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CPGIS创始人林珲:测绘人不能只盯着地形图和基础数据

我们地信要对得起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对我们有很多需求,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

3月9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做客WGDC2020在线直播,向近十万人阐述地图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林珲是著名国际组织CPGIS(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的发起人。1986年,年仅32岁的林珲在布法罗大学一次地理系晚会上与一位教授的对话中,被其一句“地理信息系统这个学术圈,只有北美、部分欧洲和澳大利亚”深深影响,决心创立属于中国人的地理信息系统学术组织,CPGIS应运而生。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该组织已经聚拢了中国该学术领域内的顶级专家,成为我国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组织之一。同时,也在地理信息系统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影响决策方面持续地作出努力。

在这次直播中,他详细阐述了在疫情之中地图如何发挥一些决策作用。林珲也指出,地图事业的从业者,不应该被测绘、基础数据等技术约束,这样无异于画地为牢。应该从社会需求出发,力争解决更大的问题。

以下为林珲教授直播内容要点:
一、精细化管理是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二、地信人的使命:讲故事的时候,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地图在疫情中的作用
四、地图企业如果不跳出原来的边界,做成阿里、华为有一定难度
五、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生,应当搞清楚什么是地理
六、GIS从业者应当更关心用户需求
七、数据政策是测绘地信行业的核心之一
八、疫情之中,数据问题被暴露了出来
九、结束语

一、精细化管理是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借用公益讲座平台和大家见面,分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学院的老师们以及我们虚拟地理环境专业委员会的师生们学习的一些心得,请大家指正。

我的第一个观点,精细化管理是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我们都知道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它有几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从关注经济规模和增长过程,转向关注增长的结果和增长的效益;从关注经济增长一个维度,转向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从片面重视高增长产业,转向关注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从关注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转向关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要素优化配置;从关注GDP,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各项制度安排和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人民大学刘伟校长总结到,从微观层面上:提高生产要素、生产力、全要素效率,而不是靠要素投入量的扩大;从中观层面上: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益是把该用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领域、部门、地区去;从宏观层面上:在结构效益的基础上,整个经济增长均衡发展。

在这个时候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100年前有人对我们警醒。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先生和他的友人内山完造曾经有个对谈,对我们国家的国民性有个一针见血的批评。他说中国4万万的民众害着一个毛病,病源就是马马虎虎,就那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的态度。

新文化的旗手之一胡适先生专门出版一本书,叫《差不多先生传》,里面提到差不多先生谈到白糖、红糖差不多都是糖,千字和十字,就那么多了一小撇也差不多等一系列非常诚恳的提醒。我们知道毛泽东主席在1957年去莫斯科访问的时候,接见了中国留学生代表,他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何为认真呢?时下有个流行语叫“靠谱”,我们做事情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里面说到的就是要及时、实时,或者在一个期待的时间内完成(某件事)。这里面包括地理上的、心理上的:要让人感觉到服务,或者是合作到位。就我国政府管理而言,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保证是政府管理现代化,而现代化里做到及时到位,实际上是要一种精细化管理概念。

那么,我们人类长期以来在管理时间和位置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呢?2018年的时候,北京市有个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三招,其中一招就是实行街长制。我去青海参加会议时做过报告,西宁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416条街,有490名街长。我们国家也在推行河长制,山水林田湖要管起来。我们去查看河长制所要涉及到的各种各样的工作和数据,发现最后就是落在一张图。可能大家现在越来越熟悉,听到“一张图”工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地图。

在当前万众一心抗疫的时候,我们每天不光在关注数据,同样也在关心地图。它到哪里了?从哪里出现?分布到哪里?扩展的速度如何?利用图一目了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交流。

地图是我们地理学家的语言,如果没有地图,我们地理学家的故事需要读者、听众们的想象力,比如像徐霞客先生的游记。但是如果有了地图,我们地理学家的故事会带来更多的想象力,比如说胡焕庸线。最近看到科研院所的学者在领头做和胡焕庸线有关的研究,联想出很多方面的问题,连总理都提到胡焕庸线。

地图的制作实际上代表着国家的科技水平,地图的应用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管理水准。早在1956年,已故的周恩来总理就提出,应该有更好的办法制作地图、生产地图,从而帮助老百姓了解地理情况。

那么现在我们来讲讲,我们现在叫做“大地图时代”,有什么样的地图故事?我记得我在农村当知青的时候,经常挑柴从山里走出来。遇见老乡就问,离我们生产队还有多远?他说还有“里把路”。我走得其实已经非常难受,挑着柴走了很久,又问第二个老乡,离我们生产队有多远?他还会说“里把路”。

所以那时的精度,不是我们现在这种精度。现在已经到了高铁时代,和原来骑驴的时代想的问题不一样,方法手段也不一样。我的导师陈述彭院士在生前就提倡“大地图时代”,他看得非常远。当年还没有人讲大数据,现在我们看到到处都在谈大数据,而大数据里面,尤其在政府管理部门的大数据,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和地图有关。各种各样的数据采集,最后展现管理的方式,都是地图。因为数据多了,地图的数据库就出现了,也就是GIS出现。

我们也知道,GIS对政府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几乎各个不同的政府部门,都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开展数据管理,进行指导性的工作。李克强总理讲,要把行政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那么如何关?大地图,各种GIS云平台就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李德仁院士一直在宣传城市大脑,它需要有一个智慧大脑,来管理我们的城市发展。这里面一个非常基础的东西是电子地图数据库。但是需要把更多的智能算法加入进去。我们也看到江西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里面,对智慧保护区、智慧环保、河长制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以GIS为平台的解决方案。

企业家们已经从地图看到了来自大众需求里面蕴藏的巨大商机。我们早就有谷歌地图、高德地图,现在华为的智慧城市平台,里面一个核心部分就是这种GIS资源。他把政府的管理、惠民、兴业都和地理位置结合在一起。

阿里巴巴展开它的商业王国,也需要地图。当年他一收购高德,另外一个标杆的公司腾讯马上出手收购了我们国字号的地图公司四维图新,同时收购纽约上市的猎豹移动。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公司利用电子地图,比如滴滴打车。谁不需要地图数据库?我们的手机实际上也在使用各类的地图数据库。

二、地信人的使命:讲故事的时候,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十年前,我在信息工程大学做报告的时候,有听众问,我们的追求是什么?我当时讲的是我们希望在讲故事的时候,能够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我们在讲道理的时候,我们要有超越现实的理解。

不是在场的,要讲出在场的、超越现实的理解。要从原来的可视化走向多通道的感知表达,即虚拟环境,这在计算机领域已经发展起来。

比如说在传统的GIS里面作为空间数据库,当我们看到有很多危险品仓库,比如化工厂等,我们对它的安全性能,一公里两公里等去做这样的划分。但实际上我们需要在虚拟地理环境里面,能够得到实际的数据或者实时的数据来进行。比如说出现了一个化工厂的泄露,我们要很快地预测,一两个小时以后它扩散到什么地方。不仅仅是周边的统计,要有实时的、有预测性的模型。

像汶川地震,为什么当时解放军不能停下,在北川救灾要往前走?因为前面堰塞湖的情况不清楚。如果堰塞湖溃决,冲击下游大坝,可能伤亡人数会比地震还要多好多倍。

对于虚拟地理环境,我们构建的不仅仅是原来的数据库,而是以地理知识驱动的平台。它能够用特定的地学问题、各种情景进行问题设置。把不同的结构化、非结构化的知识在平台里融合,同时可以让不同角色的人,普通市民或专业人士参与到整个决策过程。在分析和模拟过程中,如果有不同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平台去形成共识。

通过这样一些平台,我们能够把一个区域,比如大湾区,把它整合在一个网络平台上面。比如说污染问题,不光是点源的,还有面源的,把它动态展示出来,让来自不同的行政单位,比如说香港、澳门、广东的大家来评估各个地方的污染源,有更客观的评估和协商平台。我们希望建成这样一种虚拟的工作平台——大家未必坐到一个工作室,但它能够通过网络化,让大家共享动态沙盘,能够在上面调用不同模型,融通不同结构的数据库,来达成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另外,在原来的地理信息系统里,它被诟病的就是缺少人。大家未来希望能够在地理交流里面看到人。

三、地图在疫情中的作用

谈谈大地图对抗击新冠肺炎的意义。陶闯博士在上海成立的Wayz.ai公司,利用线上线下各种各样的行为捕捉患者和疑似患者的轨迹和位置,结合各种算法,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被推荐给国家卫建委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平台。

还有卫星。在火神山医院,它们帮助快速的建立起病房和医院。最近也有通过热红外成像制图了解春节以后企业的复工程度,并和在春节前的热度进行比较。有教授通过这种数据库的方式,把每5天生成的基本数据统计出来,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江西师范大学毕业的李美芳同学,去年夏天她参加培训班,搭建了和南昌市疾控中心的一个合作平台,假期当中一直在参与疾病防控的工作。她针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的数据分析,制作了活动轨迹的大数据。以及南昌市新冠肺炎,高风险区域热力图的制作,也基于轨迹时空重合度构建了疫情树林。

最后我想再演示下与虚拟地理环境有关系的。龚建华教授,也是最早开展虚拟地理环境的专家,他们也构建了新冠肺炎在全国省市县多级的疫情时空数据库。我想介绍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工作,它是基于场景的模拟,用虚拟环境的方式来模拟。实际上在SARS的时候,他们曾经模拟过当时北京人民医院病人在北京市的扩散。曾经做过大量的关于在紧急情况下,人员从室内怎么疏散出来的工作,在这里,它是描写在一个菜市场,参考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的特性,尝试来构建行人个体尺度的新冠病毒的时空传播模型。这些工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已经有能力走向虚拟地理实验时代。在1986年我去美国读书之前,中科院地理所非常欣赏当时刘昌明院士水文学的实验室。他有一个室内的河道模型,上面有喷水模拟降雨等等,来做水土流失的一些模拟。我就一直在想,我们能不能通过这样的虚拟地理环境来开展各种虚拟地理实验。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把我们的地理科学实验往前推进。

最后是结语。我们国家的管理文化正在进入一个精细化的新常态;地图是信息载体,也是大数据时代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平台。现代化的地图系统,从纸张走向数字,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立体,从静态统计走向动态模拟,从人图分离走向人图一体,从信息的综合表达走向地理人工智能;以卫星和物联网科技支撑的大地图时代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服务,将以大地图时代的到来作为其重要的标志。

四、地图企业如果不跳出原来的边界,做成阿里、华为有一定难度

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更大的企业,如阿里、腾讯,它把地图产业纳入自己的板块。地图企业要做到像阿里、华为这么大,我想是不是它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如果真的很强,就会有更大的一个企业来收购它。常常都是这样。

我们以前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测绘和制图公司常常也在抱怨。实际上就是我们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如果我们不想自己边缘化,可能就要跳出原来做基础这部分。

我记得在80年武测毕业典礼上,王之卓院长给我们讲的话,他说我们一定要跳出地形图。他当时希望我们能看到外部有遥感等等,有更多的宽阔的天地。不仅仅在地形图,还要跳出测绘本身。

最近几年来测绘局的调整,最后并入到自然资源部里面,并到一个更大的政府部门和更大的框架,实际上它打通了和很多部门间的关系,得到了发展的机遇。我的理解是,地图企业确实是非常重要。但是需要有更大的企业,把它作为里面的一个重要核心部门发展。

我想如果说是一个企业,它如果不能贴近市场,一定会被边缘化和淘汰。我们从测绘走出来,第一个就是观念要转变,我们是不是只盯着地形图和基础的工作。如果你做这个,那就是为别人服务。我到全国很多省测绘局讲过课,希望大家转变观念,提升技术,改变自己的装备。

比如说激光、Insar的技术测量技术,很多测绘局跟不上,自然在国家减灾测量时服务也跟不上。所以还是观念要转变,技术水平要提升,跟上技术发展,而不是画地为牢。在原来的那种概念技术系统平台下,我想被淘汰是自然的。但是进入到一个大的部门里面,这些部门会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解决地质、灾害的问题。

五、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生,应当搞清楚什么是地理

如果我们连地理都搞不清楚,我们地理信息肯定吃不透。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很多地信专业的同学可能需要掌握地理的一些基础知识,不光是理解地理信息,实际上去理解社会需求,人文的、自然的,各种地理能够带给我们社会需求的知识。这个是我希望我们GIS专业的同学做到的,不要忘记地理。

六、GIS从业者应当更关心用户需求

如何提高GIS的可用性和用户量,这实际上跟我们GIS系统开发的用户需求调研有关系。尤其在高校里面,我们强调了很多数据、模型、结构等技术性的问题,缺乏应用系统设计的培训。当同学们走向工作岗位,别人问他,你仅仅在数据、结构、模型、编程等方面提供帮助,我想是不够的。

你要理解人家是一个什么需求,怎么利用一个商业化的系统,或者一个是成熟的系统去支持这一个部门、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我想我们需要有很好的对社会需求的理解。

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说过,我们如果掌握科学技术发展曲线和社会需求曲线的交点,我们就找到成功的支点,我觉得这句话值得我们去考虑。

七、数据政策是测绘地信行业的核心之一

我们国家要鼓励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数据政策。我们没有很好的数据政策来鼓励数据共享的话,就会浪费很多资金资源。实际上我们很多地方,尤其是测绘局的测绘系统,有非常好的数据库,但是这些数据库能不能够进入到更宽的社会经济发展领域里面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我希望有更多的新的、好的政策出台。

同时在数据的使用方面,一方面是保护隐私,保护国家安全,一方面要开发更多的使用通道、渠道和享受的办法,把这种数据更多的用于政府部门和公众。我们讲改革开放,都是解放生产力,做好更好的资源配置。我想我们的数据政策应该做好这些事情。

八、疫情之中,数据问题被暴露了出来

这是现在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前段时间周成虎院士在网上表示有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体现了大家的责任感。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共享方面是有问题的。第二,我们没有这样一个平台,或者是没有把过去比如说非典时期的教训和经验很好的总结。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在哪里?应该总结出调配资源的过程,形成一个平台设计方案,我想非典以后这个工作应该没有做到。我们的数据库是分散的,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是不清晰的。希望疫情之后,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教训,能够赶快做个事。其实我知道有不同的部门已经开始在做了。

九、结束语

我觉得我们是一个有希望的行业和产业。我在一次采访中曾经说过,我们地信要对得起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对我们有很多需求,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我现在在江西师范大学工作,我们要构建虚拟地理环境团队、雷达遥感团队,来自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欢迎大家来加盟美丽江西。有机会我们会在不同的场合再见面。谢谢大家!
 

欢迎与万名参会者一起体验现场共振!WGDC2020早鸟票截至3月31日限时抢购!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