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中芯国际科创板首秀大涨201.97%,成科创板迄今规模最大IPO

截至收盘,收报在82.92元,涨幅为201.97%,全天成交额479.67亿元,总市值约6000亿元。

国内芯片制造龙头——中芯国际回归A股之旅迎来“高光时刻”。昨天,其科创板首秀备受各方关注,股价最高一度拉涨246%。截至收盘,收报在82.92元,涨幅为201.97%,全天成交额479.67亿元,总市值约6000亿元,成为目前科创板规模最大的IPO。

在上市仪式上,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表示,此次公司以红筹架构回归A股科创板,充分体现了境内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包容,体现了科创板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上市后,中芯国际将进一步借助境内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创新和发展,为更多海内外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聚焦半导体产业链,加速芯片国产化替代

中芯国际招股书披露,此次科创板IPO约40%资金将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中芯南方一期)。中芯南方为一间12英寸晶圆厂,主要为满足中芯国际14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节点的研发和量产计划而造,目前产能已达6000片/月,目标产能是3.5万片/月,投资总额达120.4亿美元。

中芯国际创始股东,华登国际创始人、董事长陈立武于7月10日发文称,最快上市速度和最大融资规模的背后,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实脚步,是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加速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

目前,中国大陆没有一家企业拥有14纳米以下先进技术芯片的大规模生产能力,作为首家实现14纳米大规模生产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被赋予芯片国产化的重任。市场普遍认为,中芯国际的回归意味着资本市场对国内半导体龙头企业发展的支持,将提升大陆半导体制造业的估值,同时吸引资本聚焦一批中芯国际产业链企业的发展。同时,中芯国际的回归预示着芯片代工行业向大陆转移,可进一步加快芯片国产化替代的脚步。

在半导体产业上下游的集聚上,中芯国际可以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7月6日网上路演时,周子学表示,随着5G和IoT(物联网)等行业的发展,半导体市场需求旺盛,“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化的产业,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中芯国际今年的营运目标和扩产计划不受影响”。

华创证券认为,中芯国际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受益于去年下半年开启的半导体行业复苏,叠加以海思为代表的半导体国产化转移,公司产能利用率及产品结构持续改善,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恢复。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汽车电子、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下游领域的蓬勃发展,公司下游高景气度有望持续,公司成熟制程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硬科技”享高估值,行业龙头市值创新高

随着中芯国际的回归,其标杆效应也将带动未来更多公司陆续回归A股。

泰伯网

国盛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中芯国际在纯晶圆代工领域,全球排名第四,中国大陆第一。技术层面,中芯国际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截至2019年末,公司晶圆产量产能已达到45万片晶圆/月,全球市占率约5%,代表中国大陆的最先进水平。伴随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A股半导体行业再迎巨头回归,行业龙头市值再创新高,配置吸引力持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国际H股昨天出现回落,跌幅一度超30%。截至港股收盘,其股价收在28.75港元,全天跌幅为25.23%。事实上,受到回归A股的消息带动,中芯国际的H股涨幅在一年内已达到222.03%,过去四周涨幅为101.52%,最高曾上冲至44.8港元。

业内人士认为,从估值角度看,半导体优质龙头公司正在A股市场享受“高估值扩张”。科创板是为科技型和创新型公司发行上市而设立的板块,在半导体领域,吸引的都是国内“硬科技”企业。资金会“聪明”地选择主板和科创板上最优质的公司,龙头公司估值能享受“高估值扩张”,而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其估值将逐渐回归。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