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遥感“入园”更要“入乡随俗”

遥感产业面向公众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在与其他产业融合中,或许能碰撞出新火花。

  6月13日-14日,第二届中国航天商业遥感卫星应用论坛上,遥感产业相关成果向地方园区转化的苗头渐显。部分空间信息企业,如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中科九度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遥智图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约落户宁波湾新区。

  更多跃跃欲试的遥感企业关注产业落地地方园区的产业配套及优惠政策。山西迪奥普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廖洁麟看重遥感企业入住新城、园区或者小镇的适配性,表达了对产业配套和优惠政策的需求。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信息产品总监屈鸿钧也指出,从若干年前,全国各地开始实行并建立地理信息产业园,对入驻企业提供大量的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为未来遥感企业入驻宁波湾新区的合作内容与形式提供了参考。

  事实上,为促进遥感科研成果转化,地方政府发展遥感产业园区早有先例。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天梁表示,海南围绕着卫星的设计组装、测控接收等产业进行布局,未来将结合文昌发射场与海上发射平台,布局卫星发射产业。相应的,产业优势会集聚更多从事航天的科研单位或企业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为此,三亚遥感信息产业园采用“边策划、边招商、边建设、边出效益”模式促进园区发展。杨天梁指出,从策划产业园开始,就同步开展招商工作,一边推进产业园建设,一边储备和孵化企业,一边创造效益,使得产业园的建设周期大大缩短。目前已经注册入园企业七十多家,经营范围包括卫星设计、制造、测控和数据处理与应用,促进上下游企业相互支撑,抱团开展业务和拓展市场。

  近期,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智慧产业创新联盟与嘉兴平湖市合作设立长三角卫星遥感产业园,以卫星遥感高端产业为主,引进火箭研发与制造、微小型卫星研发设计与制造以及卫星应用开发与服务等产业集群企业,将产业园打造成长三角航天科技转化、地球遥感数据储存、遥感卫星产业应用及推广等功能中心。据了解,签约当天首批入园项目7个,总投资达21.78亿元,涵盖卫星应用型企业、平台型企业和制造类企业等。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遥感产业面向公众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但在实际推进中障碍重重。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副总师陆春玲指出,现阶段,传统遥感仍是应用的核心。

  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多数的产业园区建设为政府行为,因一时的政策导向而生。这一盲目建设的结果,在他看来,更像是圈了一块地。等政策过去后,园区变成了荒地。除了国家层面的自上而下推动的产业园建设,遥感产业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遥感走向应用发展的方式,更像是一种倒逼。

  相比之下,遥感产业以自下而上的形式,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入驻地方综合性园区发展算是一种尝试。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指出,卫星遥感在浙江大湾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环境监测的千里眼,是资源开发的活地图,是应急处置的红绿灯。

  近五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数字经济产业推进指挥部总指挥胡建东表示,新区发展数字经济,计划将终端的遥感应用与前端的地理信息产业融入到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中。

  在现阶段的规划中,宁波杭州湾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韩昊也指出,新区计划布局10平方公里左右的通航园区(除去机场和跑道面积),将来主要做长三角区域的通航服务,包括地面保障、公务机培训等。

  借由地区发展千亿级通航产业的规划,联科智慧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蕾表示,联科更像一个产业平台,即按照地方政府未来的成长空间与产业布局,补齐相关产业链上的缺项,进行产业资源的整合。在园区布局卫星发射、应用、分析、存储等产业链上,她表达了对遥感产业各个节点的兴趣。

  回看现阶段的计划,王蕾表示,背靠中科院,联科这一平台首先考虑遥感行业内的研发类机构落地,包括一些院士工作流动站,或者转移部分国家专项课题。其次,借助联想平台上的四个方向的价值投资链——联想之星、君联资本、联想创投等,进行行业成果转化及孵化落地。最终,所有的产品需要工业化生产,真正变为实体。

  而早前,联想之星投资了航天产业链上的零壹空间、天仪研究院等民营企业。不过,航天遥感等产业模块,只是园区布局规划的其中之一。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部长芦祎霖看来,遥感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或许能碰撞出新火花。

  未来,王蕾认为平台发展的意义在于把遥感在内的产业资源创造出内生的业务联系。但她也指出,整个市场的培育需要一定过程。

  有业内人士指出,遥感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首先要有理解,其次再传递到政府方、企业等各方主体。对于遥感产业的引入,王蕾表示,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方案,从商业卫星地面站的建设,到数据的接收存储,到大数据的处理等,以及一些应用场景。

  以市场为导向的园区建设,或许更容易嵌入到地方的经济发展。摆在面前的是,产业发展的地区性明显,相关的政策、产业基础无法复制。相对而言,业内人士指出,遥感产业想要在地方园区真正落地,并非在体量与数量上比拼。更多的在于,与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及企业等主体的融合中接地气地活下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