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雄安“不着急”

“是行政命令式的疏解还是市场导引型的疏解?”雄安正在用行动回答这一问题。

  排排树木正在扎根,很快成片、成林,数月时间,荒野变绿洲。这奇迹般的一幕并非出现在塞罕坝,而是在雄安新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但直至今年1月16日,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表示,雄安“这两年,几乎没有动一砖一瓦”。近两年时间,雄安忙什么呢?忙着完善顶层规划,忙着种树、栽花、引水,忙着探索智慧城市的下半场。

  相较与深圳、浦东等经济特区“高楼万丈平地起”的建设速度比起来,雄安显得太不着急了。但雄安不是深圳、不是浦东,时代背景、区域环境完全不同的地区,不能套用固有经验。

  更何况,城市盲目拓张带来的后遗症,雄安此前已经见得太多。

  01

  北京,有点累

  北京及北京周边的早上,比其他城市来得更早一些。

  乘地铁从天宫院到中关村,需要一个多小时,但如果你不住在地铁站附近,那么时间更久。住在河北地界的更不用说,河北车牌限制进京次数后,到地铁站的公交被塞得更满,5、6点就起床的人们已经早就适应了晃动的节奏,抓着扶手还能再眯一会。

  高峰期的地铁4号线几乎已经满负荷运行,列车间隔几乎被缩小到极限,但人们还是要面对无法喘息的拥挤,排队上车的时间越来越长。类似情况每天也在6号线、9号线、13号线、八通线、亦庄线等线路同时上演,13号线西二旗站的排队盛况,更是屡上热搜。

  受“限制进京令”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燕郊。地铁22号线的开通时间仍未明确,限制进京次数后,燕郊人们或轮流拼车进京,或迂回转道6环边的地铁站,或先坐火车再转地铁,通勤越来越难。前段时间房价下跌后,一部分燕郊人正在逃离,但也有一部分人被比以前低得多的房价(包括出租和购买)吸引,加入这里。

  家住天津在北京上班的人们,则需要每天按照严格的时间表去赶城际高铁,再换乘地铁。这样分秒必争,单程通勤仍要花费2小时甚至更多,但“毕竟有些住北京六环的同事,通勤时间比我还长”,这让“天津北京人”感到安慰。

  12月6日发布的北京交通发展年报显示,2018年高峰时期,北京居民出行1千米平均耗时4.38分钟。而北京人平均通勤距离为18.9千米,全国最远,照此计算,北京人高峰期单程通勤时间为82.78分钟,近1.5小时,每天上下班平均用时3小时。

  “无数小人物为什么要‘北漂’?因为这里有大把的机会。只是过犹不及,北京已经大得不可思议了。如此发展将是不堪负重的。”难以负荷的交通压力,极严格的人才落户政策,不定时发作的雾霾,紧张的医疗、养老、教育等配套设施等,正在验证北大社会学教授郑也夫数年前的这句话。

  北京,有点累了。

  事实上,经济与环境,发展与人口,扩张与保护,这些话题从建国初期就一直伴随着北京的规划建设。

  1949年5月,北平和平解放仅三个多月,都市计划委员会即宣告成立,专门负责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由叶剑英市长兼任主任,梁思成担任副主任。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董光器撰文回忆,新北京建设首先面临这几个问题:首都除了政治、文化中心以外要不要发展工业?城市规模多大合适?如何确定城市建设标准?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古都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著名汉学家、美国学者费慰梅所著《林徽因与梁思成》中提到,当时梁思成参考国外大城市规划经验, 提出了五点建议: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限制城区工业发展,避免未来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人口剧增和住房短缺;保存北京故都紫禁城的面貌,保存古建筑城墙城楼;限制旧城内新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三层;在城西建设一个沿南北轴向的新政府行政中心。

  现在看来,梁思成的建议颇具远见。但或许太过超前于时代,并不完全适合当时的经济、社会状况。最终,北京参考苏联和其他城市经验,确定了首个规划方案,规模“留有余地”,定为500万人。

  以当时的情况,极难料到如今的北京会成为常住人口超2000万人的超大城市。董光器回忆称,当时北京几乎没有现代工业,160多万城市人口有30万人失业(占就业年龄组人口的40%左右),因此必须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生计,“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到位,一些影响发展的古建筑被拆除,但也有一部分被保留、迁移或改建。

  数十年过去,北京的规划思路经历了数次转折,特殊年代时,也出现过令人痛心的损失。直到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获批,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及周边环境、加强建设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等思路列入。此后经过数次调整,北京城市建设更加科学合理,但飞涨的人口和经济压力,仍然让这片有限的区域“呼吸困难”。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北京已经完成经济引领的重要使命,将更多回归政治、文化中心这一角色,过多的经济动能,需要疏解到周边地区。天津、河北等地区经济,也急需借力京津冀一体化,再次腾飞。

  02

  不一样的京津冀

  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承载着“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的重任。

  京津冀一体化,是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雄安新区规划设计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此前表示,参考国际经验,按照最近一两百年的城镇化发展规律,疏解大城市过度集中的经济动能,只能从单一的中心城区走向更大区域的协同发展。但这个区域不能与中心城区距离太远,在京津冀大首都圈的经济区域寻找新的后备资源来支撑整体经济动能的释放,支撑服务水平的提升是比较合理的。

  然而,距学界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而这一理念形成高层领导的共识,也有至少十五年的时间,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却仍然不温不火,不仅整体实力弱于长三角地区,“出镜率”甚至比不上后起之秀粤港澳大湾区。

  有人将原因归为河北和天津经济发展的“滞后”。

  单就数据而言,河北经济表现的确不能说好,尤其是近几年,由于紧抓环保问题,河北支柱产业之一钢铁产业受挫明显,经济发展增速明显放缓。2018年,河北省GDP为3.6万亿,位列全国第9,仅仅4年前,河北还排在第4位。而2018年天津GDP以1.88万亿位列第19,增速全国垫底。

  雄安新区北距首都108公里,东距天津100公里,西距保定70公里,刚好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域位置优势明显。可以预见,一旦雄安形成新的经济高地,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重要助力。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一出,股市、房市一度暴涨,然而直至今年1月16日时,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表示,雄安“这两年,几乎没有动一砖一瓦”。

  相较与深圳、浦东等经济特区“一夜崛起一座城”的建设速度比起来,雄安的确显得太不着急了。

  但雄安不是深圳、浦东,雄安面临的,也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巨大市场和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政策利好让一部分人冲昏了头脑,但雄安的建设者们,却前所未有的清醒,雄安是中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样板,探索的是工业化后期与数字化浪潮深度融合的新经济之路,要建设的是数字化、智慧化的生态城市,不会走部分地区“一哄而上”“以地生财”的老路子。

  周成虎院士表示,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建设城市大脑,而是要经济、社会、自然等各方面和谐发展。这对雄安而言,难题不少。

  尹稚教授介绍,从自然环境、交通、行政区划等方面看,雄安的本体条件并不算好。雄安规划区域并未占用农田,但白洋淀周边却是低洼地,防洪和白洋淀水质的治理都是大问题。同时,雄安也不处于以往规划的国家级大型交通网络节点,高速、铁路与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以及外省其他地市的联通都需要重新规划。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当地行政区划非常密集,导致拆迁安置工作相当繁杂。

  正如周成虎院士所言,“学术可以有争议,决策不可以有争议”,雄安建设者必须付出大量时间进行前期调研和规划。尽管由于涉及以往改革开放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体制机制矛盾问题,雄安新区前期规划的历程并未完全公开,但仍能在成果中回溯部分脉络。

  03

  千年大计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经历了近两年时间的沉淀,今年,雄安新区终于迎来了第一波成果爆发。据雄安新区首席信息官张强透露,雄安智能城市与物理城市已经同步进入了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介绍,“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城市,两座城市将开展互动,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和智能城市。”在数字孪生城市的管理展示界面中,从规划初期到2020年,规划实施、产业落地、城市管线、交通情况、生态环境等状态,一目了然实时呈现在系统中。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臻表示,未来,雄安政务、安全、交通、医疗、物流等各领域的应用系统都将建立于这一数据基底之上,最终实现整个新区全要素数字化和孪生化。

  与科技交融的,将是宜人的城市环境。“放眼全球,目前没有一个大城市能达到雄安新区70%的蓝绿空间占比。新区将展现出迷人的生态魅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

  “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这句话写在去年4月发布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2019年雄安新区将新造林20万亩,截至今年9月,新区已累计造林17万亩,栽植苗木超1200万株,今年20万亩造林项目正在实施。

  几年前笔者对白洋淀的印象,是水面广阔却浑浊,水产养殖零星散落;荷花艳丽,但景区管理并不尽如人意。从北京过去坐大巴,不远的距离却辗转了几小时,至于周边,几乎算是破败,几家小饭馆和流动商贩咸鸭蛋的叫卖声,让人记忆犹新。

  现在,白洋淀生态环境正在好转。治理之前,白洋淀水质在劣Ⅴ类与劣Ⅳ类之间,到今年8月,白洋淀水质已改善为Ⅴ类,按照要求,年底白洋淀水质将全面达到Ⅳ类标准。此外,今年首次通过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向白洋淀补水7000多万立方米,白洋淀全年水位保持在6.5米以上,呈现出一片水草丰美、鱼鸟成群的景象,而景区游览船路线、救援措施等,也已呈现在数字孪生监管平台中。

  为预防洪涝问题,海绵城市理念被引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中心可实现雨水收集,污水自主净化,遵守渗、滞、蓄、净、用、排六大海绵城市理念,确保园区在遇到30年一遇暴雨时不内涝、不积水。

  雄安正在提速。

  去年10月31日上午10时22分,白洋淀大道全线贯通,正式通车。今年7月10日,全国铁路实施新列车运行图,新增天津西至香港西九龙高速动车组1对,经停白洋淀站、雄安新区直通香港,12306中国铁路官网显示,白洋淀站至香港西九龙站全程运行9小时18分,一等座票价1685.5元,二等座票价1053.5元。8月26日,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承担京雄城际和京雄商、雄忻高铁的建设管理,将打通雄安新区与京冀津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西南地区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今年9月18日,京雄城际北京大兴站正式通过验收。

  “是行政命令式的疏解还是市场导引型的疏解?”雄安正在用行动回答这一问题。

  雄安新区为北京注册落户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仅需1个工作日办结京企注册落户,“不着急”的雄安,办事效率相当惊人。今年2月数据显示,新区已注册企业2362家,其中信息、科技类占比近半,北京企业290家,占比12.3%。目前,雄安资本排名前100的企业中,有76家来自北京。

  更令人欣慰的是,雄安将在探索历史文脉的传承中寻求未来。《记录雄安》中提到,仅探寻历史文脉,就耗费两年时间,调研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脚步踏遍了全域1770公里的600多个村庄,历史文化遗产将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

  这一切,想必梁思成先生知晓,也将深感欣慰。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