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广州空间规划:珠江东西岸加强对接

珠江西岸牵手东岸城市共同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国家、省、市层面都有考虑。

  这段时间,广州在公示《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草案。广州这次的规划,是关于国土空间的规划。去年2月公示的,是《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

  去年那个规划,让大家印象最深的是特别提出要“强南沙”,并且提出以后南沙要实现30分钟直达大湾区,要把它打造成为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门户。

  这次的空间规划,南沙这块同样也给了很重要的篇幅。不过,南都记者注意到,这次的规划,对“创新”相当重视。比如,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首先是创新发展,然后才分别是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几项。规划的理念同样也是这几个关键词。顺序同样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最重要的是,这次的规划,还专门对广州的“创新空间格局”进行了规划,提出建设穗深港、穗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重点打造“三城一区多节点”的创新空间格局;携手港澳,共建国家级大科学装置,谋划共建设一流高校,集聚全球创新资源。

  变化1:三城一区多节点:广州创新重点发力空间

  广州的这个创新空间规划,就像珠江口城市分布一样,同样沿着广州城内的珠江水脉,走“A字”形路线。也就是说,广州的科技创新走廊,一条往珠江口东岸,称为“穗深港科创走廊”,另一条往珠江西岸,称为“穗珠澳科创走廊”。这意味着,未来广州在发展创新驱动力方面,将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式。

  广州的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缘起前年广东省级层面规划的广深科创走廊。这个长180公里的科创走廊,目光首先放在广州东莞深圳这三座城市。当时规划团队运用大数据手段,梳理出创新力量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最后定出“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规划格局。

  当时,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广州占了四个,分别是: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前年年底,广州还就提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进行规划招标。从那份招标文件来看,当时广州段创新空间范围是在广深高速两侧各3- 5公里,北至广惠高速,南至黄埔区珠江沿岸,西至天河科韵路,东至增城汽车产业基地,面积约330平方公里。

  而从广州这次的规划来看,核心创新平台还是四个,但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已改名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这个名字明显更契合当下大热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

  此外,比较此前广深科创走廊空间规划可看到,广州的创新空间规划相对细化。

  广深科创走廊在广深科技创新带上,分布着核心创新平台、创新节点两大类别。其中创新节点又分三类,有研发类的,也有制造类和服务类的。

  广州创新空间规划,首先分为穗深港、穗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在这两条走廊上,除规划核心创新平台、创新节点/创新园区/科研平台外,还提出了重点发展的“三城一区”和创新功能服务区。三城一区,其实就是四大核心创新平台加南沙科学城,即“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含广州大学城)”。

  变化2:广州创新空间向珠江西岸延展

  这些变化,与广州在南沙规划建设科学城有关,与澳门被纳入广深港科创走廊有关。

  2018年1月,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广州市发改委官员表示,在推动香港纳入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来。

  香港被纳入进来,顺理成章。因为大疆创新、商汤科技、奥比中光这些知名企业,在深港创新圈早就很出名。“香港研发+深圳转化”的这种模式,已经成就了一批高新科技企业。所以广深科创走廊延长到香港,或者说,广州主动和香港对接交流,是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但这个科创走廊的延长,还是往珠江东岸这个方向走。

  事实上,大湾区要建设国际创新中心,并不是珠江东岸这一侧城市群的事。像创新实力并不输于东莞的佛山,在广深科创走廊一“浮出”水面,就赶紧拿出佛山一环东面“最好的一块地方”,打造“佛山一环创新圈”,主动对接广深科创走廊。这个创新圈,是禅城、南海、顺德三个区的交界所在,也是最靠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地方。

  珠江西岸如何牵手东岸城市共同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国家、省、市层面都有所考虑。去年7月,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考察南沙时指出,要将南沙建设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而澳门也差不多在同时期被考虑进去。当时省科技厅在给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的答复函件里提到,要形成“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香港、澳门”为主轴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带。两个月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提出,要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站在广州的角度来看,随着珠江东西两岸海洋大通道的连通,东西两岸的联动会越来越多。重要的是,南沙是联结珠江西岸城市群的节点。通过它,可以将西岸城市佛山、中山、珠海的创新资源都对接起来。

  对接珠江西岸城市,主要是对接先进装备制造业这方面的创新。澳门在科技创新这块亦有其拿手好戏。比如芯片,澳门的微电子行业在国际上是领先的。早在1993年,澳门就开始研发芯片,并在2002年取得零的突破。在科技成果转化这块,澳门微电子公司现在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模拟和连接性界面IP供应商。在国家的支持下,目前澳门拥有微电子集成电路、中医药、智慧城市物联网、月球与行星科学这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由此看,广州往西出发,既是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穗港澳深度合作的需要,也是广州寻求全新的创新动力源,增强国际创新功能与网络的需要。

  创新空间建设新支撑

  1.重点推进与周边城市连通的交通项目

  虽然创新空间的规划,表面上看是两条走廊+“三城一区多节点”的构成,但从来就没有孤岛的存在。也因此,在这次空间规划里,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轴带支撑》方面,广州提出:“重点推进广深港高铁广州南站至广州站连通线,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的衔接通道”。这些跃然于纸面的重点项目,可以看到,广州快速对接湾区内的创新资源的迫切需要。对内,同样存在这种通道打通的需要。前面提到,前年底广州提出要做科创走廊的提升规划,其中一项就是综合交通的提升规划,要求规划团队要重点加强研究区域内交通衔接措施与交通黑点地段的改善建议,围绕加强创新节点和区域的联系的目标,提出构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复合型、便捷化的交通廊道和网络的具体措施和项目库。

  2 .建设用地的支持

  从规划草案可以看到,在《建设用地精准调控》这一节,广州提出了供给的第一大方向,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体措施方面,则是“保障交通枢纽用地供给”。产业用地也是供给的第四大方向,主要是“保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的《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具体措施的通知》里,同样也提出,要支持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核多节点”等科创载体、平台、合作区的建设。

  3 .每年至少要引入30万人口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最大驱动力。而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完成。广州的城市规模,给广州留下了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人才的进入留下了生存发展的空间。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2018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约1490万人。对照草案的人口目标,意味着在未来到2035年内广州将增加常住人口500万左右,大约相当于年均增加人口30万-40万人。

  据这次规划草案显示,广州计划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定在2000万人左右。而人才最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规划草案也有提出:按照2500万左右管理服务人口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到2035年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量的比例不少于20%,保障性住房占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的8%以上。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