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任红梅:地理信息技术助力“智慧机场”建设

我们希望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预警。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希望利用地理信息周边查询的功能查找出离报警点最近的摄像头的位置,来调取摄像头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报警联动,提高我们的应急响应的效率。

  6月11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以“融合 开放 智能”为主题的2014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GDC2014)在此拉开帷幕。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自2012年起开始举办,三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地理信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创新盛会,与跨界融合、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6月12日下午的2014智慧城市峰会分论坛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资深项目管理师任红梅带来了精彩演讲。

泰伯网

  以下为演讲全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本人审核,如有疏漏,请谅解并及时与3sNews联系)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我们的理想就是智慧机场,第二部分我们介绍一下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创新。第三是不远的未来介绍我们如何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业务当中去。

  我相信大家对北京机场并不陌生,它占地面积约4333公顷,这个数字相当于新东城的面积。去年我们的旅客吞吐量超过8370万人次,我们航班量的持续增长给我们安全运行和服务带来很大的挑战。

  因为地理信息技术对于整个的民航业来讲是跟安全密切相关的,而且对于我们比较大型的机场,它跟我们的管理跟我们的经营也密切相关。对于旅客来说,它可以帮助我们给旅客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从而提高我们飞航的收入,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管理好我们的航班流,货物流、人流和车流,建设我们的智慧机场,是我们机场信息部门最近几年的一项工作任务。

  什么是智慧机场?智慧其实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包括感知、知识、理解、联想、分析、判断和决定的能力。智慧机场就是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我们机场业务的运行自动化,服务人性化,安全智能化,效益精细化,以及管理的流程化的一个创新的过程。

  实现方式是通过我们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的采集,模型的搭建以及信息处理,最后到达服务产出的过程。实现智慧机场的三个路径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需要透彻的感知。通过各种方式全方位实时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人流、物流、行李流、设备设施的状态信息,形成机场运营的大数据。

  第二,固化运营管理模型。综合分析历史数据及机场运营管理标准,形成系统可知的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数据模型,供数据分析预测预使用。

  第三深入的智能化。基于数据模型,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且全面的洞察来解决特定问题。

  这张图就是展现我们智慧机场空间信息基础平台的架构,分为四层架构,最底层是物联网络层,第二层空间信息基础层,实现一体化空间数据库管理,包括二维电子地图,三维电子地图,以及位置服务的数据。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为上一层的业务层提供GIS的服务引擎包括笔记本电子地图的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感知的服务和基于空间分析的服务。业务层是第三层,主要是我们的三大资源中心,飞行区、航站楼以及一些其他跨部门的应用,包括车辆跟踪、机场管理、综合管网等应用。最下面一层是表现层,为最终用户提供的人机交互的界面,给专业用户提供的专业程序,还有为大众提供的互联网应用和手机终端应用。

  我们认为智慧机场建设的一个核心的任务或者一个基础的任务,就是进行数据的融合。在我们空间时空的信息平台上,我们除了融合我们自己的业务专业的数据以外,还融合了从ADS-B收集到的航班轨道信息,从数据中心收集到航班的数据,商业的数据,并且跟CCTV视频监视系统进行了集成。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结下来可以总结为一个平台,四个系统跟三类终端,一个平台就是指我们的统一时空框架下的机场地理空间。四个系统包括机场的机场净孔环境管理系统,飞行区资源图形系统、高精度车辆调度跟踪系统,旅客个性化推送与服务系统。

  主要的创新点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第一点是我们提出了机场GIS的总图的概念,建立统一时空框架下的机场地理空间数据平台,实施机场总图管理系统。早在2006年开始就进行智慧机场的统一设计以及规划工作,当时我们的初衷是希望机场的建设跟今后的运营能够被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就利用了T3建设的契机,工程建设的阶段涉及到施工图,把需要的图纸转化成我们的GIS的二维电子地图,为智慧机场的建设奠定我们的空间的技术。

  总图里我们收集的是二维电子地图,包括整个场区的平面图,我们的航站楼内的设备设施图,以及综合管网图。后续的智慧机场相关的应用建设中我们也是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了二维电子地图,专业类的电子地图,根据用户的需求逐建设我们三维的大场景模型和室内三维的模型。今年我们也是计划在这个系统里收集我们在航站楼内360度的全景图。

  在标准与规范方面我们也是在智慧机场建设的初期就开始研究和编制了三大类的机场相关的标准与规范,这个标准规范为我们智慧机场后续的业务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创新点2:建立了机场全类别资源管理模型,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我们飞行区内有很多的资源,其中包括了45万块的道面的资源,321个机位和各类标识牌,我们应用了GIS的技术对这些资源进行统一的分类,以及编号,利用GIS和GPS技术相结合来建设资源的巡检系统,这个系统帮助我们对各类资源进行巡检、维护以及工单的派发,实现整个流程的电子化。

  在净空管理方面我们使用GIS的技术,把它和我们大场景内的首都机场的三维模型进行叠加来辅助工作人员计算出超高的建筑物,协助他们对净空环境管理。我们这个系统可以支持坐标系的转换,我们不同的上级管理部门提供相应坐标系的报告。

  创新点3:突破了机场精确定位与室内地图系列技术在室内定位这方面,我们应用了现在室内Wi-Fi现有的设备,进行Wi-Fi技术的地位。我们主要是突破了室内外的定位之间的融合以及跨楼层的问题。

  在这里面我们也建立了位置信息平台,通过这个位置信息平台和我们信息发布平台为我们手机客户端提供精准的基于位置的推送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

  这张图显示了基于室内定位技术给大众提供的服务,包括我们的设备设施引导,位置共享与社交,还有停车场找车的服务,以及信息的推送的服务。

  创新点4:运用多模导航定位技术,建成了高精度飞行区资源调度与监控系统。我们航站楼和其他建筑物的遮挡,还有雷达的信号干扰造成我们在场区内GPS的信号非常的不连续,而且漂移的很严重,在这里我们使用了多模导航技术,我们在场区外实现对场内的精准定位。我们定位精准可以达到0.5米以内。

  以上就是我介绍了2013年以前首都机场在建设智慧机场中形成的一些成果,刚才三星的同仁给大家描绘了到2020年整个智慧城市的发展愿景。智慧机场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我觉得我们也会在未来的五六年紧跟行业的发展脚步,同步智慧机场的建设为广大的旅客提供更便捷更贴心更顺畅的服务。我们希望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来改善我们现在已经在安全运行跟服务上已经有的问题。

  首先在安全方面,对于车辆与航空刮蹭的不安全事件,我们希望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预警。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希望利用地理信息周边查询的功能查找出离报警点最近的摄像头的位置,来调取摄像头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报警联动,提高我们的应急响应的效率。

  在运营方面我们是计划在现有的地理信息平台上,和我们的航班运行轨迹数据,和车辆跟踪系统相结合,建造一个运行监控的指挥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管理人员可以对飞机跟车辆进行实时的追踪,可以通过CCTV察看我们现场运行状况,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空间分析的功能来实现我们对于跑道利用率的分析,以及各种资源利用率的分析。

  服务方面我们针对旅客说行李传输速度慢的问题,我们利用Wi-Fi技术跟GPS技术相结合,追踪行李的位置。我们希望通过科研能够为旅客提供准确及时的状态信息。

  对于广大的智能手机用户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不断地完善手机应用来给大家提供更丰富的航班信息,让大家能够随时随地地察看航班信息还有我们行李的信息,还有各类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服务。

  以上就是我要讲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刘占钊:展望2020智慧城市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