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深圳,如何站在未来思考现在?

以深超总为支点,深圳将加速完成智慧湾区的第一块拼图。

海口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女企业家袁慧鹰向各位代表分享了正在建设自贸港的海口与深圳营商环境的不同。她的感受是,“权利的傲慢”和“五星级的服务”的差别。

同一时间,被袁慧鹰当做营商环境样本的深圳,热热闹闹地迎来了今日头条、小米、VIVO、OPPO等名企总部的扎堆进驻。一张张颇具未来感的设计图正在逐渐勾勒出深圳超级总部基地的轮廓,这里,即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C位中的C位。

但在此之前,深圳需要先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如何在极其有限的空间之内,承接住不断增长的经济诉求及产业势能?

01
宏伟梦想与复杂现实

在近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方案》)中,“到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突破2400亿元,年均增速15%左右”是深圳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 

按照《实施方案》,深圳将重点扶持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12大产业,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计划被放在了第一位,由深圳市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委及政府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牵头推动。

从边陲农业县变身成超一线现代都市,深圳特区成立40年以来,用开放的心态、勇于突破的决心,实力演绎了“美梦成真”。如今,深圳梦中的篇章变得更加宏大瑰丽,但面临的情况也更加复杂。

2007年,深圳市规划局一位官员曾透露,深圳闲置土地面积仅剩20平方公里。十多年过去,深圳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周边可开发区域越来越少,但常住人口已飙升至1343.88万,实际管理人口更是超过2500万。

这种情况下,仅有一颗做好服务的心已经不够,深圳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提升空间利用率、政务服务质量及社会运行效率。

这也正是深圳选择重点扶持大数据、智慧城市等12大产业的重要原因。

数据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经成为政府职能创新、增强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要在狭小的地域中腾挪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大数据是最重要的底层技术之一。

《实施方案》显示,深圳将制定出台深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希望“发挥数据资源要素新价值,大力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创新各领域大数据应用,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机制。”

作为牵头单位之一,深圳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已经先一步为深圳做好政务服务、发力数字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连接10个区和68个部门,汇聚了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公共信用等数据资源超过211亿条,形成了2000多万人口、300多万法人、1928万张电子证照等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日数据交换量超过2000万条,高峰时近8000万条。

02
总部经济与未来城市

2020年5月20日,福田《创建“湾区总部之都”三年行动方案》发布,被认为蕴含深圳发展的巨大机遇。

据统计,2019年深圳已拥有379家上市公司总部,数字超过北京、上海、香港,仅次于纽约和东京。除了原本就成长于深圳的华为、腾讯、平安、万科外,百度的华南总部和国际总部、阿里国际总部和阿里云计算总部也相继入驻,加上最近加入的今日头条、小米、VIVO、OPPO,超级总部基地实至名归。

汇集科技产业龙头企业总部,撬动更高附加值,寸土寸金的深圳下了一步好棋。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深圳企业,腾讯、平安或许是最能敏锐感受到深圳方向的企业之一。加码智慧城市,不仅是腾讯和平安近几年共同的发力重点,也与后期加入深圳的阿里、百度等大厂发展路线一致。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腾讯积极推动的城市CIM底座和数字中台,还是平安智慧城市云的底层构架,构建数据基底是各个大厂绕不过的话题。

可以看出,深圳总部经济的整体生态,势必将围绕“数据”,推动数字化走向智慧化。

平安智慧城市大数据负责人朱科支此前向泰伯网表示,未来智慧城市将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用大数据的视角来看,数字化的城市类似于虚拟世界,每个城市的每个活动都能看成是数据产生和消费的过程,甚至每个人都可以由它产生的各类数据来代表。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依靠海量数据的不断产生和识别,就可以驱动智慧城市自动运转。

但此前,“部分城市建设产业园区、引入企业时,缺乏空间定位整个逻辑关系。”

腾讯云副总裁万超对泰伯网表示,城市空间发展与产业、交通等社会因素存在密切关联性。以工业园区为例,将这些关联信息放在统一的空间底图中,运用空间定位整体逻辑关系,能够为执政者和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选择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选一个最让“总部们”满意,最贴近未来智慧产业梦想的区域,想必是最近动工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下文简称“深超总”)。

03
智慧湾区的第一块拼图

深超总的规划设计,要“站在未来思考现在”。

这是深超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的表述。要在规划面积1.17平方公里装下至少十几栋地标式建筑不“违和”,并且实现人文、环境、经济的和谐统一,孟建民基于大数据这一重要参考依据,将全要素覆盖、动态性和前瞻性三大理念融入其中。

他表示,过去搞城市建设,设计师关注的是城市美学问题,比如城市轮廓、色彩、质感等,这次我们首先强调全要素覆盖,涉及到城市的市政、交通、地下空间等,它已经跳出了城市美学的范畴。第二是动态性,过去的城市设计管理是画张蓝图,对照去做,现在是一个团队全过程地跟进,动态地进行管理。第三是前瞻性,要站在未来思考现在,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为现在的规划、设计作参考,而研究“未来学”就不能空缺智慧城市这个板块。“‘深超总’会是一个标杆,通过它可以看到深圳这个城市的未来。”

按照《实施方案》,深圳将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为重点,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推动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

“城市智慧化是一个拼图的过程,大家都在研究推进一些细分板块和内容,当所有板块都实现智慧化,智慧城市的形象就清晰了。”

孟建民表示,构建数字孪生城市,进而打造智慧城市生态,要从需求出发。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级,各个系统都有打造智慧城市的需求。通过智慧化手段,打通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融合人工智能,能够进一步提高运维效率、管理效率,提升人民工作生活品质,助智慧城市发展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政府需要负责为这一切美好设想打好地基。

《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将支持龙岗区建设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珠江三角洲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支持宝安区建设广东省政务数据治理试点单位,为全省政务数据治理工作探索经验;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争取推动深圳更多项目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专项实施方案,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高水平优化提升前海发展规划,推动前海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

加快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汇集整合城市运行的全时空、全方位、全要素的大数据资源,强化城市数据响应、汇集和实时分析能力,打造“城市大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

“腾讯有幸参加很多粤港澳大湾区的讨论,我们发现,湾区的很多规划设计,已经是基于空间基底、基于数据在做推演,而且也有很多公司参与进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万超表示。

“站在未来思考现在”的深超总,无疑将是深圳未来智慧城市最先完成的一块拼图。而深圳,探索的是整个广东省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化路径。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