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腾讯云王刚:基于新基建底座构建城市感知体系

空间流动化,已经成为WeCity未来城市城市观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智慧城市已经进入2.0阶段,但信息孤岛仍然存在,城市数据价值仍未充分释放。

“过去政务服务更多强调对外的服务,但在这个层面,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正在趋向完善。”7月15日上午,腾讯云政府行业总经理王刚在腾讯政务战略发布会前对媒体表示:“我们认为,提升对内协同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或将是提升新一轮政府效能的发力点。”


1 新基建成新战略发力重点

“这次政务产品的升级与疫情以及新基建的发展动向密切相关。”王刚表示。

腾讯云今年发布的“WeCity未来城市”以生命节点数据化、服务多中心化、空间流动化为城市观,在原来“1+3+4”基础上升级为“1+1+6”的总体框架。

其中,第一个“1”由原先的云底座,升级为新基建底座,在增强计算能力、物联感知能力、区块链可信能力的基础上,融入5G等新基建元素。

今年1月起,中央密集部署推进“新基建”。围绕这一主题,13个省市公布了总投资规模近34万亿元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各互联网厂商也积极布局新基建,抢占赛道红利。

今年5月,腾讯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据介绍, 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器、大型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物联网操作系统、5G网络、音视频通讯、网络安全、量子计算等都将是腾讯重点投入领域。其中,在数据中心方面,腾讯将陆续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

“去我们更强调的是云底座,云的底座能力、存储的能力、网络的能力。这一次,我们在此基础上政府新基建的政策提供底座服务能力,可以在建设底座的过程中就把政府的感知建设起来,并更好的存储、使用这些感知能力,为新基建的政策项目服务。”王刚解释称。


2 构建城市数字孪生空间

空间流动化,已经成为WeCity未来城市城市观之一。

“在智慧城市中我们可能会研究很多对象,比如市民、企业组织机构、城市资源等,他们的变化和流动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王刚表示:“城市不能只看静态发展,而要关注其在空间上的流动变化。”

这种城市动态感知能力的实现,很大一部分要着落在“一网统管”将要打造的数字孪生空间之上。

围绕智慧城市治理,腾讯云本次发布了“一网统管”“政务协同”“未来社区”三款产品。据介绍,腾讯云“一网统管”产品具有“一图多景、城市体征、有呼必应、综合指挥”四大能力,构建以块为统筹、向基层赋能的跨部门、跨层级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其中,“一图多景” 基于多种信息模型,如地理信息模型GIS、城市信息模型CIM,融合卫星图、室内图、视频流、物联感知设备、分析图表等,将城市运行全局以数据的方式得以多维呈现,构建城市的数字孪生空间,实现城市运行“一图揽全局,一屏观天下”。

今年4月,腾讯云发布智慧城市底层平台CityBase,打造城市数字孪生的腾讯方案。从应用层面而言,“一图多景”是CityBase在智慧城市领域的进一步延伸。


3 提升部门间协作和效率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打通各部门数据,形成有效的协同联动机制,构建完善的城市感知体系。

“我们认为,提升对内协同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或将是提升新一轮政府效能的发力点。”王刚表示,正因如此,这一次发布的产品,尤其是“一网通管”和“政务协同”两个套件,更加重视部门之间协作和效率的提升。

“过去数据共享,最难突破的是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王刚感慨:“过去政务服务更多强调对外的服务,但在这个层面,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正在趋向完善。现在我们不仅要优化对外服务能力,还要通过技术工具,辅助政府提升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效率。”

腾讯云政务协同平台,则基于政务微信统一建设的协同办公信息系统,帮助政府部门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高效沟通。此外,通过数据共享和应用接口,平台打通业务壁垒,实现移动办公和智能消息推送,公务员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或PAD“办文、办事、办会”。

“在治理这个领域我们也可以看到,跨部门间的协作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同时,还需要下沉到基层。”

“一网统管”平台中,依托“五位一体”的城市体征库,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全方位管理,提高“城市治理能见度”。而基于“有呼必应”,可实现城市问题和城市事件分发更精准,处置更精细。依托诉求响应分发机制,通过“有呼必应”平台为村居、街镇、区县、城市四级联动提供支撑和保障,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的快速下沉。基于综合指挥应用,推动城市应急管理和重大事件跨部门联动,融合业务部门指挥中心能力形成联动指挥体系,真正做到“平时有用、战时管用”的平战结合城市治理秩序。

“治理能力提升之后,服务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空间。”王刚总结。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