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李成名:以智慧聊城为例谈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实践

6月11日,中国测绘科学院GIS研究所所长李成名在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的智慧城市分论坛上进行了一场题为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实践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未经李成名本人核实)。 

  6月11日,中国测绘科学院GIS研究所所长李成名在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的智慧城市分论坛上进行了一场题为“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实践”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未经李成名本人核实)。

泰伯网

  李成名:谢谢大家!感谢3sNews提供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我在智慧城市方面的一些想法和思考。今天,我要说三个事。

  第一,什么是智慧城市?其实,智慧城市的概念很多,现在国家八部委的文件当中关于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文档中有概念。陕西省信息中心主任给了一个概念,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说他主管咸阳市整个信息化过程当中遇到很多问题,也是全国这些城市遇到的共同的问题,当中有很多数据,但这些数据亲爹亲妈用不上,兄弟姐妹用不上,相反表兄表弟用得上,干爹干妈用得上,他解释了我觉得很有道理,把这个现象总结的也很好。

  比如公安、国土这些部门的数据,实际上,该市公安局和国土局的工资发放都是市政府来发放的。但是,公安的数据和国土的数据甚至工商的数据,咱们市政府恰恰用不上,亲爹亲妈反而拿不到这个数据,他们是不同的两条线,而兄弟姐妹用不上,指的是公安局想用国土局的数据,国土局想用房产局的数据,相互之间数据共享也非常困难。倒是干爹干妈,是咱们的上级纵向的主管部门,比如国土局,咱们省国土厅,公安局,省公安厅,整个业务是连通的,反而拿的很容易。表兄弟是隔壁的公安局,也用得上,这就是当前我们国家所有城市在咱们推动信息化过程当中遇到的比较共性的问题。

  他通过这些解释,让人明白了智慧城市的解释。如果能够把城市当中各个烟囱和壁垒打通,实现兄弟姐妹之间信息能够共享,父母、市政府能够享受信息的整个的汇总,最后老百姓能够享受这些信息,我觉得这就是我理解的智慧城市。他是从实践的角度,从一个乡里的管计划生育,到县里管计划生育,一直到市里,从计划生育再到信息办,整个阅历非常丰富,从他的角度总结出来对智慧城市的理解非常深刻,我们建智慧城市就是要打通各个纵向插下去的部门信息壁垒,使我们的信息畅通起来,互联互通,给政府,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便捷和便利,给政策决策更加精准提供支撑和帮助。我觉得这就是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这是第一部分内容,用信息办主任非常通俗的理解更容易理解智慧城市是什么。

  第二个部分,智慧城市根据目前八个部委的认识和理解和国务院文件,总结起来,实际上就是这么一张框图。首先,一共七层的框图,我们为了能够互联互通要有网络,为了能够感知,实时的信息加入到静态信息当中,我们要有感知,包括天、空、地等。另外,我们要有公共设施,包括云计算,各种网络,还有计算存储的资源。还要有公共数据库,公共数据库实际上是各种信息集成以后,打通了各个部门壁垒之后一个集成的大数据,这就是一个公共的数据库。最后,一个平台让政府、老百姓都能够享受到信息的这种服务,面向各种部门,建设各种智慧的应用,让政府、企业、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好处。

  实际上,这七层概念非常抽象,也很难理解。我住在聊城三个月,把聊城怎么构建智慧城市做了一个整体的设计。我跑了聊城的39个部门,每个部门至少待一天到三天,了解这个部门和纵向的交换是什么,它和横向的交换是什么,它要用别的部门的数据有哪些,它体规给别的部门的数据有哪些,把整个城市的数据资源全部都梳理清楚了,这是我想打通各种信息资源壁垒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和关键,数据资源的规划。目前,有这么些网络,包括整个的电信、移动、联通,调研的结果可能要采取PPP的模式,公私合营的方式铺到每个村。

  其次,感知层。实际上,这有两种方式。目前,我们国家要做物联网,恨不能一夜之间把整个物联网铺起来,但这种思路也不见得完全正确。我总结起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广州模式,70万的摄像头,整个城市都铺起来了。但是,如果我们当把物联网全部铺设起来,真正又没有完全用起来,没有百分之百用起来的时候,这些硬件的整个淘汰率时间是非常快的,不用三年的时间,这些物联网的设备都已经老化了,或者要更新换代了,有钱的城市会全面铺开。老河口智慧城市也要建,但经济条件没有那么好,基于现状,急用的现行,但是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按照总体的布局和规划急用先行,我们在聊城采用老河口的模式。

  再次,公共设施层。大概一个城市,不外乎可能有三种情况。聊城由于这么三种情况。第一,全市有一个统一的云环境,通常放在电子政务中心,陕西的咸阳就是他们的电子政务中心,还有党政中心,是把几个中心合起来的。第二,他们的高新区,一般的高新区都建立云计算中心,这个云计算中心像联想集团建的。第三,国土部门有一个比较初级的,基本的云环境,将来政府建的整个的大数据,整个云计算运营的中心,我刚才提的三个都可以选择,选择哪个都可以作为智慧城市将来的运营中心。

  最后,公共数据库。第一类汇聚的是几个基础的库,一个是我们测绘提供的时空数据库。第二,在时空数据的基础上,带有时间空间信息的基础说,把人口加进来,把法人加进来,把宏观经济加进来,加进了这些东西以后,变成整个城市的一种非常基础的数据,在这个基础上,来叠加城市各种各样的专题信息,就变成一个立方体模型的非常有序的整个城市大数据,这样将来才能给各个政府部门和老百姓提供服务。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就是我们测绘的一张图,过去我们测绘提供的是多张图,我们是多尺度的,而我们这个多尺度,刚才,杨德海处长也讲了,我们要多规合一。做多规合一的时候我们碰到这个问题,什么问题?比如发改委的产业布局规划,要放在五万的图上,国土规划要放在一万的图上,可是我们的详规要放在1:500和1:2000上。海南就很难了,把这三个规划要合一,必须放在一张图上,可放在五万的图上,大概是十年前的, 500、2000比例的大图大概是一年前的,这几个时段,限时性都不一样,内容当然不一样,把不同的规划放在不同的图上,基地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合一?让这个数据整个是一套数据,一个源头的数据,这很关键,没有基地的统一,没有真正的一张图,无法做到多规合一。

  但是,这一块又恰恰很难,我们过去生产的模式是什么?500的时候航飞,航飞完了做500。1000的时候,航飞再做1000。50000的时候用卫星更新,做出50000来,生产的方式都是不一样。50多年来,我们都想从大比例尺综合到小比例尺,但是都没有解决。我们经过12年的潜心研究,把1:500到600之间的完成了,现在500到2000,2000到10000,不用任何的人工干预,百分之百都可以全部的自动化,这样可以把我们整个测绘的方式和模式加以改变,这个效果非常好。将来不管多规合一,还是建智慧城市,测绘有信心,也有能力提供真正的一张图,这是为什么敢说大数据中心有了这个技术,我们真正做成一张图,把人口、法人、宏观经济放上来以后,再把各种专题信息放上来以后,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一个很好的数据的空间的基础。

  这就是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有了时空这个大数据,再有了云环境,通过服务总线,把数据、服务、接口等服务化,给老百姓提供便利,最后,来支撑各种应用,这些应用和原来的方式,完成由政府投资也不一样了,可能有运营公司,或者有其他的民间的资本进来,然后,参与咱们这些应用的建设,这些思路和过去也不太一样。

  那么,我跟聊城的市长、市委书记汇报的时候也是,建设了智慧聊城,究竟能做什么?最后,我邀请了国务院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这块,整体核算了一下,通过智慧聊城的建设,大概能开展30个以上政务、民生和产业等方面的专题应用,可能建了这些应用以后,信息统筹、集约建设、规划协同、预警减灾等等这样累计起来,可减少政府投入差不多5亿,对整个GDP拉动大概0.2%,推动30家以上的企业能够创新发展,预计产值30亿左右,创造就业岗位一万左右,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当中一些关键技术。

  实际上做智慧城市的过程当中,因为在推动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370个城市已经建成了,我建完数字城市,到了我们去年2012年开始,国家测绘局开始启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启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包括前期开展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我看到了很多问题,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现在我们是烟囱多、连通少。每个部门,比如我们工商用的系统是国家的工商系统派发下去的,公安部推的系统一直到地市,每个中央部门都是把烟囱插到城市当中,城市当中烟囱多,连通少,这就是我们目前大概的现象。所以,要打通这些烟囱之间在城市里的横向上把它打通,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是我们智慧城市当中非常艰巨的一个任务。

  第二,技术导向多,问题导向少。现在,我们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可能都是院士、专家,甚至各个部委下面的这些比较有名的学者。实际上,他们更多的考虑的是技术,要用云计算,要用大数据,要用物联网,要这个智慧,那个智慧,实际上,没有人认真考虑,建了智慧城市,一定要有一个对GDP拉动是多少,对就业岗位增加是多少,没有人考虑,花这么多钱建立的智慧城市,给这个城市解决了什么问题,能带来什么?所以,问题导向少,更多被专家忽悠到用这个技术,用那个技术,一大堆的新的技术,把城市整个资金都占用了,最后没有给城市解决什么问题,也没有给城市带来什么,更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所以技术导向多,问题导向少。

  第三,硬的多,软的少,更多要上物联网,上云计算,先把云计算建起来,先把物联网建起来,但是真正能够带动整个城市,老百姓方便的像购票、就医这些软的反而少。

  第四,沿袭政府投资多,创新运营模式少,都希望政府头前,真正企业参与进来的太少了,新的PPP模式用的很少。

  最后,系统建的多,真正用起来的少。建了一大批的系统,最后等领导来的时候展示一下,领导看完了,基本上收起来了,建的多,用的少。

  因此,经过十几年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我个人,包括咱们现在很多都在参与,感兴趣这方面,第一,要有问题导向,我们这次在构建智慧城市当中,一定要为这个城市解决一些问题,要提升一些什么东西,问题导向。第二,要有顶层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不断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总体的考虑,顶层的设计,按照这个顶层设计分布实施。第三,要有创新模式,不再是政府投钱,政府投了钱,最后运营并不好,如果是企业投钱,我相信会想尽一切办法,怎么样把投的钱回收过来,甚至有高额的利润回报。但是,政府建了没有人过多的关心后期的运行和维护了,所以一定要创新模式。第四,要分布实施,这么漫长的一项工程,像我们共产主义一样不可能一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一定要分不同的阶段。最后,要考评问效,这是建智慧城市,花了老百姓纳税人的钱,一定说它的效果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投了这个钱,实际意义是什么。

  所以,今天我只分享一个智慧城市的定义和概念,其次是一个智慧聊城具体怎么设计,怎么做,再次是分享我在实践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谢谢大家!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