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高端访谈】王英杰:智慧旅游的核心是内容

智慧旅游不是简单的将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技术结合起来,而是在搭好框架的基础上填充更多的内容,从而为各类型的用户提供更好更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智慧城市的火热,智慧旅游也迅速升温。近年来无论是像携程途牛这样的旅游电商平台还是像中青旅等传统旅游企业都开始进行智慧旅游的尝试。而在很多5A级的景区我们也随处可见旅游信息化的缩影。一时间像智慧门票,景区导览、AR手册地图等打着智慧旅游旗号的信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类媒体。在行业内各个GIS厂商也在或多或少的与热门景区展开合作。除此之外,各地政府、旅游局也是智慧旅游的重要用户之一。本期《3S新闻周刊》也就这一话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中心副主任王英杰研究员。

泰伯网

王英杰,研究员,中科院地理所旅游中心副主任,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地图研究室主任。

  王老师多年来致力于旅游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他认为,在国内智慧旅游刚刚兴起,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企业虽然做了一些基于地图的游览、智能门票等工作。但是中国的用户群体并没有被培养起来,企业对用户的定义不够明确,现有的采集信息也存在偏差。此外,中国的旅游业目前还是以组团旅游为主,这使得游客对于旅游信息化的需求并不大。所以从用户群体来讲,目前面向旅游企业的服务是缺失的。对于面向政府服务方面,包括中科院地理所在内的很多旅游研究部门已经做了一些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旅游目的地营销等信息管理系统,为政府决策来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旅游局以及各大景区也有一些类似12301这类的预警及呼叫中心,这些都算是智慧旅游的一个部分。然而旅游是个巨大的产业,从商场、医院、银行、饭店到旅行社等等,上下游衔接的企业很多。王英杰认为,智慧旅游未来的出路正在于如何更好的衔接这些这些领域,真正把面向游客的工作做好。在他看来,智慧旅游不是简单的将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技术结合起来,而是在搭好框架的基础上填充更多的内容,从而为各类型的用户提供更好更个性化的服务。

  旅游信息化意义深远

  地理信息在如今的信息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多越显著,而在智慧旅游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包括旅游基础设施、交通、接待和服务设施等框架及旅游资源数据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以导航为例,由于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很多线路规划只是到就近的城镇或某一节点,在一些规模较小的景区最后一公里及景区内的数据补充、更新、维护仍是智慧旅游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然而这些中小景区以及开放式景区,恰恰是体验式旅游可挖掘的重要方面。王英杰认为对于智慧旅游的核心是在内容服务,而我们的导航、位置信息等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开放式旅游、体验式、自驾等旅游方式也是智慧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针对这个市场如何提供服务,会是智慧旅游的前景之一,而这些都需要数据层面的突破。

  智慧旅游主要是提供内容服务,需要将各个不同行业、领域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然后再做数据挖掘用于服务,所以前期的规划以及标准化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王英杰说: 实际上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重要构成部分,目前,虽然很多地方做了面向管理者的信息化方案,但实际的运行情况还有待探究,首先从数据采集到维护运营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做,这对一些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门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且,我们国家的景区都是分布在建设部、文化部等各个部委进行管理的。旅游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需要借助信息化或智慧旅游进行行业引导与促进规范化管理。

  《3S新闻周刊》:旅游信息化的最终用户是谁?起到主导作用的又是谁?

  王英杰:我们大概定义了一下,一个是普通游客;一个是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图商、景区经营者,也包括跟旅游产业链相关的企业,第三个就是不同的管理部门。这三个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都需要定制服务。

  目前,起到主导作用的还是政府、旅游部门,他们会去做一些城镇的旅游普查及管理系统。然而企业方面,成熟的景区旺季根本不需要通过信息化来提升游客量,反而是没有投入能力的小景区更需要推介信息。旅游行业缺乏像房地产、电信运行商这样的大型企业,由于旅游信息的资本投入较大,又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收益,所以对于很多旅游企业和景区来说这样投入大,短期内无法看到收益的增值服务,并不符合他们的运营模式。但是对于比较成熟的景区来讲,如何通过内容和数据挖掘可用的知识信息,然后把它可视化,这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3S新闻周刊》:旅游普查在旅游规划中的意义在哪?

  王英杰:对于政府来说,一定要摸清家底, 并对一些被不同部门重复统计的资源有一个新的梳理,还会发现一些原来没被注意到的资源,可以有效的实施保护甚至抢救。我们在地理信息的框架下对所有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就可以在城市乡规划和区域开发中有效的保护一些濒临破坏的旅游资源。一般地方政府做完普查之后也会有一个自己的旅游资源发布系统用于管理。

  对于旅游投资者来说,可以挖掘更多的潜在投资目标。所以智慧旅游的核心不仅是一个信息的架构,还有内容和体系上的创新与融合。这些都是智慧旅游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为游客搞一个移动端,主动推送一些服务。

  《3S新闻周刊》:地理信息行业参与从哪里入手?什么模式比较可行?

  王英杰:3S行业的参与空间非常大,可做的很多。现在商业模式也很多,比如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发布系统等都需要结合GIS的技术。从景区整个管理到应急救援,到游客在使用移动终端时的导航定位、位置服务等,都很好的嵌入了3S的技术。但目前对于景区来说并不是刚需,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我们也在做手机端和其他移动端的应用。但是对于旅游企业来讲这些增值服务如何增加收入,还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企业不能将这部分成本直接增加给游客,但又不愿意自己承担,这是目前最大的瓶颈之一。在旅游这个巨大的产业链上还是需要一些前期的示范及实验,不能一蹴而就。

  盈利模式有待探索

  目前虽然旅游局和各地政府已经做了很多旅游信息化的工作,但是智慧旅游的盈利模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各大旅游企业。然而旅游企业需要的是通过增值服务来提升收入。所以如果过多的投入并不能带来短期收入,他们是不愿意尝试的。此外通过定位等手段去增加景区信息甚至语音导游的服务等方式一定会对传统的盈利模式产生冲突。三维建模也是这个道理,以一个景区为例,从采集、投入、建模、到发布,信息化成本太高,景区自身很难承受。或许3S的企业可以有人站出来做这件事,把平台做好,然后向景区提供服务,目前需要这样的范例。

  《3S新闻周刊》:景区与游客对于旅游信息化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呢?

  王英杰:像黄山这样的著名景区都有自己的信息化平台,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至少是面向管理、监控、预警都有一些方案了,但并没有上升到智慧的这个程度。

  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的游客属于喜欢多走多看型,很少会有固定的旅游地点。此外相比较于一些中小国家,中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区域差异比较大,这都为我们快速的提供位置服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现在很多游客做深度游、探险考察,这种趋势也需要借助很多包括卫星、GPS和地图的手段。

  《3S新闻周刊》:智慧旅游未来的盈利模式会是怎样?

  王英杰:将来的模式可能是政府牵头,给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保障。但具体实施还是企业为主,企业主体可能是运营商以及大的GIS或者图商等跟传统的旅游企业的结合。旅游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凡是旅游景区都是相对开放的区域,数据上相对公开,这就为多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最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取决于跨行业的这种模式能否建立。或者有一个类似互联网领域的大型企业牵头来投资培育市场,吸引更多的景区开发商、经营商等加入。

  《3S新闻周刊》:互联网思维改变了很多原有的产业形态,如何更好的融合各领域的技术与模式?是否会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冲击?

  王英杰:深层次的东西,包括与3S结合的模式、运营模式,包括利润如何获取,都是要探讨的。我们也在青岛等城市做了一些旅游资源调查和发布系统,都是对于旅游信息化的探索,但离智慧还有距离。

  智慧旅游并不是简单的自动推送。像我这样的游客,就不喜欢过多的推送。过分智能并不见得就是智慧,每个人的兴趣点也不太一样,这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要做的是把框架搭好,提供一些解决工具和解决方案,使它可以更好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可能是将来比较大的市场。

  冲击一定会有。旅游景区的管理者,或者是经营者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但这种影响应该是正面的, 有助于大家提升管理水平和扩展市场。旅游景区是一个真实空间与现实存在,如何与虚拟世界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如何把智慧旅游的平台打造起来,是很有前景的。(采访丨刘玉璋 文丨王帅)

本文由3sNews.Net原创发表,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news.3snews.net/2014/0414/29793.html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