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杨玉坤:山东正元的“体制外”探索

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玉坤期望山东正元能够秉承 “诚信品高方为正,从零开始谓之元”的精神,立足地理信息产业,探索出一条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自我突破与未来发展之路。

  一张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图呈现在众人眼前,这是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次无人机航拍试飞获得的成果。这次无人机航拍,他们派出了自己的无人机操控手,意味着山东正元又向航空摄影测量领域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但对于山东正元来说,这样的探索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山东正元可以说是山东省最早专门从事地理信息产业的公司,它的前身只是一个被称为测绘院的生产型组织,那是八十年代末山东地质勘查局进行事业单位改革时做出的市场化尝试,从那时起,山东正元就失去了“铁饭碗”的保证,开始“体制外”生存的探索,直到1999年3月山东正元作为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成立。它从最初具有优势的测绘、物探业务做起,逐步发展成为拥有软件集成、航测遥感、测绘、管线探测、管道测漏防腐等5家专业公司、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分公司和2个子公司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十佳单位”,在业界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业收入也由成立之初的1600万元增加至目前超过2亿元。同时,身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的控股公司,山东正元的上市计划也被提上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的“十二五”规划。

泰伯网

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玉坤(摄影 3sNews)

  带领山东正元在“体制外”探索发展的总经理杨玉坤,伴随着企业走过了12年,见证了企业的不断壮大,也体验了企业带给他的所有感受:开拓市场的艰辛,建立品牌的执着,取得突破的欣喜,规划未来的自信……然而,闲暇时喜欢品茶的他却未曾真的闲下来过,用他自己的话说,“把你推到这个位置上不管是偶然也好,必然也好,国有企业的负责人首先要对国有资产负责,然后也得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负责,如果我带着这帮弟兄们连生存都生存不下去就太失败了”。他期望山东正元能够秉承 “诚信品高方为正,从零开始谓之元”的精神,立足地理信息产业,探索出一条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自我突破与未来发展之路。

  改革:自谋出路 创业艰辛

  《3S新闻周刊》:山东正元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事业单位进行市场化尝试的一个缩影,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企业做出这样的尝试?

  杨玉坤:山东正元最早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山东地质勘查局,主要是为地质找矿服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国家开始大幅度削减地质勘探单位的事业经费,地质勘探项目大幅减少,原来从事地质、物探等专业的大学生有很大部分下岗、待业,有的另谋职业了。这就如同婴儿突然断了奶一样,需要大家自谋出路,直面市场竞争。

  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开始了经营思路的调整,立足自身优势,面向市场寻找出路。最开始,我们只是将测绘专业整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叫山东岩土工程勘察总公司测绘院的生产型组织,自己找项目,养活自己。虽然经过了八、九年的发展,可以使单位生存下来,但也比较艰难。

  到了1999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的领导看到我们这个测绘院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同时也看好地理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于是决定成立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当时还整合了山东局的物探专业和计算机专业,通过这样的举措使企业能够逐步发展壮大,在地理信息产业有所作为。

  《3S新闻周刊》: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在市场中挣钱养活自己的过程顺利吗?

  杨玉坤:我们在成立之初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没有行业背景和优势,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其次没有固定的市场、客户和地域优势;第三企业还没有形成品牌,缺乏知名度。

  在大家出去开拓市场的时候,给客户介绍自己是山东正元,但基本上没有人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能够做什么,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就将业务交给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当时我们组建了一支信息员队伍,在全国各地拉网式的寻找业务,想尽各种办法解决进门难的问题,然后再解决进门脸难看的问题,用我们执着的态度、专业的队伍、优秀的施工质量和吃苦耐劳的作风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开辟了一个个市场。

  《3S新闻周刊》:打破“铁饭碗”,端起“泥饭碗”,面对这个转制的过程,员工的感受是什么?

  杨玉坤:在山东正元成立之前的八、九年时间里,我们的员工已经经历过没有事业费、自谋出路这样的“阵痛”阶段,大家在思想观念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市场意识不断增强,虽对吃“皇粮”的岁月还有留恋,但已经认识到要生存必须还得靠自己。这是我们成立时拥有的很大优势,也为后来推行改革、创新等一系列措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如果说当时我们是一个条件非常优越的事业单位,再成立公司进行企业化运营,我想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3S新闻周刊》:在成立初期,山东正元率先在哪些领域进行了拓展,并取得了突破?

  杨玉坤:成立后的一项主要业务就是测绘,集中在工程测量领域,因为当时国家有一些重点工程,像高速公路建设,需要进行地形图测量。而由于国家做土地资源调查的缘故,我们也赶上了地籍测绘起步的时期。

  另外一个主要业务就是地下管线探测,这是一个物探、测绘及计算机技术融合的延伸专业。这个业务的开展除了我们自身具备的能力外,也和国家当时进行地下管网普查分不开。我们充分发挥物探专业的特长,将物理探测的方法应用到地下管线探测的定位、定深,并且还从国外引进了金属管线探测仪、地质雷达等先进设备,可以解决其他测绘公司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有第三个业务就是管线测漏,例如自来水管的漏水探测,这其实也有物探的影子。

  整合:专注行业 树立品牌

  《3S新闻周刊》:山东正元现在的业务已经基本可以覆盖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下游,这些业务之间如何进行整合?

  杨玉坤:在成立初期,我们采用总公司统一管理、分公司独立运作、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由于当时经营主要集中在管线和测绘两大业务,大家的业务都高度雷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撞车现象时有发生,在市场上公司内部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因此,在2003年的时候,首先对管线业务进行了整合,调整发展思路,实施专业化经营,要让这几个分公司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各自选择一个有特色的专业领域重点发展,成为该分公司专注的经营项目。

  因此,我们将地下管线探测的人员整合到一起成立了正元管线公司,然后又成立主做管网漏水调查、防腐层评价、管道安全性评估的正元测漏公司。

  虽然仍存在个别业务重叠的情况,但我们会按照专业的划分进行项目承接。比如,正元管线在项目中遇到了管线测漏的问题,就会将业务直接交给正元测漏。相应的,如果正元测漏遇到了管线探测的项目,就会把它交给正元管线。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会有利于每个专业公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做精做强,建立自己的知名度。

  我们其他几个专业公司也同样是这样,都拥有自己的专长业务。像正元测绘公司主要是以数字化采集业务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发现航测业务的发展潜力比较大,就将航测从测绘分离出来,成立正元航测公司,专注做航空摄影测量领域的事情。

  而正元物探则主要服务于工程物探、地质灾害监测、不良地质构造探测等业务。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正元软件和新近成立的正元数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调整后,每个专业公司就都有自己的定位,同时也解决了内部竞争的问题。

泰伯网

山东正元航测遥感公司引进的无人机(摄影 3sNews)

  《3S新闻周刊》:软件业务在公司的战略规划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杨玉坤:在山东正元的企业发展战略中,软件开发是公司的先导业务,而且从公司成立开始就注重软件的发展。虽然我们以测绘、管线探测为主要业务,但始终都相信未来发展空间最大、能够成为核心业务的是软件,有了它才可以对其他几个专业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才有可能占据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重视软件业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各种专业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都会用到软件,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软件研发力量,那么其他几个专业业务就会受到制约,公司的产业链就会出现短板。因此,我们加大了软件开发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引进,形成了近150人的软件集成队伍,围绕公司产业发展的需要和3S技术的应用,开发出了一批应用软件系统,积累了一批软件成果,技术创新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3S新闻周刊》:现在全国 “数字城市”建设浪潮兴起,山东正元成立数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是为了进入这一领域吗?

  杨玉坤:数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是烟台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社会企业和我们联合投资成立的。无论是作为入驻正元地理信息产业园的龙头企业,还是作为负责建设、运营这个产业园区的企业,它的定位就是希望借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战略的实施,重点打造以海洋测绘、数字城市建设为核心的主营业务,立足胶东半岛,辐射其他一些周边地区。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绝不是说两年搭建一个框架就可以了,它的核心在于各种系统的应用和开发、数据的采集和维护,甚至是整个数字城市的运营。在我的构想里,我希望这家公司成为数字城市的运营商。

  如果今后政府可以委托企业对数字城市进行运营,那么企业就会有计划地进行投入,提供数据更新、软件升级的服务,政府只需为相应的服务付费就可以了。假设可以做到这一步,政府就会省很多心,而企业也会进入良性的发展循环,并且数字城市的商业模式可能就会发生转变。

  不过这也只是我的设想,是否能够实现还很难说。

  目标:做大产业园“十二五”期间上市

  《3S新闻周刊》:刚才提到了正元地理信息产业园,当初是如何考虑要投资建设这个产业园的?

  杨玉坤:山东正元几年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企业要真正做大、做强、做优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融入到地方的经济建设中去,这非常关键。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国家也正在大力推广、发展,但要做大这个产业需要载体——产业园的建设。正元在山东已经辛勤耕耘了十多年,具备了一定实力和社会知名度,有责任和义务推动这样的事情,让地理信息产业的企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我们筹划这件事情已经有两三年了,之所以选择烟台,是因为烟台高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重要,是潜力巨大的投资兴业热土,在去年9月获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高新区政府也希望能引进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给予一系列的创业优惠扶持政策。我们抓住这一契机,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他们也非常看好地理信息产业,认为创办地理信息产业园的时机成熟了,于是大家一拍即合。

  未来这个园区投资建成之后,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入住,还希望能够吸引山东甚至是全国其他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也都来入住。

  在这个产业,一个企业的收入规模通常都比较小,但如果抱团发展使产业园的收入规模达到十几个亿,那么企业就会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泰伯网

山东正元地理信息产业园效果图

  《3S新闻周刊》:除了产业园的建设,山东正元也已经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间上市,现在进展如何?上市后还有哪些规划?

  杨玉坤:登陆资本市场不仅仅是公司在“十二五”的发展战略规划,而且也是公司大股东山东局和上级机关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的发展战略规划。在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十二五”规划提到的“一二三四五”的战略里,其中“四”就是要培育四家上市公司,山东正元公司是重点培育的一家公司;而“五”则是要打造做优五个技术支撑体系,3S技术支撑体系就是其中之一。这说明山东正元十几年的发展得到了总局的认可,已经具备了上市的基本条件。今年我们已经开始运作上市了,开展选择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工作。

  如果说山东正元前十年的发展轨迹中,前五年是在闯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创造品牌影响力,那么后五年就是要想办法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公司的实力。概括地说,这前十年主要还是依靠自我积累,自我滚动地进行发展,解决了公司生存和品牌知名度的问题。

  而在后十年,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提升专业公司、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且逐步有计划地把专业公司改造成为控股子公司,在改造的过程中也会广泛地引进战略投资者,为我们带来市场上一些全新的理念,包括技术的提升、商业模式的转变。最终,使正元成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把正元地理信息发展成为一家为用户提供完善的综合解决方案的集团公司。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