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解读城市规划师的新时代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总能够看到曾经一条有历史年头的小路突然被改建成了宽阔的马路;以前很是宽敞的大路,突然间在路两边蹿出了房屋;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噪音干扰等等,这些问题的症结最终都会被人们归咎到城市规划者的责任身上,这种认识真的对吗?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总能够看到曾经一条有历史年头的小路突然被改建成了宽阔的马路;以前很是宽敞的大路,突然间在路两边蹿出了房屋;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噪音干扰等等,这些问题的症结最终都会被人们归咎到城市规划者的责任身上,这种认识真的对吗?

  城市规划师是一个“背着黑锅”的职业。——这是去年年底,《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对城市规划师的描述。那么,人们对于规划师的误会到底在哪儿?城市规划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到底是什么?他们能否为城市建设带来民众需要的建设方案?

泰伯网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与信息中心副主任王鹏

泰伯网

  “我们一直在争取自己的话语权,让公众了解我们。”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与信息中心副主任王鹏,在面对公众对规划师的评判和质疑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对城市规划师而言,用现代化的技术提高开发能力、加强分析手段、实现规划公开,这将是我们的职业实现科学性与民主性的重要一步。”

  作为本栏目寻访到的涉足城市规划领域的GIO,王鹏已经在这一行业做了7年,从7年前在基层进行各级城镇的规划,一直到负责大城市的总体规划及战略规划项目,用他的话来说,自己是靠着对这份工作的强烈的兴趣和使命感一路走过来的。去年年底,根据规划院里的需要,年轻的王鹏被调到了科研与信息中心,掌管城市规划新技术的研发工作。科研将结合地理信息相关3S技术,并融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一些模式,探索能够应用于城市规划领域的新工具与新方法。

  城市规划师——职能全透视

  城市规划师的职能到底是什么呢? 据王鹏介绍,城市规划工作可以分为许多层次。首先是国家、省域或市域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涉及各城镇之间产业、交通、能源等的协调;下一层规划聚焦于单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内容包括城乡的总体布局、城市建设的规模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而再往下则可能集中于每一项具体的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的布局与配套的规划。“从上到下,城市的方方面面都涵盖在规划体系之中。”王鹏说道。

  从近几年来看,整个规划行业并没有经历特别大的变化,基于国家法规和行政方面的一系列体系的设定,王鹏认为“循规蹈矩”可以说是形容这一领域规划师们的一个显著特征。细化来看,规划师的工作一部分是集中在图纸上,在对城市、道路、用地、建筑熟悉之后,做出规划图;而另一部分则涉及文字方面的工作,因为城市规划总离不开各项专题研究,从城市性质、规模、产业定位、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描述,到最终成果的文本和说明,都需要有大量文字性的内容呈现出来。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工作强度会周期性地增大。”王鹏提到,“特别是对于政府的一些紧急工程项目,规划师通常需要在两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完成大量的规划任务,‘5+2’、‘白+黑’的工作模式也是常有的事。”由此看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规划师的业务工作都将在国家的法规、规范之下进行,所以在工作的模式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由于科学技术的推进,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将对规划师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论进行改进,针对智慧城市方面的规划研究,就是他们对新技术的一次探索。据了解,负责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的研发部门——智慧城市研究所,则正挂靠于王鹏负责的科研与信息中心,一些有关智慧城市方面的研究成果,正在影响着规划师的工作模式。

  目前,中心针对智慧城市提出了两个工作方向,一个是“智慧的城市规划”,而另一个是“智慧城市的规划”。

  王鹏对这两个近似的概念做出了解释:对于“智慧的城市规划”,它侧重于利用信息手段降低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强度并提升相应的工作能力,比如在传统的CAD平台进行的画图工作时,经常会集成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度高的重复性工作,现在这些繁复的工序将会与GIS平台对接完成,规划师可以利用ArcGIS平台提供的分析和辅助设计功能,减少重复工序,从而将精力集中在技术分析和规划工作上;而对于“智慧城市的规划”来说则侧重于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并获得对城市实时监测和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智慧的城市规划,还是智慧城市的规划,这两个方向将逐渐地走到一起并实现融合。我们从智慧城市的视角切入,最终是为了能获得更多的城市运行数据和数据内部隐藏着的信息,并且利用好这些信息提升城市规划本身的效率及科学性。”王鹏补充道。

  随着前期国家倡导城市数字化建设,数字城市已经在很多城市中基本落实,但信息化仅仅停留在了各个职能部门之内,并没有形成互联共享的机制。因此,如今的城市规划师,不仅仅要完成传统意义的城市规划,同时也要协助做好智慧城市实现互联互通的规划任务。[page]

  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师的新领域

  王鹏坦言,目前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整体的发展阶段确实还没能做到各业务、各领域协调起来的程度,但从顶层规划的角度,科研与信息中心已经开始保证基于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做一些互联互通的设计。

  “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相关部门的工作精力还集中于基础设施的布置以及传感网络的设计中,城市每一个子领域的大数据还没有产生,要真正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谈起来还为时尚早;目前相关部委已经出台了信息共享平台技术的一些标准,这将是很大的推动,我们在顶层设计中也将体现出这些标准。”王鹏介绍道。

  顶层设计将实现城市各个领域产生数据的共享、分析与决策。而对整体三维数字城市的规划和功能上的设计也是城市规划师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专业的城市规划师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三维可视化技术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很多形象的三维结构和逻辑关系已经在规划师的头脑中构建起来。王鹏表示,在脑海里呈现三维城市模型体系是城市规划师的一项基本功,所以规划师们更多只需要画出二维的规划图就能满足其工作的需求。但是,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应用层面的对象是政府部门及公众。

  特别是对于公众来说,要实现城市规划的高透明度,就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能了解规划的进度以及未来的规划蓝图。目前,科研与信息中心依托规划设计院下面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服务提供单位伟景行公司,建立起Web化和移动化的智慧城市规划展示平台,公众将通过使用该平台关注城市的规划发展。

  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这在多年以前的规划行业中是不可能见到的,正是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推动之下,许多技术上的门槛得以打通,政府有关部门也更愿意利用公开透明的方式让老百姓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来,因此群众的智慧和规划师的才华也将融粹于一体,真正实现人为本的智慧城市规划。

  SoLoMo——走向开放的的城市规划

  虽然城市规划师整体的工作模式在这些年中的变化并不大,但在网络技术与流程模式的影响下,已经有一些传统的规划方法发生了改变,甚至是变革。

  打造出具有新媒体性质的SoLoMo框架,是科研与信息中心的一项新的研究和大胆尝试,它旨在让规划拉动更多市民随时随地了解并参与到城市规划过程中来。今后,公众对于城市规划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能及时和规划师、乃至有关政府部门建立密切、畅通的沟通网络。

  Social方面,王鹏认为社会化的转变有助于让规划师实现从固有独立的空间思维理念向人性化的思维理念转变。目前,已经有不少规划师主动利用微博和公众建立起联系,从封闭的工作状态中走了出去,向公众表达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另一方面,公众也能向规划师反馈自己的诉求;同时规划师内部之间也能通过微博关系建立起交流的网络,强化沟通,从而促进行业整体交流水平的提升,为今后的规划领域SNS化提供铺垫。“在一些西方国家,城市规划早已是全社会参与的一项工作,规划师在其中只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这种科学民主的方式给了我们很好的参照,今后中国的规划也将必定走向这样的模式。”王鹏说。

  Local与Mobile方面,本地化与移动化的结合将是产生大数据的一种有效渠道。王鹏认为,移动终端对于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实质是人际相连的传感器,例如用户通过手机上传信息时往往都要匹配该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这样的数据将透过顶层的各部门互联设计,实现数据在城市与城市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高效传播。

  “我看好手机和平板电脑发挥的作用,它们的实际功能将会更加强大”王鹏充满信心地说道,“移动终端易随身携带,是出行的首选,一方面,我们试着基于GIS平台在移动终端上做一些规划类的工具,把地理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与研究全部利用移动端来完成,提高规划和数据管理的水平,改变以往再把数据返回到PC端的传统流程;另一方面,我们在前端开发了一些城市旅游导览的软件,通过SoLoMo的模式把数字化的功能和内容呈献给公众,以及时和人们建立起必要的互联互动关系。”

  逐步开放并增强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度,将有助于减少在规划后的投建阶段引起的诸多问题和错误,王鹏认为,城市规划过程中参与到其中的老百姓越多,规划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小。

  共建人居环境

  从汶川地震到今年的雅安地震,灾难对城镇和乡村造成的恶劣破坏让人触目惊心。王鹏说,几大规划院高度关注地震预防及震后重建的规划工作。在这次雅安地震发生后,国家住建部组织了规划院的精英力量赶赴灾区,清华同衡的团队也来到了一线,负责灾后的灾害评估以及灾区的重建规划。

  早在汶川地震时,救援队更多还是依赖纸质地图进行布局与规划工作,如今,站在城市规划角度,王鹏和规划团队做到的是用一套Web地理信息平台,把手头上能拿到的遥感地形图和地理分析成果图集成于此,在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之后,重要的地图数据就能快速推送到前线的指挥部门。此外,王鹏还负责建立起一个救援微博平台,以规划师的视角向公众随时播报工作的进展,让所有关注雅安地震的人们能够了解和转载时下最新的情况。

  中国作为一个自然和社会因素复杂多样的国家,造就了不同的城市居住环境,所以更加需要规划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让自然或人为灾害来临时人们受到的伤害最小化。王鹏表示,从清华建筑学院一直到规划设计研究院,一直都在提倡人居环境科学体系,这种体系将会细化出很多传统规划部门不涉及到的领域,比如公共安全、城市照明、城市消防、地域文化保护、城市综合管控等都将会纳入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科研项目中来。基于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高校、规划院以及工程部门将协同起来打造出一个全业务协同的城市规划,为构建更加舒适、安全、智能化的城市环境规划美好的未来。(文|本刊编辑 陈启临)

  注:本文为《3S新闻周刊》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及时通过邮件告知:news@3snews.net。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数据影响世界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