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自然资源调查监督体系方案出炉:构建立体时空模型,年底发布重要成果

今年年底,发布一批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成果。形成自然资源管理的调查监测“一张底图”。

  泰伯网讯 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督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1月17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提出建立自然资源立体时空模型,并2023年完成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建设。

  自然资源立体时空模型首次在部委层面提出。方案要求,构建自然资源立体时空模型,包含地表基质层(下设置地下资源层)、地表覆盖层和管理层,对涉及数据统一组织,并进行可视化展示,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精细化综合管理。

泰伯网

  自然资源调查方面,分为基础调查及专项调查,原则上采取基础调查内容在先、专项调查内容递进的方式,共同描述自然资源总体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自然资源管理的调查监测“一张底图”的基础数据,来源于此次国土三调。

  自然资源监测方面,分为基础监测、专项监测以及应急监测。

  其中,基础监测重点监测包括土地利用在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的年度变化情况。专项监测则包含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区域监测、地下水监测、海洋资源监测及生态状况监测。应急监测的范围主要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突出“快”字,响应快,监测快,成果快,支撑服务快。

  方案要求,建立全国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网络,实现监测站点实时数据共享。

  调查监测数据的建库管理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三大应用体系之一(其余两项为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方案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的建设细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方案提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数据为核心内容,以基础地理信息为框架,以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为基底,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覆盖背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基础调查获得的共性信息层与专项调查的特性信息层进行空间叠加,形成地表覆盖层。

  在此基础上,叠加各类审批规划等管理界线,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等信息,形成管理层。最终形成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直观反映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

  进行成果应用时,原则上无偿提供相关部门共享使用。同时,也可以将经过脱密处理的成果向全社会开放,并鼓励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利用调查监测成果开发研制多形式多品种数据产品。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由自然资源部统一负责。同时,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进行任务分工与统筹。

  其中,中央部署的调查监测任务,由自然资源部统一组织,地方分工参与。自然资源日常管理必备指标,由自然资源部负责;

  与自然资源日常管理密切相关的指标,地方考核必需的指标,以及各专项调查和当前管理容易产生交叉甚至矛盾的区域或内容,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联合相关专业部门开展调查监测,结果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发布,或联合发布。

  各专业部门管理急需,与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不紧密的指标和内容,由各相关部门自行组织调查监测。

  方案还给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时间表。

  今年6月,初步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制度。研究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分析评价的主要指标,起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管理办法。今年10月,初步完成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技术体系设计。建立自然资源调查成果动态监测机制。研制自然资源分类标准。今年年底,发布一批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成果。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自然资源管理的调查监测“一张底图”。

  2023年,完成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建设。

  方案指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建立,将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国家生态安全,以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服务保障。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