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闫小佳:多屏全网跨平台的场景化趋势引领移动终端发展

5月15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由3sNews主办的2013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GDC2013)在此隆重开幕。作为业界最具规模、最具实战性的顶级开发者盛会,本次大会吸引了行业内外的关注,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地理信息产业的跨界话题。

  3sNews讯 5月15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由3sNews主办的2013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GDC2013)在此隆重开幕。作为业界最具规模、最具实战性的顶级开发者盛会,本次大会吸引了行业内外的关注,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地理信息产业的跨界话题。

  在5月16日的大会“车载与移动智能终端”分论坛上,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闫小佳发表了题为《多屏全网跨平台的场景化趋势引领移动终端产业发展》的演讲。

泰伯网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 闫小佳 

  以下为演讲实录:

  闫小佳:很荣幸参加本次论坛,应该是第二次参加了。整个位置从应用到深度的融合也代表了未来的趋势。

  首先分享两组关于移动网络经济用户规模的数据,截止到2012年年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核心的移动电脑用户群稳超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超过了PC,什么概念?这两您我们一直喊从桌面向掌面迁移这个迁移已经到了临界点,2012年开始我们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标志就是,第一,智能终端,第二是全网。2G、3G、WiFi包括4G跨网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平台就是开放平台和跨界的中间件的平台打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另外就是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就是O2O,国内经济严格意义上说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比如我们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相对而言滞后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末是家家通电话,我们现在工业化、信息化、互联网化三化并行。传统产业和互联网之间有很深的数字鸿沟,现在我们认识到了这个数字鸿沟要把它弥补掉这就是O2O要做的事情。

  首先看一下终端发展的趋势:以人为本,便携式或者是创新性的可穿戴设备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智能手机进入2013、2014、2015基本持平,任何一个行业都有铅华板的效应,智能手机到2015年会进入天花板效应会卖很多,但不会有高速的增长。而平板市场还是会有高速的增长。相对而言中国的智能手机走的比较深,比较远。平板电脑大陆一年销量2000多万台,全球的销量应该是2亿5千万以上,我们平板电脑只占全球10%左右,所以这个翻一番是没有问题的。一旦智能手机进入饱和期之后谁来接硬件的棒?第一就是平板电脑,如果平板电脑有一天也触底,那么接下来就是可穿戴设备,以人为本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可穿戴设备会成为继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的第三个爆发点。

  无论手机厂商和平板电脑厂商他们在这个市场饱和之后会很快的切到可穿戴设备研发和生产上。相关应用层面也要顺应这种大的趋势。

  智能手机排名情况:三星仍然是在整体出货量包括3G市场都是排名第一。然后是(酷联中华)强势崛起,但是下一步要把自己的层级做高,肯定要提高品牌含金量。苹果我们只统计了行货,其实苹果百分比应该再乘以2,比如南方、广东等等水货出货量不次于行货。

  很遗憾很多贵族比如HTC、摩托罗拉、特别是诺基亚,下坡路走的非常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只能说“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手机”,只能致青春,再见了。

  2012年开始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屌丝逆袭”,比如去年突然火起来的小米、OPPO,突然爆发式的增长。比如去年雷军自己预测小米卖50万部就很幸福了,结果去年卖了400万部,超过预期八倍甚至更多,今年向千万出货冲刺。为什么这么火,还是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顺势而为。他这种模式完全颠覆了代理模式的层层加价,小米的策略直接就是B2C,走电商的模式,性价比能做到最大化,这就是去年它为什么这么火的原因。

  终端市场很热、很火气,但是真正挣钱的不多。除了小米之外,真正挣钱利润很高的只有苹果和三星。三星在中国市场出货量至少是苹果的2倍。但是苹果的利润是三星的两倍还要多。什么概念?高端市场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大家看诺基亚为什么死掉?很多年前觉得诺基亚很高端,高端手机饱和之后会向中端市场渗透,低端市场渗透,结果高端市场反而成了小众用户群。大头都压在中端或者超低端市场,包括研发能力都被分散。这也是苹果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高端市场的原因。但是应有风险,大家知道乔布斯在世的时候一年出一部新手机,库克上台之后觉得压力很大,所以人为的压缩迭代周期,改成半年,这也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迂回的方式。

  去年小米带动的“核战”这种模式,就是得到先机的往往能得到甜头,再跟进很难得到甜头,因为市场打价格战只有前三名有价值。苹果加三星占整个硬件或者手机厂商利润的103%,摩托、诺基亚、HTC这些他们亏的很里。

  终端最宝贵的还是创新。包括今天的三星、苹果如果没有创新的话迟早一天也会走诺基亚的老路。

  创新分四个方面:第一是包括技术创新,是革命性的东西。

  产品形态创新。无论是手表、球鞋、冰箱、汽车。移动互联网严格意义上说还是跟通讯相关下一步一定要跟智能家居或者车联网融合,这是更大的蛋糕。

  渠道创新。以小米为代表的全新的电商模式。小米基本上渠道销量只有百分之几大部分还是靠电商渠道。电商最可贵的最高境界就是预售,小米这种模式它是开创了一种革命第二利润确实有所保证。

  最后一个就是营销创新。用互联网营销手段推销手机是小米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本身貌不惊人的东西真正营销做好也可以卖的很火。

  终端厂商今年有五个关键词需要重视:产品创新、个性化、要把蛋糕分的越来越细做闭环。第三个就是生态圈,类似于小米这种不仅做硬件还要做操作系统,还要做应用,资源整合是王道。第四就是细分市场的战略。最后一个就是说白了还是用户体验,怎么给用户一个跟好的享受。

  案例:京东商城3月份销量,卖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卖的最好的是魅族MX2。第三是苹果iPhone5,中兴小旋风和中兴、三星。大品牌不一定能卖的好。只要营销做的好也能小说的很好。

  硬件功能方面:今年肯定强调个性化,属于配置、制式、共蒙、外观还是配件软件都强调个性化。再一个就是定制再一个就是C2B。这些就是外壳、彩壳等等这些还是有很大的价值空间的。

  细分市场:今年终端这边会有几个热点。一个就是商务手机。商务手机比如去年NTOE2或者3,今年可能出现4,因为价格比较高,所以大家比较期待,不仅是手机,包括平板电脑也是,也是在瞄准商务市场,走的主要是商务人群的路线。第二就是女性手机,比如OPPO、步步高。人群细分来讲女人的钱、儿童的钱、老人的钱是最好挣的。然后是音乐手机,然后就是发烧的手机,比如小米这种,比如出4核、8核。这块厂商要更谨慎,不能拼。还有一个就是行业应用,比如针对中石油、中移动做一些行业应用的定制化软件,利润很高,但是蛋糕相对小一些,而且有一定的行业壁垒门槛。

  大家知道诺基亚的LUMEI,说这个东西会卖的很火,很遗憾没有生态圈,没有开发者支持,这个时代大家买手机是为了享受它的服务。从网络来讲,一季度智能手机渗透率是83.1%,大头是安卓占了91%。3G手机渗透率占86%,但是3G手机并不意味着他是3G用户。从3G手机三家出货量来看,售价最高的是中国联通,它的性价比高一些,WCDMA比较成熟成本可以压的更低基站做的比较多。第二就是中国电信。电信这两年大部分利润都补贴在和约机了,第三就是中国移动。移动今年要重视TD定制机市场。

  我们有一个判断,未来网络质量会成为用户选择3G制式的关键因素。比如在北京,W186信号不稳定,这不一定跟基站有关,更多的是跟人或者有关,基站优化可能做的不好。中国电信可能基站做的好,可能信号很稳定。

  与网络服务结合和应用发展趋势来讲,某种程度讲网络是发展趋势,2G时代没有数据业务时代,短彩是结果的王者。这个行业过渡透支了消费者的用户付费习惯,导致整个行业提前早衰。第二个就是2.5G比如移动互联网门户,阅读、社交、浏览器等等,主要卡的是工具层面。原来大家很少通过手机触网更多的是靠PC。平台级和工具入门级首先是一个需要普及的领域。进入3G时代,国内WiFi为解禁,很多手机装WiFi模块,导致运营商急切的铺WiFi的点,3G加上WiFi时代很鲜明的特征就是单纯的应用向大流向转移。比如手机社交、微博、电商流量大于手机端或者阅读之类的。再往后发展,4G时代,包括WiFi继续补点的话,下一个大发展一定是位置服务LBS五。

  APP传说:大流量、时效性、场景化是大势所趋。比如明天5.1,今天4月30号想着明天去哪儿玩儿突然有一个想法想去哪儿玩儿,这时候马上搜酒店,这就需要时效性。

  第三就是场景化。比如在家、在学校、在公司、在车上,不同的场景手机用户有不同的需求,怎么匹配需求?这是很有学问的这也是大数据挖掘的价值。

  这次雅安地震只有移动说建议用户少用OTT业务,多用语音电话和短信,反过来电信说少打电话,因为大家基础条件不一样,所以反应应用层面也不一样。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第一就是技术革新、通力合作,再一个就是扩容。

  一季度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覆盖安卓版是99.1%,一百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99.1%是安卓平台。全球安卓份额已经超过了6到7成。安卓市场覆盖量是全球市场最高的,因为是免费的。安卓手机在中国比如中国电信和三星搞的WR3,卖一两万的也有,三、五百的也有,对于开发者来讲如果想得实惠安卓是一个绕不开的选择。

  在应用分级来看,最低层的是工具浏览器、安全、包括工具型的。工具型的将来有可能升级为平台型的。然后拼的是音乐、阅读、游戏等等再往上个性化。这几个市场并不是先后平行发展的。

  投资机会:对于巨头来讲流量入口平台是核心,对于中小发展者来说大蛋糕切细了。跨界融合是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重点讲一下与位置有关的,从今年来看2013年以后巨头基本都会布局地图。地图会做平台,百度做地图说的是智慧生活。这个概念很大,如果可以做商业化变现的话,我觉得百度可能会做优惠券这样的。

  阿里之前战略投资了高德。阿里在电商生态中体系非常完整,很全面,但是电商有一个问题,因为电商领域也是比较垂直的不是所有人都会在网上买东西。但是百分之百的人都需要本地化的服务,吃、喝、玩、乐。所以阿里将来一定要做O2O层面的落地,面向本地生活服务。又包括高德,UC和新浪微博。其实还是希望借助与社交的活跃度提升电商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的渗透率和黏着度。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最后就是腾讯,今年地图位置领域最火的还是街景。我个人认为街景是比较好的,因为无论2D地图还是3D地图,百度、阿里布局很早,腾讯相对而言动手比较晚,所以要找差异化。街景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出发点。这块资源壁垒比较高,而且将来街景做好会有很多广告形式,也是很好的创新点。2013年以后,地图我认为今年下半年不会再有新的游戏参与者了,因为地图是巨头的游戏,个人开发者参与很难,投入太大。

  下面第二梯队,跳出和百度之后的第二梯队可能会有一些剧烈的资本运作的振荡,大家拭目以待。

  我们认为做位置第一核心是定位。我前两天在上海出差用了某某著名的地图,定了一个位置过去差了三四公里,我很恼火,但是没有在微博上发,我还是觉得这可能是POI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是图商的问题。

  第二个层面就是搜索。之前搜索领域百度是最强的,地图搜索只是专注于POI搜索比较简单。未来搜索是保证基础图商POI之后将来一定要向泛网融合开放。互联网是假的信息最多,这块最后玩儿的还是大数据。这方面百度,包括腾讯有这方面的准备,包括高德和阿里战略合作之后也会把阿里云基础引进来做一个互补和融合。

  导航规划:这个层面还是靠位置圈的基本功能。无论是2D、3D还是街景都是一个用户的使用感受。很大多的厂商一直忽略的就是用户管理,用户管理就是大数据,如果管理好可以进行产品服务的改善。现在一个好的趋势所有地图厂商都已经介入了社交或者ID体系,这块将来地图不仅仅是营销和产品的匹配,更多的是运营的匹配。运营互联网化才是这个行业落地真正的价值所在。最后一个就是生活服务,因为生活服务要沿着用户的生活喜好、生活半径展开。很多东西是靠客户搜索行为分析出来的,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我个人认为厂商最核心拼的一定是用户管理,这步打扎实了下一步变现才有价值。我们很多功能技术可能原来是有的,但是技术并没有打通。

  比如公交打车这种特别垂直小的应用,一个是街景包括一些其他的技术包括二维码,如何跟这些东西结合?落地?这是我们需要真正思考的。

  再谈谈北斗商业化机会这个事:政府、企业、行业应用仍然是核心,大众应用没有开发出来,为什么?跟成本还是有关。大家经常看到的北斗应用是渔船监控等等,里老百姓还是远一些。什么时候芯片能植入到手机上,我相信各个厂商一定会很乐意跟进这个趋势。

  传统的车载厂商在市场逐渐进入饱和期或者技术发展期之后,一定要多元化和移动互联网化,这也是一个趋势。智能手机是未来北斗大众化发展的关键市场。为什么二维码这么火,这是因为所有的智能手机有一个高清的摄像头,如果没有这样的摄像头二维码就没有它的机制。

  北斗产业链中上市公司:最早大家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于政企行业,位置圈子如果剖开政企这块,怎么把商业模式落地,这也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创新者就是技术产品的创新,务实者就是品牌创新能力相对弱的,但是比较扎实。

  再说一下微信,微信现在很火,我个人认为微信和位置结合下一步会加速,成为一个重点。我个人认为单纯打折应用可以生存及但是很难做大,因为现在公共平台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轻量级应用更适用于这种微信这样的轻平台去做。导航是一个重应用,类似打车这种轻应用会逐渐拓展到微信应用这种轻应用上。

  央行这几年发了一两百张支付牌照,谁掌握了支付的手段,钱装在谁的口袋里谁就是王者。

  所有的线下的实体经济将来无一例外都会触网,跟用电一样。如果说种地得通电、抽水,将来所有的传统行业都会触网,这是一个大的趋势。移动互联网用户是三上,“路上、床上、桌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路上,第二就是床上,睡觉前是使用手机的高峰,第三就是桌上,办公桌、课桌。

  强调一个概念:多屏渠道跨平台的场景化用户体验与行业应用深度结合这是O2O存在的价值。

  (以上报告内容为现场速记,未经本人审核)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探讨O2O的价值与模式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