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李德毅:大数据时代的位置服务

我今天的报告是讲大数据,但是集中在位置服务上讲大数据,我设了一个小标题,各位行业同志不要不高兴,叫做“地理信息行业在烈火中重生”。你们生活的很舒服,但是跨界创新的时代,你们会有更大的前途。

  6月11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以“融合 开放 智能”为主题的2014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GDC2014)在此拉开帷幕。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自2012年起开始举办,三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地理信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创新盛会,与跨界融合、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泰伯网

  在上午的主会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为大会带来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本人审核,如有疏漏,请谅解并及时与3sNews联系)

  各位同行,很高兴参加这样的一个大会。我今天的报告是讲大数据,但是集中在位置服务上讲大数据,我设了一个小标题,各位行业同志不要不高兴,叫做“地理信息行业在烈火中重生”。你们生活的很舒服,但是跨界创新的时代,你们会有更大的前途。

  一、云计算使得地理信息产业在烈火中重生。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无论是计算能力还是存储能力还是交互能力都是动态的,可伸缩的,被虚拟化的,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可以方便地实现分享和交互,并形成群体智能。

  云计算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理念清晰、操作模糊、八仙过海云里雾里的一段路程。现在位置服务已经惠及到每一个老百姓,这个惠及是从小众开始,正在越来越深度地服务于各式各样的小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多的意想不到的改变,甚至改变整个大众的社会交互形态,位置云首当其冲。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特定服务的对象,没有小众相服务大众那是一句空话。

  人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互联网核心简单、边缘复杂、千人一面的形态。成为网络丰富、边缘简单、交互智能。由形形色色的网络中心组成的云计算,支持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一个一个孤立的地理信息系统走上飞天之路。重点讲一下资源跨越界限、柔性重组、共享价值、增值服务,才是地理行业的根本所在。

  位置服务了不起,因为它是无人不用、无时不需、无所不在。

  位置服务的基本内容是“你在哪里,你现在和谁在一起,附近有什么资源”,综合了社交、位置和移动等特点,位置服务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接地气的云计算。所以我说地理信息行业遇到了春天。

  但是看一下我们国家的天地网,和我们国家的企业,哪个企业能做到位置服务的领头羊?在座高德、四维等等,你们看到位置服务指标能做到这样吗?时间连续360天,24小时、可靠率99.99%,说句老实话,现在要求要6个9,8个9才行。空间要无缝的,城乡跨接、数据常新。精度要多样:几十米级、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结果要可靠:错误示颈警或快速报知。在线服务要时刻响应。

  谁是中国位置服务的领头羊?用云计算指标衡量一下位置服务中心,华北的、华东的、华南的到底怎么样?我曾经说过中国需要几个省高云计算就够了,闵局长说全国现在差不多6个,这就差不多。但是你的电力消耗是弹性的吗?带宽支持是动态的吗?覆盖范围粒度有多大?服务注册的用户数量及在线微支付能力是落?地理经济学太重要了。我觉得地理信息产业搞1万亿的经济产值GDP不奇怪,1万亿的概念就是一个不太发达省的GDP总值。尤其重要的是位置的衍生服务能力。人们要的位置服务是活的服务,是社交服务,不是单单位置本身。

  尤其重要的是位置服务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可以是关键字搜索到的文本、地图,死地图我们已经不满意了,我们需要的是图片搜索。可以是可听媒体、语音交互,它们都必须综合社交和移动的特点,这种位置服务要成为即时服务、实时服务和穿戴式服务。

  我们到医院找不到地方,到哪儿去做CT,这个可以穿戴式的服务解决。 即时服务、实时服务和穿戴式服务才是老百姓真正的需求。

  地理数据的多种形态:

  结构化的地理数据:在计算机时代用地图数据库和地图数据库应对

  后了有了互联网人们对半结构化的地理数据感兴趣,在搜索时代用超文本、超炼接、弱网络和WEB服务应对。

  非结构化地图数据,老百姓随便造的一张地图都是非结构化的,基本都是视频数据,靠的不是关于数据库的那个地图了,靠的是群体智能和个性化服务的应对。

  大数据时代德威治数据: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位置大数据,更多的是网络环境下的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形态,常常是带毛的,鲜活的,碎片化了的,异构的,有附加信息的、有情感的原则生活态数据。这些数据在交互、使用和挖掘过程追会自然的进行数据清晰和逐步强形式化,自然形成半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地理信息数据,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所以地理信息产业的挑战就是怎么样结构非结构化的地图数据。

  地理信息部安分的地图:

  地图曾经在纸上,后来发明了电子地图地后来有了活图,把二维变成三维直观展示比较普遍要求。像腾讯的街景现在总长达200公里,这作为地图测绘做梦也是不敢想象的。

  全球人人物物都能定位,于是上帝给我们一个伟大的发明,我们有了GPS,有了北斗,我们把它和地理信息系统搅在一起,实现实时服务。地理空间信息的即时重构,从Google地图到手机街景,街景常变常新。老百姓喜欢摇一摇,照一照,都是以位置服务为基础。所以众包地图打破了这个界限,形成了自发地理信息。

  手机、汽车等移动设备装载各种各样地理信息系统并定期更新地理软件的时代已经落幕。我国存在众多小而散的地理信息产业孤岛,只能满足简单地理要素查询,满足行业解决方案,跨行业之间坐标和格式不能互换,数据不兼容、语义不统一,分享难、互操作难。这个问题相当严重,严重到自我感觉良好,这就更糟糕。

  地理信息产业在烈火中抽生

  大数据时代要把部分位置信息及其相关增值服务在恰当的时刻送到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粒度和恰当的媒体形态,送给恰当的人,存在巨大的挑战,绝不是一个传统的地理行业可以独立解决的。跨界创新才是必由之路!

  无论是习主席还是李总理都在讲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一个重要之点就是跨界。使

  举一个例子:不是说北斗很好吗?为什么老百姓的不多实惠还要用GPS呢?老百姓是哪个东西便宜又精确就用哪个。我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在北斗上搞了一个Cros系统,一个人拿了手机以后有一个地位请求,这种定位需要复杂计算能力、海量存储能力和丰富的交互能力,如果不放在网上而放在端设备上是现实不可能的,所以云计算应运而生。

  跨界创新是位置服务的必由之路:我是搞通信的,搞计算机的,GPS和北斗的地面通信系统能不能跟移动基站合而为一?我们的移动基站上百万,这件事情对军民融合和服务于老百姓意义非常重大。4G已经搞云计算了,消耗那么多的电,都是没有弹性的。

  第二条,能否将位置信息放到移动通信基站的基带里去?怎么发挥位置信息的作用我们还有很多潜力的事情可做。

  在座感兴趣的是室外的位置,老百姓感兴趣更多的是室内,人活着70%的时间是在屋子里面,所以泛在的无线环境的普及和成熟,再一次要求移动通信和导航定位的融合,实现室内外高精度无缝定位和导航。

  二、智能驾驶互换精准定位和导航

  智能驾驶不要位置,它要的是导航,它要的是精准定位,不是一般的定位。

  第一步:结构化道路智能驾驶、如城际道路。因为市际道路标识比较好,我们把它叫做结构化道路。习近平讲话讲过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成为我们身边的现实。

  第二部:半结构化道路智能驾驶,如市区道路。这就是我现在做的课题,现在有7个车,在北京这么拥堵的情况下,哪一天,我们从首都机场航站楼到天安门,无人驾驶,不做任何交通管制能安全抵达天安门,我们把它叫T2T。你们可以到我们201地面测试站看看,18号我们做地面测试,一步一步来,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三、非结构化道路智能驾驶,如特殊道路。特殊的气候环境下的智能驾驶。

  最近大家知道谷歌出台了一个新得物人车技术,没有方向盘,没有油门没有刹车,只有一个开关,我们认为不可取,我们做的是双驾双控。我们认为智能驾驶技术分解上分为智能驾驶加组合导航加人工干预。自主驾驶就是把低级的烦琐经常性持久的劳动让机器去做,组合导航就是云计算德威治服务,人工干预就是意图表达意外处置及人工驾驶。人工干预优先于自主驾驶、自主驾驶有限权高于组合导航。人工驾驶和自动驾驶两种工作方式长期并存:我们做的是热切换,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要考虑到自动驾驶中人工的自然干预。我们提出了互为热备份,时刻准备着弥补对方的不足。

  看一下谷歌的方案为什么不对?最早的时候汽车是要人开,我们开展了人机工程学研究,发明了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这三个发明解决让人操作的。我们一开始做汽车的时候,加一些外加装,比如雷达等等,还是为了方向盘、油门、刹车转,这个不行。因为自动驾驶汽车没有方向盘,所以外加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先了方案是方向盘、油门、刹车、人工驾驶和自动驾驶同时存在。 提醒你们这些公司,如果你们有地图测量车的话,我问一了下闵局长地理行业有多少个这样的测量车?他说有500辆,我认为应该有1000台。我去年做无人驾驶用了立德的惯导,老百姓说了汽车30万,买一个惯导要30万。如果中国传感器不是国产的,加一个项目,自动驾驶还早着呢,这对我们的科技创新是一个巨大挑战。

  我们希望地理行业系统带头,如果这500辆地理测量车都是机器人测量,能省多少人力?我说物联网的更高境界是机器人联网,我认为技术上是可以做到的。

  地理信息测量车和无人驾驶车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条件。我们看过几家的测量车,感觉很好,我们愿意跟你们合作,把无人驾驶技术与你们分享。

  如果做市区智能驾驶,遇到最大的的挑战还是地理信息的问题。市区道路可认为是半结构化道路,红绿灯、人行道、立交桥、路口等复杂多样,交通和道路标识复杂。

  所以跟得到说一个事,定位不等于导航。我们很多定位是好几天过还才拿到那个点。所以我希望大家重视这个技术。

  如果说融合大家最希望的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是往往不是这样。把导航的主控权交给谁?这是纠结的问题。

  所以我们提出来,道内导航并识别前方路口,靠GPS路口靠摄象头,路口导航靠大数据。大数据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经济地图的桥。我提出中国什么时候能提供城市1:200的地图,这就会给地理行业带来长期繁荣可观的发展。谁来提供详细的路口位置信息、谁来确保详细路口位置信息的实时更新?谁来提供碎片化的路口信息等等?

  北京市这么多路口,需要这么多数据。我们现在发现,汽车厂商做的感知系统,这种自动驾驶小命不长,因为没有驾驶经验。经常有一些典型的危险场景,需要人工解决。所以我们提出了危险场景的大数据。

  三、地理信息产业应积极备战机器人时代

  习主席讲到了机器人是下一个点,机器人是把物理世界变到虚拟世界再还到物理世界。智能机器人是集汽车、新能源、移动通信等于一身的人造精灵。将来移动机器人的手机可能超过现在的手机,移动机器人将来可以跟着你一起走,很方便。

  我现在做一个移动智能机器人,最小步长和精度2厘米,稳定、可来回滚,可横向滚,零转弯半径、零噪声。所以这也施蒂利服务,所以我们要对地理信息末梢感兴趣。

  我们认为汽车主要是交通工具,人类需要的是移动工具。自学习、自主行驶、远程监控。

  移动智能机器人市场前景评估:

  人和独轮机器人、双轮、可称作智能机器人的和谐相处。我们国家第二大产业是汽车,如果汽车都变成移动机器人,那么实体经济就起来了。比如豆夹汽车、特斯拉概念车,人类真的是可以享受移动生活。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人类处在一个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时代,信息科学和技术在整个科学之中,依然是发展最迅速的学科,继续充当人类发展最强大的引擎,继续成为支撑学科交叉、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继续向全社会全方位渗透,并推动人类社会向扁平化网络结构转型。

  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的竞争是跨界竞争,而曾经的业内竞争常常在被跨界中颠覆时一片愕然,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你们想想柯达胶卷,谢谢大家!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直播52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