害生物疑似发生区,结合GPS精准定位系统,可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及时、有效地定位、诊断及处理,监测的时效性和监测覆盖率可大大提高。

        分析无人机监测结果,如果发现有疑似染病松树怎么办?

        “这需要进行定点核查,运用更加小巧的旋翼式无人机,飞到疑似染病松树上空及周边,可近距离旋停,进行拍照和录像。无人机传回的高清晰影像资料,可以帮助林保工作者分析判断松树变色或枯死的原因。”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明确疑似染病后,还需要取样检测。过去,针对疑似染病的松树取样后,只能送至国家林草局指定的国家级检测鉴定中心进行检测鉴定。今年,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分别在延庆、海淀和怀柔区设立了松材线虫病分子检测中心,对各自负责片区的送检样品进行初检。各区严格遵循“分片负责、定点检测”的原则,对疑似样品进行送样检测。应用日益广泛的无人机,为北京近160万亩油松林保驾护航。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