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开发者说】地理信息开发界的明日之星

地理信息价值将无所不在。在这一趋势下,无论地理信息行业今后如何发展,那些处在基层的开发者们,始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

  地理信息价值将无所不在。在这一趋势下,无论地理信息行业今后如何发展,那些处在基层的开发者们,始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从新技术到新领域,他们关注、学习始终如一,在他们开发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成长、强大的背后,他们同样越来越强。为深入了解开发者们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从本期《开发者说》起,我们将寻找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信息开发者们,共同探讨地信产品的开发,力图展现每一位开发者或开发团队对地信行业发展的思考。
泰伯网

  在本期栏目中,我们将采访目标锁定在那些尚在大学阶段成长中的学生开发者群体。适逢超图软件举办的SuperMap杯第十一届全国高校GIS大赛于2013年12月落下帷幕,《3S新闻周刊》采访到参赛的两个学生开发团队。作为地理信息开发界明日之星,他们承载着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的希望,让我们一起关注他们的今日风采!

  关注社会焦点——有害气体泄漏 GIS来监控

  城市工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各种突发事故的发生。在化工领域,一些具有毒性、腐蚀性、可燃性的气体如果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而泄漏,将给城市居民、设施、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巨大伤害。华东师范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联合组成的Web GIS开发团队看到了这种迫切需求和前景,他们利用GIS的基础功能和现有一切可以利用的数据信息资源,建立起一套可以对有害气体进行监测、评估和预测的GIS系统——济南市化工厂应急辅助系统。

  该系统在化工厂发生气体泄漏事故时,能有效帮助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利用GIS综合数学建模理论、数据处理技术、实时的天气状况等因素对受灾地区进行预测分析,对受灾地区进行危害等级的评估,使决策者基于充分的信息数据快速并正确地引导群众疏散躲避,最大限度减少伤亡人数和社会财产的损失。

泰伯网
华东师范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联合组成的四人研究生团队
从左至右依次为:展洪强、张正涛、丁扬、汪志钢

  据济南市化工厂应急辅助系统的开发方——华东师范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联合组成的一个四人研究生团队介绍,他们从2013年寒假开始在考虑GIS系统的选题,并拟定了几个项目,其中一个选题正好源自他们在当时十分关注的全国范围内频发化学气体泄漏事故的问题,经过讨论,团队成员一致认同致力于解决这样的社会焦点问题,才是发挥GIS价值之所在。因此在同年8、9月份,团队正式将此主题立项。而自立项起,团队利用课余和周末的时间进行开发,全部开发历程耗时3个多月,全部工作围绕气体扩散的理论研究、动态扩散气体建模、数据获取、GIS功能开发、整体系统的UI设计等方面展开。

  作为未来GIS行业应用研发领域的新生力量,开发团队给出成绩的不仅仅该GIS项目本身,他们付出更多的,是作为新一代GIS开发者对社会责任的重视。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的他们会做得更好!

  《3S新闻周刊》:开发一套GIS应用软件要求项目负责人必须深入行业当中,了解有关该领域的知识和业务结构,面对不太了解的行业领域,你们如何快速上手做开发?

  团队:在做该项目的初期,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GIS开发前的铺垫。

  通过媒体和科技杂志的解读,我们了解到如何利用数学建模手段监测并预测有害气体的流动情况,一些针对气体扩散的数学模型将为GIS有效发挥气体扩散预警、逃亡疏导、救援指挥等功能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同时,我们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关于常见化工有害气体的基本知识,并阅读了不少相关的气体泄漏事故新闻和针对此话题的诸多论文,以更加透彻地了解从预测到应急抢险的流程,我们希望让拿到产品的最终用户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这款应急辅助系统的专业性。

  《3S新闻周刊》:GIS最大的价值在于数据分析,在济南市化工厂应急辅助系统中,你们认为在开发的过程中难点有哪些?

  团队:对我们的系统来说,我们认为难点就在于模型和数据两大方面。

  其一就是确定一个有效的有害气体动态扩散的模型。在系统开发之前,我们花了相对较长的时间确定合适的模型用于监测气体的扩散。由于济南市中心及周边地势相对平缓,且北低南高,我们通过对几种扩散模型测试发现,利用高斯模型在譬如气体扩散量、初始速度、环境风速、天然扩散系数等参数完备地录入后,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理论预测结果。

  数据的获取是系统开发的第二个难点。一套分析能力强大的GIS系统,通常具有多个不同的数据图层,比如统计好的一个地区所有行政村的人口,就可以形成一个图层,通过和底图及其他图层的叠加,可以把信息整合到一起。实际上,在开发系统时,我们感到了获取数据的不易,开发者们通常很难获得涉及到地方安全问题的数据。对我们而言,像村落人口的统计数据是参考于政府的统计年鉴,化工厂的位置及其他信息数据也大多是通过个人搜索的渠道获取的;而对于那些可以以购买的方式获得的数据源,开发者往往需要为此而支付系统开发经费的70%左右。

  《3S新闻周刊》:如何评价你们这次开发的GIS系统?从现阶段看它是否实现了本身的应用价值?

  团队:当系统开发完毕后,我们的系统做到了适用于二维平面的动态监测与预测,但并未能实现基于三维环境的预测,这里的原因一是数学模型本身的限制,二是获得的数据量的确不足。

  我们觉得如果能结合实时的天气及最新的人口等数据,把更全面的监测、预测的数学模型,以及GIS本身已成熟的一些技术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将对有害气体泄漏后的应急调度产生巨大的帮助。

  总之,在底图、数据、模型完善的基础之上,GIS系统的重点是要突出决策者的行业应用价值,济南市化工厂应急辅助系统通过GIS的基本功能把数据和数学模型规划出来的逻辑结合起来,帮助决策者了解突发情况下,有害气体的扩散情况发展到了哪些区域,有效把握正确的决断。

  《3S新闻周刊》:做GIS开发的同时也需要不断了解一些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对此你们有哪些关注?

  团队:对国内用户来说,我们发现一款GIS应用如果用户体验做的不够好,就不能吸引他们的使用。比如,底图或各种信息属性要在系统中加载很长时间的状况肯定是不行。所以我们很看好现在大数据时代的云服务,从前将数据全部放在一个服务器进行计算的模式,如今已通过分布式计算方法存放在多个服务器中,提升了运行计算的速度。我们也将不断关注这个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提升GIS系统的数据处理速度,从而创造额外的空间让开发者专注美化界面的设计。

  《3S新闻周刊》:对济南市化工厂应急辅助系统的开发,你们有哪些收获、经验与心得?

  团队:超图GIS大赛我们参加过两次,积累了一定开发GIS系统的经验,我们觉得一个开发团队一定要做到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在开发系统前协调好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工作分配,因为明确的分工能够提升工作的效率。

  团队第一次做开发时,我们从数据的获取、采集、作图,再到丰富GIS系统的各项功能一点点地做起,对开发的流程越来越熟悉。从整体上看,过去我们做开发只注重实现某一个主要的功能,从而缺少对一款GIS产品全局意义的考虑,这导致GIS系统体验的不佳;这次开发济南市化工厂应急辅助系统的过程中,我们从大局出发均衡设计每一项功能,突出了GIS本身的可操作性和拓展性。

  《3S新闻周刊》:作为一个研究生团队,你们怎样考虑自己的发展前景?

  团队:我们会不断关注自己身边的机遇。现在创业当然是一大话题,我们在上大四的时候,看到国家政策有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创业支持,3万元即可起步开办小型创业公司,不断参与竞标也能够做起规模来。但创业还是有风险的,包括资金成本和更重要的时间成本都需要理性地权衡。就我们研究生而言,创业者中失败者不乏少数,其一旦失败可谓时间成本上会付出很大。

  因此,对我们团队来说可能会比较保守,我们更倾向于先就业再谈发展,比如当积累了一定的人脉经验后,可能就会考虑创业,在GIS行业做更多的创新。

  跨界交融——当可穿戴设备遇上GIS

  可穿戴设备今年从概念到实体产品皆火了一把,而当可穿戴设备“邂逅”了GIS,是否会产生行业应用服务的突破与创新?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机工程专业10级参赛团队开发的脉搏监测系统也许给出了一个答案。

泰伯网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机工程专业10级参赛团队
从左至右依次为:两位指导老师汤益君、徐洁 
团队成员:詹贺园、陈聪荣、季君剑、蒋佳立

  据团队介绍,他们将脉搏监测系统的用户群锁定为医院、看护中心、家庭的监护人以及需要被监护的亚健康者。这些被监护人通过佩戴一块能够以红外信号感知人体脉搏跳动状况的腕表获得实时的脉搏信息,而信息数据再利用蓝牙等传输方式传递给手机端中的GIS系统,如果被监护人独自在外出现脉搏异常,GIS就会以短信形式通知监护人病人当前所在地理位置并向其推送附近的医院位置和导航规划路径,实现突发状况的快速响应。

  尽管脉搏监测系统在不少地方还缺乏周全的考虑,但整套产品成功地利用了GIS来解决可穿戴设备的后端服务问题,特别是GIS中的一些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更是得到了有效地利用。赛后,《3S新闻周刊》采访了这个特别的团队。作为一个非GIS专业的跨界学生开发者群体,团队成员们向笔者阐述了他们对GIS的理解与思考。

  随着地理信息价值的不断渗透,许多行业逐步认识到地理信息的作用,而GIS的价值也将通过越来越多的交互与融合得以广泛地传颂。

  《3S新闻周刊》:你们作为一个跨专业的开发者团队,请你们首先谈一谈可穿戴设备领域的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团队:穿戴式产品行业领域面对着特有的刚性需求,行业的稳定性特征让这里的企业相对容易挣到钱,但付出的代价是,行业存在着产品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过大的问题,而如果产品直接面向最终消费市场,也很难做出核心竞争力,产品也更容易被模仿。我们判断可穿戴设备在明年会有一次数量上的爆发,大量的国内厂商将跟随一部分国外知名的可穿戴设备开发商进入市场,这样的井喷式发展也将促使大量国内企业前仆后继,不断淘汰和进化。电子行业在不断革新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了解新领域的市场和机会,拓宽发展的路子。

  《3S新闻周刊》:是什么样的契机你们接触到了GIS?你们从GIS中又获得了哪些帮助?

  团队:作为信息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我们一开始也仅仅是有限地关注自己的圈子,不过,我们的指导老师比较熟悉GIS,他给了我们许多产品整合方面的指导及建议。

  在对GIS有了初步了解后,我们开始思索GIS行业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能够为电子信息产品带来哪些帮助。之前我们连地理信息系统和谷歌地图、百度地图等平台的区别都不清楚,但随着对GIS的深入学习和观察,我们明白了GIS中的功能和应用更能面向政府或机构提供有关旅游、救灾、应急、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帮助;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GIS在国内的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有着应用上的市场空白,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次让两个行业接触并深入结合的大好机遇。

  通过GIS背后基于地理信息的逻辑化数据和云端的服务支撑,可穿戴设备不仅实现了位置的感知能力,还建立起更加互联网化的后端服务体系。但目前,我们本专业的学生群体了解地理信息行业的人还是太少了,但两大学科相融合产生的价值,却是很大的。

  《3S新闻周刊》:作为一个非专业出身的GIS产品开发团队,在开发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团队:因为团队在工作中又分为软件与硬件两个部分,所以团队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和想法,由于精力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有的成员比较看重GIS的价值,坚持认为应当集中精力把GIS做得更加精美且实用,另一些成员则主张在物联技术上加大投入,强化脉搏信号的感知能力。在陆陆续续的讨论中,我们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统一了存在的分歧。

  所以我们感觉,跨领域做研发最重要的就是协调好开发的主体内容,才能把产品做得更好。

  《3S新闻周刊》:也许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成为了你们进一步发挥的最大制约因素,从软硬件整体的角度去看,你们认为产品和服务还可以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团队:目前看来,我们的脉搏感知产品与一些社会化的产品方案相比,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产品成熟度都还相差很多。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腕表功能方面的体验,比如加强接收到的脉搏数据的后处理能力,让感知更有效。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不断丰富GIS一端的数据源,比如天气数据、空气质量数据和更加全面的位置信息,通过GIS中的分析工具向用户推送健康资讯,给出当日是否可以长时间外出的建议等等。GIS平台中的开发组件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些数据分析的功能,让我们跨过独立开发分析功能架构的高门槛,这是我们认为GIS开发平台的一个重要优势。

  《3S新闻周刊》:如何考虑你们的发展方向?是否打算走上一条“跨界”发展的道路,并成为融合电子开发和GIS应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团队:我们首先希望能继续深造下去,但也可能选择直接就业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无论怎样,我们会在学习和工作中筛选出那些很有前景的项目并对其进行持续的关注,像可穿戴设备算是其中一个。

  将来我们必定会看到那些综合性人才更有优势,这也是目前人才市场所欠缺的一类人群。比如,可穿戴设备今后在技术上可能会越来越强大,但在后续的服务方面,却并不是全靠本行业的技术就能解决的,而GIS在这方面却能为服务的延伸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GIS有助于电子产品走向垂直化发展,但考虑今后的从业之路,我们这一群体仍然需要理性地考虑自己的未来。电子产品可以结合的新领域还会有很多,这可能都将是我们的跨界发展道路。

  尽管我们并不都会专门走到地理信息领域做专业性学习,但一定会持续关注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因为客观来看,这已经是一门大众的学科,许多行业都将与地理信息挂钩,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与GIS不期而遇。(文丨本刊编辑 陈启临)

本文由3sNews.Net原创发表,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news.3snews.net/2013/1216/28741.html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开发者说】声“印”革命?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