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百度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吴海山:从产品到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才是互联网思维

微软的office都可以每月付费使用了,这说明微软也意识到用户需要的是服务,而不是过去一个打包好的产品。

  (文/3sNews执行副主编 张鹏英)我们一直在聊“互联网+”不仅因为这是个热词,也因为这的确是每个企业该去追逐的。有些公司在模仿互联网公司的一些东西,可是当他终于达到了之前设定的目标时,抬起头却突然发现互联网公司已经甩开他更远。

  这挺残酷的,但这是现实。

  这种只能看到却看不上的差距在哪?笔者只能给出一个高逼格的流行词汇来总结——“互联网思维”。

  这个“互联网思维”如何体现?笔者不会给出一个无聊的概念或是定义,不如跟随《3S新闻周刊》来围观下百度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Big Data Lab,简称BDL)负责百度时空数据研究的数据科学家 吴海山的“互联网思维”吧!

泰伯网

百度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科学家 吴海山

  互联网思维就是从用户需求出发

  吴海山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后进入BDL主攻百度时空数据研究。

  外号“码农”的他谈到自己在时空数据研究方面的工作时直言,“我们要从用户的需求入手,这样做出的研究和产品才是最接地气的,要勇于打破过去的传统思路。”

  吴海山以百度的最新的商业选址Demo为例,对比过去的“调研-属性-画像-选址”模式,百度的模式则从分析用户搜索记录出发。“例如为海底捞的分店进行选址时,我们就主要分析在百度和地图上搜索过海底捞的用户的时空分布,这就能够刻画出他们的需求分布,再结合优化模型就能做出一些候选的地点,如果这里没有海底捞的分店,但是需求又很旺盛,我们的系统就会建议在这里增加一个分店。”吴海山补充道,“相对于传统的选址方法,百度直接反应用户的需求,因此更胜一筹。”

泰伯网

  BDL的另一个Demo“用户O2O行为预测”是根据用户的百度搜索数据和定位数据来做用户的出行行为预测,这样就可以提前为用户推送目的地路况和出行建议。比如当用户搜索了一个饭店的名字,百度就通过行为分析,预测用户可能会在两小时内到达,这样就会替用户进行预约、排队、安排停车场等事宜。

泰伯网

  试想,这两个Demo落地后,无论是商业行为还是个人行为,都能得到优化。BDL肯将这几个Demo放出来展示,的确符合互联网企业的特点——爱分享。

  互联网要分享,科学更要分享

  吴海山告诉《3S新闻周刊》,他一直希望能够将国外的科普氛围带入中国,并且他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在研究空闲积极参会,并将BDL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分享给大众。

  “我在国外的导师就是那种既会做研究、又爱科普的人,对他来说将科学带给大众是他的另一种学术身份。百度也十分支持科普行为,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谈及国内外在科普方面的区别,吴海山直言国内的科普环境其实还稍欠火候,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他为我们总结了三点差距:

  1.部分国内科学家意识不强,只做学术,对科普不是很热心。国外科学家却对科普这个任务十分上心。

  2.国内部分学校和研究机构并不支持这些科普类的交流活动。而在国外每年都有初中、小学的学生去大学参观那些酷酷的实验室。

  3.科技记者自身文化背景和技术背景的差别。国外科技媒体的编辑和记者大多出身理工科,或是从事过相应的行业工作,专业知识雄厚,能把握到科技的发展方向,也了解相关实验室的成果,更懂得选取哪个实验室来进行包装和策划,以便对外宣传。

  但是吴海山也表示随着以果壳为代表的一群科技媒体的崛起,国内的科普环境将会得到改善。

  吴海山表示,百度BDL非常支持将一些可靠的、酷酷的、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看起来十分吸引人的Demo进行分享,一是体现公司的技术实力,二是可视化效果丰富、可以引起大家的好奇,三是让公众知道,有一群科学家正在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为目的而努力着。

  从改变人类生活出发的科研才是BDL的追求

  当被问及BDL宣传的Demo是落地的还是仅仅为了宣传而做出来的华而不实的东西时,吴海山表示作为工业界的实验室,BDL的出发点一定是可以落地的产品,而不仅仅是论文、专利或者Demo,更不是做一些可以制造噱头的东西来让媒体炒作。

  BDL名字中有个“实验室”,不免让笔者与专注学术的BCL(北京城市实验室)相比较,吴海山表示BDL是能落地的研究为主的,同Google的实验室一样,更多的是将学术研究能够落地变成产品。与此同时,他们也积极和高校研究院所在科学研究领域上进行合作探索。

  与BCL合作式、邀请制的成员机制不同,“面对海量的数据,百度需要有一个部门来让数据变成价值,最终让百度的服务更好,甚至可以改变某个行业。BDL的研究成员都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大部分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吴海山补充道“BDL专注前沿的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从百度的大数据中解决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只用时空信息大数据不用GIS软件

  当笔者想当然地问及BDL使用何种GIS软件作为时空信息大数据的分析工具时,吴海山笑言:“这些商业软件licence费用昂贵,也不符合我们的研究需求,我们使用的都是自己开发的分析工具和可视化工具,而且我们使用的数据也源自公司内部,对这些海量的数据,有的开源GIS软件加载一部分就崩溃了。”

  吴海山认为传统行业的公司在开发一个软件或是产品时,都是走的老路子,例如之前提到的商业选址Demo,传统企业的做法都是将各种地理信息数据导入进去,然后对人群和商业模式分析,但是最后得出的选址地点却不一定是最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为他们很难洞察消费者或者客户需求在哪里,但是百度的搜索数据可以直接了解用户的想法和需求,这样做出来的选址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或者用户的需求。”他进一步谈到,“我们想颠覆传统的选址软件,建立一个互联网+的选址模式。”

  从GIS软件谈到地信企业,吴海山认为传统的卖软件的方式在将来可能会被淘汰掉。

  “你看微软的office都可以每月付费使用了,这说明微软也意识到用户需要的是服务,而不是过去一个打包好的产品。”他补充道:“我也看过地信企业的选址软件,他们太局限于地信圈内的分析和证明,大数据时代,就需要同握有数据的互联网企业合作、改善自己的服务,提高竞争力。”

  吴海山并不是一个整天四处谈“互联网思维”的讲师,更不是一个产品经理,而是BDL的科学家,当一个科学家的思维都能如此互联网化,他所代表的百度又怎能不是人人谈之羡慕、又十分害怕的“百度”呢?地信企业的各位,醒醒吧!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