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陈军: “未来地球计划”亟须“中国声音”

2010年,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7部委的17个单位和多家企业的上百名科研人员、测绘工程人员,经过4年多时间的努力,研制出2000年和2010年两期全球30米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产品。一方面,空间分辨率提高了1~2个数量级

  “中国学者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海量的数据,对全球地表覆盖遥感数据进行深度发掘和应用,在国际地学研究中发出‘中国声音’。”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主席、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陈军这样表示。

  陈军说,全球变化研究目前面临观测、预测、响应、制约手段、新技术和理念等方面的挑战。全球变化研究需要回答很多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数据以及新的技术手段来支撑。

  为此,国际科学界和联合国机构发起和组织了“未来地球计划”(2014-2023)。这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等机构共同牵头组织的为期10年的大型科学计划。

  “未来地球计划”设置了动态地球、全球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等3个研究方向,目的是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给各区域、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沟通与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研究手段和方法。

  地表覆盖数据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过程对陆地—大气水分、能量和碳循环的影响,也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之前欧美国家做的粗分辨率产品精度不高,且互不一致。”陈军说。

  2010年,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7部委的17个单位和多家企业的上百名科研人员、测绘工程人员,经过4年多时间的努力,研制出2000年和2010年两期全球30米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产品。一方面,空间分辨率提高了1~2个数量级,分辨精度显著高于其他全球地表覆盖产品;另一方面,同一组人员完成两期数据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30米遥感影像能够反映大多数土地利用活动形成的景观格局,是当前全球问题研究的适合尺度。”在陈军看来,这为“未来地球计划”提供了一套大数据。

  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支持“未来地球计划”,包括提供可靠的地表覆盖及变化信息、搭建先进计算平台、大数据分析应用。

  陈军坦言,目前的工作只是初步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下一步要做“从有到精”的工作。比如,进行类型细化,更新回溯更多的时序数据,大幅度提升自动化水平;还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全球、区域、国家地表覆盖信息集成起来,提供一站式的地表覆盖信息服务。

  “研制出世界上首套全球30米地表覆盖数据产品,被认为是我国地学科学研究走向世界的标志。”陈军透露,他们计划在今年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发布。届时,全球的科学家都可以利用该成果进行全球变化分析、地理世情监测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