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遥感如何「破题」?

11月20日下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赴北京市房山区调研普查试点“大会战”收尾与总结工。

  11月20日下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赴北京市房山区调研普查试点“大会战”收尾与总结工作,观摩了试点“大会战”相关成果,观看了房山区普查试点“大会战”工作宣传片,听取了北京市、房山区普查办工作情况汇报,讨论推动近期重点工作。国务院普查办主任、国家减灾委秘书长郑国光出席并讲话。会议指出,试点“大会战”以来,北京市和房山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作战,高质量工作,充分发挥“大会战”的先行先试作用,总结形成普查工作“房山经验”,实现了试点“大会战”摸清灾害风险底数、验证技术规范、探索普查组织实施模式的重要目标,值得充分肯定。

泰伯网

  在同一天举办的遥感应用技术论坛应急管理分论坛上,作为房山试点“大会战”的技术总体单位,航天宏图就当下应急管理领域最受关注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结合实战经验分享了看法。

  “区别于以往国家开展的各类普查,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要求的时间周期短、专业覆盖广、工作难度大、参与部门多,并且还是首次开展,所以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企业来说这都是一项新的挑战。但也正因为此,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激光雷达测量(LiDAR)等技术将有机会在普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技术角度破解普查难题。未来三年,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成为遥感技术应用的主战场”。

泰伯网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立意、破题与解答》-航天宏图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正式明确了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广泛,覆盖超过十二个大的专业方向,共有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等九大部门直接参与,国家、省、市、县四级分级负责,如此规模的普查工作在中国来说是史无前例的。

  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也需要相对应的创新手段,航天宏图就遥感技术如何应用于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进行了总结。

  遥感技术将在地震活动断层调查,地质灾害隐患解译,地质灾害体规模调查、隐患点变形速率调查,森林火灾可燃物调查,承灾体调查等多个行业的调查任务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工作量巨大的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图斑解译和提取方面,更是需要将遥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实现自动化的调查对象解译和提取。据航天宏图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目前已经开展了房屋建筑轮廓自动提取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算法提取房屋建筑轮廓的工作已完成,算法测试性能优异,识别率(召回率)87%,准确率85%,卡帕系数82%,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自动完成房屋建筑解译与轮廓自动提取工作。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