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印度一箭104星破纪录背后藏着四个秘密

三哥今天打破了太空史上的世界纪录,用一支火箭就把104颗大小不一的卫星送上了天。可是这背后有四个秘密,你知道吗?

  北京时间2017年2月15日11时59分,在印度南部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把装有104颗卫星的PSLV极轨卫星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到了太空。

泰伯网

印度火箭发射现场

  这是人类历史上单次卫星发射数目最多的一次。凭借一箭104星,印度一跃成为世界冠军。此前的冠军是俄罗斯,他们在2014年6月用第聂伯火箭创造的纪录是一箭37星。美国的最高纪录是2013年11月的一箭29星,中国的最高纪录是2015年9月的一箭20星。

  一箭104星的总载荷重量约为1.38吨。其中,主载荷是印度自己家的一颗CartoSat 2D卫星,重量714公斤。印度还有另外两颗30公斤级的卫星,美国普兰尼特(Planet)公司有88颗,剩余13颗来自萨克斯坦、以色列、荷兰、瑞士、中国等国家。其中,中国的“陈家镛一号”是一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重量4公斤。

  泰伯网编辑部在深入了解一箭104星以后,发现了值得我们探讨的四个秘密。

  一、印度人抓住了卫星发射服务领域的蓝海

泰伯网

  早在十几年前,中国与印度就被全球产业链人士赋予了不同的标签。中国的标签是制造,以代工能力成为世界工厂;印度的标签是服务,以服务外包能力成为全球服务之王。

  举个例子,在2013年全球十大离岸外包目的地排名中,印度共有六个城市入围,包揽了冠亚军,而且排名都很靠前。

  印度人把这种服务外包的能力,成功地转移到了卫星发射服务领域。

  众所周知,美国在太空领域给中国设置了重重障碍,这使得中国的卫星制造与服务供应商,在开拓全球市场时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要为美国卫星企业提供服务。

  但是印度没有这种障碍。得益于重量只有10公斤上下的微纳卫星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各国对于通信小卫星和遥感小卫星的需求增加,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依托成本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动。

  与俄罗斯发射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印度也没有吃亏。对于像普兰尼特这样的美国企业来说,在成本相近的情况下,它们几乎不会考虑去优先选择俄罗斯的服务提供商。

  从2015年9月以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已发射180个国外载荷(含本次一箭104星中的101个),这使得印度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其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份额迅速增加。

  据美国媒体报道称,目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下属的商业空间运输咨询委员会,正在考虑使用印度火箭发射美国卫星。此前,美国客户使用印度火箭发射卫星目前只能是私人公司。

  二、只有7岁的普兰尼特,一跃成为全球拥有卫星数量最多的企业

  在一箭104星中,美国普兰尼特公司占有其中的88颗。一旦成功入轨,普兰尼特将一跃成为全球拥有卫星数量最多的企业。此前,普兰妮特已经有60多颗卫星在轨。

  美国普兰尼特公司创立于2010年,创始人是三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根据泰伯智库提供的统计数据,普兰尼特此前已经拿到了四轮融资,总融资金额约1.6亿美元。

  在普兰尼特之前,拥有卫星数量最多的企业是铱星系统的运营商,共有72颗卫星在轨。

  把卫星送入太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普兰尼特摔过不少跟斗。2014年10月,由于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天蝎座火箭在发射时爆炸,普兰尼特的26颗卫星随之炸毁。9个月以后,由于SpaceX公司的火箭爆炸,普兰尼特又损失了8颗卫星。

  相反,普兰尼特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合作,迄今为止还没有出过意外。而且,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发射记录。除了在1999年以前的四次发射中出过两次岔子,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PSLV火箭在1999年到2016年的35次发射全部成功。

  一箭104星是PSLV火箭的第40次发射。

  三、对地观测能力进入“每天”时代,人类终于可以每天给地球所有覆盖面拍照片,每天数据量高达50TB

  在增加了88颗卫星以后,美国普兰尼特公司的在轨立方体卫星数量将达到148颗左右。这将使得普兰尼特公司终于可以实现其追求的愿景:那就是每天给地球所有覆盖面拍照。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由于地球所有覆盖面的面积非常大,所以每天的数据量就会高达50TB。

  从全球对地观测市场的格局来看,普兰尼特在收购了黑桥公司的快眼卫星和谷歌旗下的特蕾贝拉(Terra Bella,曾用名Skybox)以后,再加上88颗卫星的入轨,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最具竞争力的对地观测服务供应商之一。

  尽管在空间分辨率上,普兰尼特与数字地球(DigitalGlobe)、空客防务与空间等还存在明显差距,但是在时间分辨率上,普兰尼特已经明显领先。这对于一个创立只有七年时间的企业来说,着实不易。

  四、“陈家镛一号”升空,中国将首次在太空进行化工科学实验

  一箭104星中来自中国的卫星,是"陈家镛一号"。

泰伯网

"陈家镛一号"卫星

  "陈家镛一号"是一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由天仪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和以色列SpacePharma公司联合研制。为向我国著名化工科学家、我国湿法冶金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所陈家镛先生致敬,特将其命名为“陈家镛一号星”。

泰伯网

陈家镛先生

  "陈家镛一号"以国际标准的3U立方星,重4kg,作为便捷的微重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实验平台,是我国第一次在太空开展化工领域科学实验。"陈家镛一号"是一颗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在轨时间为半年,将完成多相化工流体力学与传递等应用科学实验研究。

  “这将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在太空中做化工类科学实验。化学实验对化工业对社会的经济效益是巨大。”天仪研究院CEO杨峰说。

  其实,过去一年之中,中国共发射航天器十余个,其中包括天宫二号、实践十号、墨子号、悟空号等,预计2020年我国将建成中国空间站,这大都是为了去做一些在地面无法做成的顶尖前沿的科学实验,包括基础物理、生物医药 、材料 、天体物理、 地球科学等。但是,没有一项是为化工领域准备的。

  有人曾说,化工实验存在腐蚀、爆炸、有毒等风险,而航天是以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第一要务的,所以化工类实验从未上过天。

  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中科院过程所杨超老师、中科院力学所、天仪研究院以及以色列SpacePharma公司聚到了一起,决定要通过商业化微小卫星的方式在太空做这个化工实验。

  人类之所以要在太空中开展这种主要在地面应用的实验项目,是因为在地面凝并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液滴/气泡的行为往往受到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影响,且二者作用量级相当。因此,化学工程师们和科研人员希望在微重力下研究此类过程以获得全新的突破。(文|泰伯网 珊珊)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