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航天科技卫星助力抗洪救灾 自然灾害应急监测遥感数据向全社会开放

5颗高分系列卫星,共计拍摄73次,共享有效数据248景。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消息,近期每天清晨和傍晚,高分三号卫星都会准时飞至我国上空,拍摄洪涝灾害下的南方地区图景。卫星拍摄3个小时后,我国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即可获取到当日对地观测应急数据,结合历史数据分析研判,协调统筹各地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执行此次应急保障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早在一个月前便接到了应急管理部的相关需求,开始对南方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进行持续对地观测。截至7月13日,该中心共调用包括高分一号、高分三号、高分六号在内的5颗高分系列卫星,共计拍摄73次,共享有效数据248景。

泰伯网

泰伯网

(图片分别为7月3日和7月12日江西鄱阳昌江区域水域范围提取图)

自疫情发生以来,陆地观测卫星持续发挥“天眼”优势,不间断提供应急保障服务。在此次任务中,被调用的卫星每天至少会对受灾地区进行两次应急拍摄。回传数据经处理后,通过专线第一时间推送给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中国气象局,以及受灾区域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为抢险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撑。针对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受灾严重的地区,特别是鄱阳湖、太湖流域、黄山市等区域,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统筹资源、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监测。 7月9日,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发生决口漫堤。次日上午,应自然资源江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请求,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启动应急监测,第一时间整理了灾前数据6景,并对灾后高分三号雷达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开展灾后水体范围提取工作。

在本次对地观测任务中,高分三号卫星大显身手,卫星成像39次、获取有效数据118景。高分三号卫星于2017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被誉为“天眼神探”。不同于其他光学遥感卫星,高分三号卫星不受风雪云雨天气条件的限制,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穿透云雾直达地面,又通过地物反射后返回卫星,可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此前高分系列卫星曾多次为台风、地震、森林火灾救援提供支持,并在此次洪涝灾害监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了解,高分系列卫星数据主要存储在陆地观测卫星数据服务平台上,该平台既可提供高分辨率、大尺度的实时对地观测服务,也可调用近20年的历史遥感数据,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为抗洪救灾、灾害预测和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撑。

据悉,此次自然灾害应急监测遥感数据向全社会开放,各单位、团体可向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提出申请,登记备案后即可下载数据。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