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我为什么“挺”天地图

一家转企的测绘院,凭借天地图成功跑出市场。

  “如果没有天地图,没有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整个地理信息行业的数据内容建设及应用将倒退十年。”

  与天地图打了七、八年交道的老罗如是说。

  说起来,和老罗的见面很是曲折。约定见面的时间一推再推,总算定在了周六的晚上八点钟,还是在老罗的办公室。

  如约见了面。本以为到了那个时间点,整个楼层该空了,却没料到依然是灯火通明。进了办公室,老罗还在和别人谈着业务,精神劲儿十足。

  看这架势,笔者知趣地坐在沙发上,理着自己的思绪。只听着耳边的声音渐小,心想“差不多了”,这才抬起头准备打招呼,正好迎上老罗一脸的笑容。

  被误解的天地图

  不过这笑容没持续多久,聊到“天地图”,老罗开始一脸愁云,嘴里反复念叨“外界误解了天地图”。

  在他看来,第一类误解天地图的人群是社会公众。公众普遍认为,天地图没有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好用。老罗坦言,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比导航和兴趣点应用,天地图确实比不过。但他也指出,好用与不好用,要看具体的应用方向。不能用天地图的短处与对方的长处比,也不能用天地图的长处跟对方的短处比。

  2010年,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天地图上线,当时新成立的天地图有限公司逐步接手“天地图”的建设和运营。按照当时天地图的规划来讲,商业化是其中一个方向。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天地图错过了七、八年前的那场互联网地图大战,对此,老罗表示并不遗憾。2014年开始,天地图的重心已经逐步转向服务政府和专业部门,形成天地图的两个主要版本,互联网公众版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政务版。对于天地图来说,政务服务和公众深度服务,正是它的长处。

  另一类误解来自测绘圈。老罗表示,相关测绘部门、测绘院,并不看好天地图,认为天地图不好用,用的人也不多。这在老罗看来,反而是主管部门及测绘院工作的不到位。

  测绘部门本应承担推广、宣传天地图的职责。然而在进行推广时,部门缺少对社会公众及企业在天地图应用需求层面的调研,弱化对天地图二次开发技术与方法的宣传,也没能与其他委办局深度结合,反而对外宣称“用的人不多”。反观测绘院所的整体研发能力与技术支撑能力,老罗直言,目前国内80%的院所还集中在传统的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研发与应用系统建设的能力弱。

  “一旦地方研究院能力减弱,原有的研发工作便逐步被地理信息公司、信息化公司取代了”。说到这里,老罗不由点上手中的烟,猛吸两口。

  “脱钩”转型,天地图落地

  对于地信产业的定位从主导到辅助,再到工具,逐层弱化的存在感令老罗感到不安。当政府和企业在寻求数据服务与应用时,想到更多的是互联网企业而不是地信企业,行业的生存空间已经开始被挤压,甚至被剥夺了。

  “若不是那次转型,我们可能也在嗷嗷待哺”,老罗感慨道。

  2013年老罗所在的测绘院所脱离了主管部门,开始了转型路上的市场突围。用老罗的话来说,当事业单位改为企业时,原有的主管局并没有“保护”企业的义务。这个当口,如果测绘院不快速转型,由传统的基础测绘服务提升到地理信息整体服务的能力,甚至是时空信息大数据的服务能力,可能只有死路一条。

  测绘院刚开始脱离出来时,一边是业务大量萎缩,另一边是市场尚未推开,让老罗很是头痛。所幸,得益于先前国家测绘局的培养,测绘院之前承担了天地图数据处理与融合、以及数据维护更新与应用推广工作,把自身的能力培养起来了。为了拓宽天地图的应用,测绘院将重点放在大数据统计上面,利用天地图的数据资源,推广信息化建设业务。同时将天地图上云,与地方的大数据局及其国有信息科技公司合作。加上先前与部分行政部门的关系,老罗所在的测绘院用了大概2—3年的时间把市场跑了出来。

  当老罗环顾周边,部分地区的天地图应用依然停留在纯粹的任务形式。在这类行政性的工作模式下,运营天地图的测绘院或者测绘公司,仅负责数据维护与更新工作,相应的应用推广还依靠行政部门。

  从这一角度讲,老罗坦言,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测绘企事业单位开拓应用市场的动力不足。部分地区在天地图数据向应用延伸的过程中,注定了无法打一手好牌。

  比落地慢的是定位

  老罗表示,打破这一僵局,还需要在自然资源部层面上厘清天地图的职责和职能。

  2016年,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工作要点中,天地图的工作描述为:加强“天地图”平台建设,优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格局。具体来说,做好天地图公益性平台建设与运维,优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格局。

  2017年,工作要点描述为:大力拓展“天地图”政府公益性服务,推进深层次多领域应用。具体工作包括:做好平台转型升级,提高政务网服务能力;积极服务核心用户,推进政府部门深层次应用。

  近两年,喊了多年的天地图基础平台角色开始“变味”。上至自然资源部,下至各个省市,一些新的信息化名词开始频繁出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多规合一平台、时空大数据平台等。在老罗看来,这些平台“换汤不换药”。与此同时,天地图的基础数据服务领域越来越聚焦于自然资源系统。

  一个月前,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天地图”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为林草、土地、地质、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管理业务提供地理信息支撑。在天地图数据资源建设层面,通知指出,针对国土空间信息基础平台、自然资源“一张图”、应急信息资源“一张图”建设等需求,加强国家、省级、市(县)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融合,统筹整合自然资源系统内的各类地理信息资源。

  据了解,自2008年天地图启动建设以来,目前已建成31个省级节点,308个市县级节点。如今,各地2019版天地图陆续上线。用老罗的话来说,“边走边看”。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