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数字福建”织就数字大网

2000年,福建省开始启动“数字福建”建设,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集中、融合、共享、安全”作为顶层设计理念,初步构建了集约化、低成本、可共享和可持续的区域信息化网络,有效探索了执政能力建设、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新路径。

  2000年,福建省开始启动“数字福建”建设,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集中、融合、共享、安全”作为顶层设计理念,初步构建了集约化、低成本、可共享和可持续的区域信息化网络,有效探索了执政能力建设、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新路径。

  “十多年来,福建认真贯彻落实'数字福建’战略部署,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改善了政府服务。”省长苏树林说,信息化正加速向各行各业和全社会渗透,只有不断提升“数字福建”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今后“数字福建”要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顶层设计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本世纪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全球信息化浪潮将带来的巨变,着眼于抢占信息化战略的制高点、增创福建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地将信息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行谋划建设。

  “十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数字福建’建设作为新世纪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说。福建先后制定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专项规划,统筹信息化建设,并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框架统一组织实施,确保建设有序推进。

  参与“数字福建”建设的省经贸委信息中心原主任许维健告诉记者:“'数字福建’高起点的顶层设计奠定了福建信息化建设理念,即不仅作为一项要求,而是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决策。”福建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整合的原则,以“一盘棋”的思路谋划,构建上下“一张网”,为信息化确定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

  国家级的一系列指标和数据证明了“数字福建”建设的成效。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福建信息化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八;据工信部统计,福建“两化”融合水平居全国第六;据国家信息中心测评,福建信息社会指数居全国领先水平。

  “集中、融合、共享、安全”是“数字福建”建设的核心。“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要进行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使数据交换整合覆盖到社会各领域,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用。

  “长期以来,各个部门各搞各自的信息化,形成了信息孤岛,造成了信息隔离,'数字福建’则打破了信息壁垒,促进了信息融合。”“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潘东升说,福建建立了政务内外网两个网络、人口信息库、法人库、地理库三个库,各个部门信息发布和需求通过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前置机得以实现,实现了资源的统一调配、高度整合、信息共享。

  “数字大网”推动多领域转变

  “数字福建”织就四通八达的“数字大网”,不断催动执政为民、经济增长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电子政务是“数字福建”的龙头。打开“中国福建”政府官网,记者看到,网站涵盖了16项公共服务平台,网上审批、办事流程一目了然。“已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所有市县政府和大多数省直厅局都建立了门户网站。”省发改委副主任林锡能说,重要政府部门基本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网上办公。

  信息化极大地规范了政府行为,提高了政府效能。福建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审批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平均缩短40%,按时办结率达到99%以上;率先建成网上行政执法平台,省市两级执法平台互联互通;率先建成政民互动平台“12345”热线。

  福建自然灾害频繁。“我们建成的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覆盖省市县乡村,是全国最大的视频指挥体系,最多一次20万人在线参加。”林锡能说,这套系统平时还用于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3年多来共培训农民360多万人次。

  “数字福建”在民生领域也给群众带来很多便利。“全国1亿多张社保卡,福建占了3300多万。”省“数字办”规划处处长施友连说,福建在全国率先完成社保卡建设,基本实现全省就诊一卡通。福建还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医疗保险联网,建成统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平台,开通全国第一家全省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成拥有1万多个村级站点的三农服务网。

  信息化推动了福建企业转型升级,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支柱产业。省信息化局局长卢增荣说,福建信息产业发展规模和信息技术创新水平居全国前列,近40项产品技术居全国第一,1/3以上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

  创新探索带来新的动力

  “数字福建”建设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创新探索。首先,统筹规划,强化科学的顶层设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数字福建’建设无法延续。”福建省南方科技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开明说。

  体制机制创新始终是“数字福建”建设最强大的动力源。由于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省长任组长的“数字福建”领导小组统筹全省信息化建设,分管副省长兼任主任的“数字办”挂靠省发改委,这种机制使“数字福建”得以基本实现规划、审批、投资、建设、应用、管理、运行维护等一体化运作。“发改委是综合协调部门,统筹全省信息化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职能分散、政出多门、自立山头、互相扯皮的现象。”林锡能说。

  其次,坚持集约化建设,统一平台,实现共享。“数字福建”探索项目统建共用的模式,集中建设跨部门的公共性、基础性项目,促进一体化、集约化发展。2001年,福建形成全国首个完整的省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在共享平台上使用;2011年,福建率先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内外网云计算平台,仅去年新建的26个项目就因此节约政府投资、维保、运行费用约1亿元。“针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不同部门提出要建系统,我们首先想的是能不能整合成一个系统,不能为建而建。”潘东升说。

  第三,“花小钱办大事”,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据统计,福建电子政务内外网的统筹建设和使用节约了网络建设经费6亿多元。同时,福建调动运营商、央企、民企等出资约10亿元,参与政务外网、政务内外网云计算平台、北斗导航定位服务平台、数字福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光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施友连说。

  第四,从政务领域着手推动信息化建设,注重保障安全。“通过开展电子政务提高机关效能是政府本职工作。而且只要政府想做,一定能做好。”卢增荣说,“在政务信息化带动下,经济、社会领域信息化可顺利推进。”同时,“数字福建”始终坚持项目建设与保障信息安全并重,不断完善安全运行的网络环境。(完

  福州(CNFIN.COM/ XINHUA08.COM)--2000年,福建省开始启动“数字福建”建设,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集中、融合、共享、安全”作为顶层设计理念,初步构建了集约化、低成本、可共享和可持续的区域信息化网络,有效探索了执政能力建设、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新路径。

  “十多年来,福建认真贯彻落实'数字福建’战略部署,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改善了政府服务。”省长苏树林说,信息化正加速向各行各业和全社会渗透,只有不断提升“数字福建”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今后“数字福建”要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顶层设计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本世纪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全球信息化浪潮将带来的巨变,着眼于抢占信息化战略的制高点、增创福建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地将信息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行谋划建设。

  “十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数字福建’建设作为新世纪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说。福建先后制定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专项规划,统筹信息化建设,并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框架统一组织实施,确保建设有序推进。

  参与“数字福建”建设的省经贸委信息中心原主任许维健告诉记者:“'数字福建’高起点的顶层设计奠定了福建信息化建设理念,即不仅作为一项要求,而是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决策。”福建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整合的原则,以“一盘棋”的思路谋划,构建上下“一张网”,为信息化确定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

  国家级的一系列指标和数据证明了“数字福建”建设的成效。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福建信息化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八;据工信部统计,福建“两化”融合水平居全国第六;据国家信息中心测评,福建信息社会指数居全国领先水平。

  “集中、融合、共享、安全”是“数字福建”建设的核心。“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要进行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使数据交换整合覆盖到社会各领域,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用。

  “长期以来,各个部门各搞各自的信息化,形成了信息孤岛,造成了信息隔离,'数字福建’则打破了信息壁垒,促进了信息融合。”“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潘东升说,福建建立了政务内外网两个网络、人口信息库、法人库、地理库三个库,各个部门信息发布和需求通过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前置机得以实现,实现了资源的统一调配、高度整合、信息共享。

  “数字大网”推动多领域转变

  “数字福建”织就四通八达的“数字大网”,不断催动执政为民、经济增长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电子政务是“数字福建”的龙头。打开“中国福建”政府官网,记者看到,网站涵盖了16项公共服务平台,网上审批、办事流程一目了然。“已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所有市县政府和大多数省直厅局都建立了门户网站。”省发改委副主任林锡能说,重要政府部门基本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网上办公。

  信息化极大地规范了政府行为,提高了政府效能。福建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审批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平均缩短40%,按时办结率达到99%以上;率先建成网上行政执法平台,省市两级执法平台互联互通;率先建成政民互动平台“12345”热线。

  福建自然灾害频繁。“我们建成的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覆盖省市县乡村,是全国最大的视频指挥体系,最多一次20万人在线参加。”林锡能说,这套系统平时还用于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3年多来共培训农民360多万人次。

  “数字福建”在民生领域也给群众带来很多便利。“全国1亿多张社保卡,福建占了3300多万。”省“数字办”规划处处长施友连说,福建在全国率先完成社保卡建设,基本实现全省就诊一卡通。福建还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医疗保险联网,建成统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平台,开通全国第一家全省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成拥有1万多个村级站点的三农服务网。

  信息化推动了福建企业转型升级,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支柱产业。省信息化局局长卢增荣说,福建信息产业发展规模和信息技术创新水平居全国前列,近40项产品技术居全国第一,1/3以上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

  创新探索带来新的动力

  “数字福建”建设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创新探索。首先,统筹规划,强化科学的顶层设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数字福建’建设无法延续。”福建省南方科技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开明说。

  体制机制创新始终是“数字福建”建设最强大的动力源。由于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省长任组长的“数字福建”领导小组统筹全省信息化建设,分管副省长兼任主任的“数字办”挂靠省发改委,这种机制使“数字福建”得以基本实现规划、审批、投资、建设、应用、管理、运行维护等一体化运作。“发改委是综合协调部门,统筹全省信息化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职能分散、政出多门、自立山头、互相扯皮的现象。”林锡能说。

  其次,坚持集约化建设,统一平台,实现共享。“数字福建”探索项目统建共用的模式,集中建设跨部门的公共性、基础性项目,促进一体化、集约化发展。2001年,福建形成全国首个完整的省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在共享平台上使用;2011年,福建率先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内外网云计算平台,仅去年新建的26个项目就因此节约政府投资、维保、运行费用约1亿元。“针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不同部门提出要建系统,我们首先想的是能不能整合成一个系统,不能为建而建。”潘东升说。

  第三,“花小钱办大事”,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据统计,福建电子政务内外网的统筹建设和使用节约了网络建设经费6亿多元。同时,福建调动运营商、央企、民企等出资约10亿元,参与政务外网、政务内外网云计算平台、北斗导航定位服务平台、数字福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光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施友连说。

  第四,从政务领域着手推动信息化建设,注重保障安全。“通过开展电子政务提高机关效能是政府本职工作。而且只要政府想做,一定能做好。”卢增荣说,“在政务信息化带动下,经济、社会领域信息化可顺利推进。”同时,“数字福建”始终坚持项目建设与保障信息安全并重,不断完善安全运行的网络环境。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