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国土空间规划:一场超难的开卷考试

自然资源部鼓励“熟悉本地情况,有长期工作积累的单位参加规划编制工作”。

  刚在南京闭幕的2019年测绘学会年会期间,一位高校专家向泰伯网这样形容目前的国土空间规划市场:“这就是一场开卷考试,题目由国家来定,地方政府和企业可以自由发挥。但评分标准没出来,考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好。”

  01

  新规划刚柔并济

  国土空间规划首先对“城乡”和“国土”二分法的规划理念带来了冲击。

  在我国原来的规划体系中,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职能分别属于住建部和原国土资源部,两个体系存在一定的对峙局面。

  鄙视链很能说明问题。城乡规划系统戏称土地规划是“玩指标”,采用划红线、统数据的方式,控制各类规划的用地规模。通过指标的“闪转腾挪”,为地产开发争取空间,更是国土系统的“传统项目”。

  而土地规划眼中的城乡规划则类似于“画大饼”,善于描画各种美好的蓝图,以提升人居品质为任。但实际落地过程中受到土地、发展条件等诸多限制,往往沦为纸上富贵。

  两个系统在同一份考卷上答题,掰掰手腕是难免的。问题在于,这份考卷最后要由老百姓当考官,由地方未来发展买单。而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也到了一个不得不提的阶段。“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就希望这些难题做一个彻底的解构和重构。

  国土空间规划的理念阐释,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是主要的“发言人”。在他看来,国土空间规划不是因为行政主管部门的变化而“优化”,而是顺应了新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不是由于组建了自然资源部去改变原有的规划方式,而是自然资源部顺应生态文明改革而生。

  这也意味着,新部门内在的就有寻求新办法的必然性。

  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大转变,就是更注重资源的生态价值,而不仅仅作为生产资料。根据部署,各地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之前,要进行“双评价”工作,也就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回答当地资源能开发到何种程度、怎样开发做出的问题。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前置性条件,双评价体系并没有字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在可以看到的80多页的试行技术指南中,涉及100多项各类公式和图标,包含近400个地理计算过程,让很多规划和政府单位头大如斗。

  清华大学教授周文生在测绘学会年会分论坛上展示了一套“文档即系统”的新计算模式,在临近饭点的时刻,掀起了现场的一个小高潮,可见痛点之痛。而正是通过这样有点“不近人情”的硬性指标传达,才能严格规范各地的规划和开发行为。这部分工作更贴近原国土系统的业务内容。

该内容属于精选文章系列, 后获取已享有的阅读权限

升级PRO会员,享有以下权益

  • 解锁泰伯网专业深度文章
  • 免费阅读/下载12篇智库常规报告
  • 免费观看全库直播视频及回放

立即升级会员


还没有泰伯账号?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